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省的普洱茶树品种及其适用茶叶类型

云南省的普洱茶树品种及其适用茶叶类型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省现有茶树品种如下。表2.1云南省茶树品种续表(一)勐海大叶种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图2.17长叶白毫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优良。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云南省普文农场和普洱茶树良种场于1985年从普文农场有性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2014年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登记为省级茶树良种。

云南省的普洱茶树品种及其适用茶叶类型

云南省现有茶树品种如下。

表2.1 云南省茶树品种

续 表

(一)勐海大叶种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原产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图2.12 勐海大叶种

适制红茶绿茶普洱茶品质优。制红茶,汤色红艳,滋味浓,香气高鲜,叶底红亮;制绿茶,外形条索肥壮,汤色绿、明亮,香气高,滋味浓厚,叶底较明亮;制普洱生茶,外形条索肥硕、显毫,香气浓郁,滋味回甘;制普洱熟茶,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回甘,入口润滑,香气独特陈香,叶底红褐。适栽地区:西南和华南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茶区。

(二)勐库大叶种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图2.13 勐库大叶种

原产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制红茶,香气高长,滋味浓强鲜,汤色红艳;制普洱生茶,清香浓郁,滋味醇厚回甘;制普洱熟茶,汤色红浓,陈香显,滋味浓醇。适栽地区:西南、华南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茶区。

(三)凤庆大叶种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原产于云南省凤庆县,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

适制红茶、绿茶、普洱茶。制红茶,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强鲜醇;制绿茶,香高,滋味浓厚鲜爽;制普洱生茶,香气清香,滋味醇厚。适栽地区:西南和华南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茶区。

图2.14 凤庆大叶种

(四)云抗10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1985年从勐海县南糯山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87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是云南省内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良种。

适制红茶、绿茶、普洱茶。制红茶,香高持久,有花香,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强鲜;制绿茶,外形条索紧细,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内质花香持久,汤色翠绿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细嫩明亮;制普洱生茶,香气清香浓郁,滋味醇正,叶底黄亮。适栽地区:西南和华南最低温度不低于-5℃的茶区。

图2.15 云抗10号

(五)矮 丰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图2.16 矮 丰

云南省普文农场和思茅茶树良种场于1975~1990年从普文农场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9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适制红茶、绿茶。制红碎茶,外形颗粒紧润,香高持久,滋味浓强,叶底红亮;制绿茶,外形色泽翠绿,条索颀长,银毫满披,香气为甜香型。适栽地区:云南西部和南部茶区。

(六)长叶白毫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1985年从勐海县南山群体品种中采用集团育种法育成,1986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图2.17 长叶白毫

适制绿茶、普洱茶,品质优良。制绿茶,满披白毫,香气高清鲜,滋味浓爽。适栽地区:云南大叶种茶区。

(七)云 瑰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云南省普文农场和思茅茶树良种场于1975~1990年从普文农场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92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制红茶,香气高鲜,滋味浓强;制绿茶,色润,显毫,香高,味浓醇;制单芽茶,品质优。适栽地区: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最低气温不低于-3℃的茶区。

图2.18 云 瑰

(八)云 梅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www.xing528.com)

云南省普文农场和普洱茶树良种场于1975~1990年从普文农场有性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92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适制绿茶、红茶。制绿茶,外形色泽呈绿,香高味鲜醇;制红碎茶,外形颗粒均匀,色泽乌润,汤色红浓,香气鲜浓,滋味浓强。适栽地区:云南西部和南部茶区。

图2.19 云 梅

(九)佛香1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图2.20 佛香1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云抗14号(♀)与福鼎白茶(♂)人工授粉杂交F1中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育成,2003年被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

适制绿茶、普洱茶。制绿茶,外形条索紧结,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叶底黄绿明亮;制普洱生茶,香气清香,滋味纯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制普洱熟茶,香气醇正,滋味醇厚滑,汤色红浓明亮,叶底棕褐。适栽地区:云南茶区。

(十)佛香5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图2.21 佛香5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长叶白毫(♂)人工授粉杂交F1中单株选育、无性繁殖育成,2013年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登记为省级茶树良种。

适制绿茶。制绿茶,外形较紧结,色带翠绿,满披银毫,香气高尚长,汤色浅绿较亮,滋味醇和,叶底绿亮,品质优良。适栽地区:云南茶区。

(十一)普茶1号(雪芽100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于1985~2000年从引种的景东有性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2014年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登记为省级茶树良种。

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制绿茶,香气持久,品质优良,特别适制单芽茶或“工艺茶”;制红茶,外形条索肥壮,金毫显露,滋味鲜浓回甘;制普洱生茶,外形条索肥硕,白毫显露,香高,滋味鲜醇。适栽地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最低气温不低于-3℃的茶区。

图2.22 普茶1号

(十二)普茶2号(短节白毫)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云南省普文农场和普洱茶树良种场于1985年从普文农场有性群体品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2014年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登记为省级茶树良种。

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制红茶,香气持久,滋味浓强鲜;制绿茶,色翠显毫,栗香持久,滋味鲜浓,汤色、叶底翠绿;制普洱熟茶,干茶褐红,茶汤红浓明亮,滋味甘醇爽滑。适栽地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最低气温不低于-3℃的茶区。

图2.23 普茶2号

(十三)紫 娟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2004年从云南大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2005年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予植物新品种权,2014年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登记为省级茶树良种。

紫娟茶树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条索紧细颖长,色泽紫黑色,香气特殊,汤色紫红色,滋味醇厚,叶底呈靛青色。适栽地区:云南大叶茶区。

图2.24 紫 娟

(十四)景谷大白茶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图2.25 景谷大白茶

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该县广泛栽培。云南其他茶区有引种。

适制红茶和普洱茶。制工夫红茶,外形毫色金黄,香气馥郁,有花香,滋味浓;制普洱熟茶,外形色泽乌润,滋味醇厚回甘,显陈香。适栽地区:云南西部和南部茶区。

(十五)底圩茶

有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图2.26 底圩茶

原产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底圩乡底圩村委会龙丈自然村。

制绿茶,外形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甘甜回味持久。适栽地区:云南大叶种茶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