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字优先:教学实践中的必要和意义

识字优先:教学实践中的必要和意义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受大家热议的变化是“识字优先,拼音顺延”。例如,第四单元依然是“识字”。这样的间断,并不利于识字教学板块的完整性。再次考查第一单元“识字”中出现的字,学生基本做到“不识已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很难将“识字”和“读文”明确分清,但必须认真落实每一个生字的教学。识字优先,有其切实的需要和长远的意义。

识字优先:教学实践中的必要和意义

2017 年9 月,全国小学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科书。教材编撰中蕴含不少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植入编撰者的教学新思路。最受大家热议的变化是“识字优先,拼音顺延”。打开教材,在开篇的《我上学了》之后,第一单元就是“识字”。这一单元共安排五课,所识的字分别为: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手、日、月、水、火、石、田、禾、苗、虫、云、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上、下。之后的第二单元,才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一改以往的“拼音优先,汉字随后出现”的编排顺序,也改变了一线教学的顺序。这调整,被广泛叫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大家众说纷纭。

深入研读教材,体察编撰者意图,我们发现:统编本的这一设计,并不是简单的顺序更换。先看一年级上册的整体编撰体系,具体次序为:先认识几个简单的独体字;再学拼音;之后进入阅读板块;之后又是识字;最后是阅读。这一编撰序列有着更为深刻的用意。倘若仅仅是简单的调整顺序,那么有两个问题难以得到合适解答。

其一,既然先识字,识字单元为什么要前后分离?例如,第四单元依然是“识字”。按理说应该紧跟第一单元之后,彻底、完整、系统地做到“先识字”。而教材却在第一单元教学后安插了“拼音”与“课文”两个单元,又再次出现“识字”。这样的间断,并不利于识字教学板块的完整性。其二,同样是识字,第一单元所识的字,真的是“生字”么?需要动用学生进行“识记”么?或者说,需要仰仗“教学”么?再次考查第一单元“识字”中出现的字,学生基本做到“不识已识”。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之中,学生入学前已经接受幼儿园教育,同时结合生活也多次接触简单、常用、多见的汉字。甚至已经能在各种形式的表达中使用自学的汉字,不存在纯粹的“零起点”教学。所以在这一单元中,除了《对韵歌》和《金木水火土》之外,都是“就字识字”或者“借图识字”,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认识这些字。这与第四单元中的识字有明显差异。例如,第六课《画》,第七课《大小多少》,第八课《小书包》,第九课《日月明》,第十课《升国旗》,都是先读文,同时随文识字。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很难将“识字”和“读文”明确分清,但必须认真落实每一个生字的教学。同时,虽属于“识字”单元,但到底“读文”重要,还是“识字”为大,教学中常出现目标模糊的困扰。可见,先于汉语拼音的“识字”单元,并不是简单的“前置”,不是各种版本解读中说的为“降低难度”而做出顺序调整。这一改变背后,有值得我们深度思考的根本原因。(www.xing528.com)

福州市于2016 年9 月已经率先使用部编本一年级教材,至今已有2年的一线实验。我们对使用区的学情进行跟踪调研,之后予以归纳梳理,发现这一调整的背后,蕴含的五个较为深远的意义。识字优先,有其切实的需要和长远的意义。具体解读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