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经》:周文王的智慧之书

《易经》:周文王的智慧之书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经》本称《易》。《易经》与《周易》不是一个概念。相传著者为周文王,故称《周易》。笔者少年时读宋人编著的《三字经》中也说:“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传说,在西周时期,《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失传了;那么,《易经》之名,后来就由《周易》代替了。汉代人流传下来的《易经》包括三个部分。

《易经》:周文王的智慧之书

易经》本称《易》。“经”是“恒久不变之道”。所以,儒家把《易》、《诗》、《书》、《礼》、《乐》、《春秋》合称“六经”。故称《易经》。《易经》与《周易》不是一个概念。《易经》包括夏朝的《连山易》,从艮卦开始,“艮”是山,象征山岭之形,连绵不断,故称《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从坤卦开始,象征大地,地面广大,万物收藏其中,故名《归藏易》;周朝的《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象征天、地产生万物。相传著者为周文王,故称《周易》。《周礼·春官》中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笔者少年时读宋人编著的《三字经》中也说:“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传说,在西周时期,《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失传了;那么,《易经》之名,后来就由《周易》代替了。

汉代人流传下来的《易经》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伏羲的先天八卦。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之于)物,近取诸身,始画出八卦。八卦的中心是太极,由阴、阳两仪互相环抱而成圆形。用黑白两色表示阴阳,黑色中有白点,白色中有黑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仪生四象,象东、西、南、北。四象的方位,天南地北,左东右西。四象生八卦,八卦由阴、阳组成。阴的符号是“”,叫阴爻;阳的符号是“”,叫阳爻。每一卦由天、地、人三才三个卦位定位。圆形太极的周边,有八个方位,每一个方位分上位(天位),中位(人位),下位(地位)。以靠近太极的地方为下位。乾卦在北,卦象为,三个阳爻;坤卦在南,卦象是,三个阴爻;离卦在东,卦象是,两个阳爻,中问一个阴爻;坎卦在西,卦象是,两个阴爻,一个阳爻,阳爻在中问;艮卦在西北,卦象是,一个阳爻,两个阴爻,阳爻在上;震卦在东北,卦象是“,两个阴爻,一个阳爻,阳爻在下;巽卦在西南,卦象是“”,两个阳爻,一个阴爻,阴爻在下;兑卦在东南,卦象为“”,一个阴爻,两个阳爻,阴爻在上。古人对卦象编了一个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八卦的卦德:乾为天,天为健,为刚;坤为地,地顺承天而行,为顺,为柔;离为火,为丽。因为,火必附着于物。丽,是附丽之义;坎为水,水能陷人陷物,故为陷;艮为山,山有静止、阻止之势,故为止;震为雷,雷能震动物,故为动;巽为风,风吹入万物,故为入;兑为泽,泽养育,愉悦万物。故为悦。八卦的卦象,还不限于这八种事物,其他方面,在《说卦传》中均有记述。

二是《周易》。《周易》成书于商末周初。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说的是商朝末年,商纣王将文王拘于美里(在今河南汤阴县北)。文王在狱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天在西北,地在西南,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并将八卦相互组合,构成六十四卦,又给每一卦起上卦名,并写一句卦辞。他的儿子周公旦给每一卦的每一爻,写上一句爻辞。六十四卦的名称及方位,按天地定位,天南地北,上方为南,为天,为乾位;下方为北,为地,是坤位,形成一个方位的圆圈。从乾卦向左向下分别是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以上,都以乾卦为下卦);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以上,都以兑卦为下卦);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明夷(以上,都以离卦为下卦);无妄、随、噬嗑、震、益、屯、颐、复(以上,都以震卦为下卦);从乾卦向右向下分别是姤、大过、鼎、恒、巽、井、蛊、升(以上,都以巽卦为下卦);讼、困、未济、解、涣、坎、蒙、师(以上,都以坎卦为下卦);遯、咸、旅、小过、渐、蹇、艮、谦(以上,都是以艮卦为下卦);否、萃、晋、豫、观、比、剥、坤(以上,都以坤卦为下卦);共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由八卦中的两个卦组成,形成上、下卦。下卦亦称“内卦”,上卦亦称“外卦”。两卦共六个爻位,从下往上,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如乾卦的六爻,都是阳爻,阳为“九”。那么,自下而上,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的六爻,都是阴爻,阴为“六”,自下而上,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初九的爻辞是“潜龙勿用”。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的爻辞是“或跃在渊,无咎”。九五的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的爻辞是“见群龙无首,吉”。坤卦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的爻辞是“履霜,坚冰至”。六二的爻辞是“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的爻辞是“含章。或丛王事,无成,有终”。六四的爻辞是“括囊,无咎,无誉。”六五的爻辞是“黄裳,元吉”。上六的爻辞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总之,《周易》只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及爻辞。(www.xing528.com)

三是《易传》。《周易》成书五百多年以后,有孔子出现。孔子为《周易》作《传》,对《周易》进行讲解。《传》文共有十篇,即《录传上》、《录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传上》、《系辞传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这十《传》,亦称“十翼”。有了“十翼”,《易经》如同有了翅膀,就可以飞翔了。《录传》和《象传》中的《大象传》,是解释卦象和卦辞的,宣扬儒家政治伦理道德修养等观念;《小象传》上、下篇,通论《周易》的义蕴与功用,说明《周易》主题思想,阐述宇宙及万事万物的发展与变化,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观念,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文言传》只解说乾、坤两卦的卦辞与爻辞。解释乾卦的卦辞与爻辞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卦辞与爻辞的称《坤文言》,在解释卦辞、爻辞中,提出一些观点供统治者参考。《说卦传》是对卦象、卦德进行解说。《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进行说明,并涉及卦义和两卦之问的联系。卦序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杂卦传》把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对,两两相对,说明每一卦的意义。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其排列形式,非常整齐。说它“杂”,是因为它的排列顺序,与通行本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不合。东晋玄学家韩康伯说它“杂糅众卦,错综其义”。这些《传》都是解“经”的。可能在后人的修订中,掺杂了后来的某些事例和词语,不应因此而否定孔子的著述权。

由于《易经》包括上述三个部分,所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圣”,指伏羲、周文王、孔子。所谓“三古”,伏羲时期为上古,周文王时期(夏、商、周)为中古,孔子时期为下古(见唐代颜师古《汉书叙例》引三国魏孟康《汉书音义》)。《易经》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天文、地理、人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产、生活、修身、齐家、治国等多个方面,不仅有哲学、伦理、道德方面的理论,还有历算、数学、医学、养生学方面的知识,还不乏宗教、迷信方面的内容。因此,《易》学逐渐分成两大派系。一是“义理”学派,研究自然现象的变化,解说为君、为臣、为人、为事等方面的哲理;一是“象数”学派,通过占筮运算程序,推演出卦象、爻象,推论卦辞爻辞,对人生及行事进行预测。故古人称《易经》为卜筮人之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