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书包的应用背景与优化措施

电子书包的应用背景与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子书包”逐渐成为“人人通”环节中较为新颖的学习终端形态。从关注“电子书包”的配备到关注其应用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力探索的新方向。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们该怎么教还怎么教,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新媒体设备往往用于迎接参观时锦上添花般的展示性应用。

电子书包的应用背景与优化措施

(一)“电子书包”融入教学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战略要求

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这从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路径。在这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新产品涌入了当今基础教育的课堂,特别是随着无线网络环境的覆盖,以及平板电脑的价格降低,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了以平板电脑和互动教学平台为标准配置的“电子书包”教室。“电子书包”逐渐成为“人人通”环节中较为新颖的学习终端形态。从关注“电子书包”的配备到关注其应用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力探索的新方向。

(二)“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诉求

随着国家“三通两平台”项目的推进,众多平板电脑生产企业、软件资源开发企业率先提出了“学习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的应用模式,并迅速在义务教育阶段快速复制开来。但是,无论是基于服务平台的应用,还是基于电子书的应用,在实践操作环节中总是与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所强调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有一定出入,主要体现在“服务平台”与“电子书包”无法很好兼容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电子书包”进入常态课堂后,由于多数试点教师还处于传统教学习惯和原有教学理念的状态之中,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电子书包”新功能时,要么变得“过度狂热”,要么变得“无所适从”。如何避免学科教学被技术“绑架”,将课堂变成新技术的产品功能展示会,或者避免新技术强化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将原先的“人灌”变成“电子书包支持下的电灌”,一方面需要课程结构的重组,另一方面更需要课堂模式的再造。对于一线教学实践来说,相对于课程结构的重组,课堂模式的再造则更为迫切和易行。(www.xing528.com)

(三)“电子书包”所代表的新媒体与经验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鸿沟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区(县)层面,都在开展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培训,而这些培训的主导部门给出了很多看上去无比耀眼的解决方案,似乎是新媒体一旦进入教学现场,必然产生“革命式”的变化。可是,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推进,信息技术环境得到快速普及,各类培训的开展也解决了信息意识与技术瓶颈的问题。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师们该怎么教还怎么教,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新媒体设备往往用于迎接参观时锦上添花般的展示性应用。如何将应用新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环节打通,跨越新媒体与经验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鸿沟,或者如何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用“革命”或者对现有教学流程采取温和“改良”便能让新技术发挥出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作用,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