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叙事

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叙事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从叙事手法与影像风格上来看,近几年出现的少数民族艺术电影擅于以日常生活叙事的创作路径展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境遇与情感世界,并普遍形成了一种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影片最为显著的叙事特点在于以纪录剧情片与公路片的形式展开日常生活叙事,将“物质的细节”以生活流形式一一展现。其次,是以长镜头、留白叙事等艺术手法追求克制含蓄的诗意现实主义风格。

日常生活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叙事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艺术创作与文化想象中,少数民族电影因其身份的特殊性而长期担负着促进“民族国家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意识形态功能。传统少数民族电影常常与国家社会的宏大历史进程相勾连,流露出“家国同构”的叙事底色。而从叙事手法与影像风格上来看,近几年出现的少数民族艺术电影擅于以日常生活叙事的创作路径展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存境遇与情感世界,并普遍形成了一种诗意现实主义的风格。作为一种马克·柯里(Mark Currie)所言的“小叙事”,与描绘宏大历史、充满启蒙意味的“大叙事”相比,日常生活叙事往往以个体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着力描绘日常生活细节的渺小、琐碎与平淡。当然,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而言,日常生活叙事不仅意味着以日常生活故事展现现实人生,更意味着从宏大叙事到私人叙事的转移以及个体意识的觉醒。而当下少数民族文艺片的日常生活叙事,又突出地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首先,是以琐碎、丰富的生活细节编织非戏剧化故事,秉持日常生活为本位的叙事观。所谓日常生活本位的叙事观,是指“把日常生活当成是第一性的、根本性的审美表现对象,强调从日常生活出发,回到日常生活,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是人,这就意味着从人出发,回到人自身;日常生活领域同时又是一个人性存在的领域,回到日常生活也就意味着回到人性的领域”[1]。当下少数民族文艺片普遍不追求情节逻辑严密、以冲突编织故事的戏剧化叙事,而是以大量的生活细节来铺排逻辑关系松散的事件,从而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散文化特征。例如,张杨执导的电影《冈仁波齐》讲述了藏族农民尼玛扎堆与亲友一行11人以磕长头的方式前往拉萨与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少数民族农村题材、非职业演员、类纪录片风格,让这部作品在张杨的影像序列中显得格格不入。影片最为显著的叙事特点在于以纪录剧情片与公路片的形式展开日常生活叙事,将“物质的细节”以生活流形式一一展现。尽管为了避免情节过于单调乏味,片中有意设置了诸如女孩生病、妇女生产、山石滑落、遭遇车祸、老人去世等突发事件,但事无巨细地展现藏民的日常生活仍是影片的第一要务。实际上,在创作之初影片并没有固定的剧本,影片是创作者们深入普通藏民生活中一边体验一边创作的结果。显然,整部影片的聚焦点并非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血肉丰满的普通人。(www.xing528.com)

其次,是以长镜头、留白叙事等艺术手法追求克制含蓄的诗意现实主义风格。例如,王学博执导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便以一种客观疏离、不动声色的立场展开了对少数民族的宗教观与生死观的冷静探讨。老年丧偶穆斯林老人马子善要在老伴祭日那天宰掉家中老牛来“搭救亡人”,面对陪伴自己十余年的老牛,少言寡语的老人陷入了对于生死的思考。与生活细节呈现方面做加法不同,《清水里的刀子》努力在故事叙述、人物表演、空间构建等方面做减法。正如导演本人所说的那样,影片的整体风格“有意地偏向‘极简’”[2]。整部作品没有繁复缜密的情节,甚至有意弱化故事发展逻辑与人物关系;人物台词极为简练,往往寥寥数语、点到为止;表演则趋于生活化而避免了戏剧化痕迹。与此同时,大量缺乏矛盾冲突的平淡生活片段连缀起来,加上影片中诸多空镜头、长镜头的运用,透露出几分萧瑟冲淡、意境深远的诗意氛围。可以说,《清水里的刀子》是一场死亡的献祭,是宁夏的雾中风景。客观疏离、极度克制的镜头里,有日常生活的贫瘠、单调与苍凉,也有关于生死的沉默、内省和诗意。而影片所秉持的极简主义式的克制美学为叙事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点,它不试图向观众清晰地表述创作者关于生死的认知,而是召唤他们自己去观察与体味,去投射自我的人生体验或生成独特的人生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