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体传播类应用学科体系与研究生教育理念呈现分析

媒体传播类应用学科体系与研究生教育理念呈现分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方案设计既不能沿袭传统学科的原有体系,又不能从形式上把各类课程“拉郎配”,而必须深入改革,大胆创新,尤其要解放思想,树立与应用型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相一致的建设理念。

媒体传播类应用学科体系与研究生教育理念呈现分析

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学科建设属性决定研究生培养定位及特色。能否形成一整套相对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关键在于是否形成了支撑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对于应用型培养体系来说,包括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环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这些与基础学科和技术专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基础学科及相应的专业注重理论教学,重视学生深厚、扎实理论素养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培养,但较为普遍的缺点是与社会实际需求差距大,不太注重学生实干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够及时。相反,许多技术专业却忽视理论教学,学生虽掌握了一些实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强,但理论修养差,视野不够开阔,知识老化快,且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所以,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需兼采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以培养知识面开阔,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现代科学和社会意识、综合实践能力、专业工作技能,富有实干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方案设计既不能沿袭传统学科的原有体系,又不能从形式上把各类课程“拉郎配”,而必须深入改革,大胆创新,尤其要解放思想,树立与应用型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相一致的建设理念。

1.体现“宽”

应用型学科绝大多数具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和作为交叉、边缘学科的优势。它们作为中介,交汇、融合着来自科研和生产的大量信息,并对众多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学科体系、广阔的理论网络和多维架构,产生一系列新的、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应用型学科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开发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直接帮助和指导,反过来也会对基础研究、基础学科的发展形成有力的促进,从而加快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增强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因此,应用型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及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宜宽不宜窄。在保证课程结构内在的合理性、相互兼容性的基础上,应该扩大课程的知识包容量和学科跨度,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归纳、概括,抓住重点和脉络,删繁就简,使学生尽可能系统地掌握各相关学科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与方法,为其综合创新、开阔视野与思路提供更多的材料。(www.xing528.com)

2.突出“新”

应用型研究、应用型学科很大程度上就是吸收新思想,创立、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有效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影响巨大的各种新问题。因此,媒体传播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科学的敏感性,及时把基础研究中的最新理论、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和行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新经验吸收到教材、教学和研究中来,它们是应用型学科的源头活水。任何应用专业如果不能从现实中更多地汲取营养,都必将成为明日黄花,失去自身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今传媒科技发展速度空前加快,知识、信息数量激增的时代,与外校、与行业、与其他学科保持密切、迅捷的信息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就更加重要。正因为这样,与基础学科相比,应用学科很少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研究方式和运作程序,而总是处在常变常新、不断创新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它才能与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真正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3.强调“实”

应用型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它必须同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设置必须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把校内小课堂同校外大课堂、把教学与实践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理论的同时,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去深入行业实际,了解企业、生产、市场、经济和社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较早地接触、参与和社会发展有直接关系、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实际才干与专业技能。在培养方案中应注意课堂教学与必修环节协调统一,包括学位课与非学位课的协调统一,专业课与基础课、选修课的协调统一,以及必修环节中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协调统一。通过创新培养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性,使学生在分析思辨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科学的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