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模式革新的实际选择性

教学模式革新的实际选择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的是通过阐明裁判结论的形成过程和裁判文书释法说理,要阐明事理,说明裁判所认定的案件事实及其根据和理由,展示案件事实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实践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国际法教学的难题。国际法模拟法庭不仅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塑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是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际法的教学中应当予以大力推广和完善[17]。

教学模式革新的实际选择性

在教学方法上,要认清国际法的“道”,提高国际法教学的“术”。[14]法治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法律的实践具有复杂性,如何做到说理是法律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正如我国最高法院司法改革中强调要加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说理是需要长期的学术训练培养的,每门课程都是对说理的一种训练,关键是如何训练?目的是通过阐明裁判结论的形成过程和裁判文书释法说理,要阐明事理,说明裁判所认定的案件事实及其根据和理由,展示案件事实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方法的运用上,有许多误区,有许多看似合理却值得改革的内容。正如行为经济学所揭示的,行为经济学不再将人视为理性人,其理论设计回归到普通人,即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生活世界是由普通人组成的,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采取优秀科学家所使用的以数据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方法。[15]行为经济学方法也可以用于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在行为经济学上,针对普通人可以给予助推的选择,助推的方法有助于普通人做出更好的决策。如果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应用到国际法的教学中,通过精心的内容设计,精细化的课程指导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也能成为一种助推方法。助推不是解决具体如何设计国际法课程,而是帮助普通人突破逻辑定式,突破教学方法的固有模式,包括翻转课堂运用到国际法的教学,引入国际法教学实践内容,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下和线上的混合金课等。

实践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国际法教学的难题。国际法由于其课程体系特点以及社会上对国际法的认识不足,一度被认为是高大上、远离实践的理论。但是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际地位的提高将国际法快推到了国人面前。当我们还在纠结全球化如何进行时,去全球化已经开始搅动现有的国际格局;当我们还在困惑于互惠时,美国祭出了“对等”这个国际法词汇,由美国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既是经济贸易领域的摩擦,更是法律的冲突。应对和解决国际法难题的人才,某种意义上不是教出来的,是经过系统的训练锤炼出来的。(www.xing528.com)

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内容,许多高校都在难中求发展,探索符合国际法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中,中国政法大学以“即时共享”的优质司法资源为基础和课程内容,引入和坚持“情境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设置了递进式、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的五大传统课程模块,具有突出亮点和特色的同步实践教学“翻转课堂”课程模块,以及分站式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16]。国际法模拟法庭不仅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塑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是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际法的教学中应当予以大力推广和完善[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