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与优化方向

关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与优化方向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提法:1.综合技术教育;2.基本生产劳动教育;3.劳动与技术教育。马克思在论述儿童和少年的劳动应与教育结合时,指出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从此便出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概念。从上述概念演变的过程来看,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提法更全面、更合理、更切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与优化方向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提法:1.综合技术教育;2.基本生产劳动教育;3.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是由马克思明确提出的,指的是综合性的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马克思在论述儿童和少年的劳动应与教育结合时,指出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对于技术教育,马克思是这样阐述的:“这种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技能。”列宁对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做了进一步说明,明确提出了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是:“1.关于电力的基本概念;2.关于机械工业中运用电力的基本概念;3.关于化学工业中运用电力的基本概念;4.关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电力化计划的基本概念;5.参观电站、工厂、国有农场不得少于1—3次;6.知道农艺学的某些原理等。”从马克思、列宁的解释来看,“综合技术教育”不包括非工农业生产劳动在内。

“基本生产劳动教育”的提法是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教育学教科书中提出的,它与综合技术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降低了在生产技术教育中“综合”的要求。2.把职业教育的内容也包括进来。其中的“生产劳动”泛指工农业生产劳动。1958年我国提出的“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指教育要同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显然这里的“劳动”也不包括非工农业生产在内。

1981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日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说明》中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全面发展。”1982年10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的试行意见》,文件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此便出现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概念。与“综合技术教育”和“基本生产劳动教育”不同的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让学生初步掌握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主要部门中适应面较广的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学校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能更好地掌握其他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使那些不能升学的毕业生有所准备,经过短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包括一定的职业训练,能较快地适应生产部门的需要。(www.xing528.com)

在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劳动与技术教育。它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一样,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国家指定性的一个学习领域,并且有了全新的表述: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一方面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教育”既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课程综合化趋势、与时俱进的一种改革尝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从上述概念演变的过程来看,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提法更全面、更合理、更切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