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色出版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红色出版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高校开设“纲要”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纲要”课程的说服力和有效性,是当前“纲要”课程教学中极为迫切的问题。“纲要”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独特性。

红色出版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013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学习党史和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由此可见,高校开设“纲要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影响,以及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面临众多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提升“纲要”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

传媒类高校主要是指以新闻传播、出版传媒、媒体艺术等传媒类专业为主体的国内普通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致力于“培养具有新闻学传播学知识背景,扎实地掌握传播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了解网络传播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从事信息编辑、传媒策划、节目编导网络营销等工作,拥有宽广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3]。传媒类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意味着他们与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通过多媒体渠道,让传媒类高校的学生真正接触到民族文化的不凡之处,感受到正能量价值观的可贵之处,将是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红色出版文化的迫切需要。

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复杂环境,“纲要”课程的教育功能面临诸多挑战

“纲要”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育功能体现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纲”和“要”。中国近现代史的“纲”,是指完成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近现代史的“要”,就是为保证实现这个“纲”的要点,即“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4],这是“纲要”课程规定的教学目标。当前各种错误思潮对这一教学目标产生严重挑战,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错误思潮以“历史反思”和“重新评价”的面目出现,表现为否定中国革命史,诋毁领袖和丑化英雄等,其实质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偏激的观点必然对大学生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纲要”课程的说服力和有效性,是当前“纲要”课程教学中极为迫切的问题。

2.传媒类高校大学生对非专业公共课抱有消极抵触的态度,而“纲要”课程内容的重合性更增加了大学生的倦怠心理(www.xing528.com)

虽然“纲要”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但是对于许多传媒类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只有专业课是需要认真听讲的,而与专业课程无关的课程则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受到传媒行业特点的影响,传媒类专业的学风和其他文理专业的学风相比,较为浮躁。社会民众通常是看见传媒从业者的表面风光热闹,而看不到工作人员背后的辛苦与付出。这种误解反映在学习上,表现出严重的重专业轻基础现象”,[5]从而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国家高度重视,却被传媒类高校大学生抵触排斥的尴尬境地。而“纲要”课程内容与中学时期学习的“中国近代史”课程内容的重合性更增加了大学生的倦怠心理。因此,如何将“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如何将红色出版文化融入传媒类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寻找创新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学习中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四个选择”的历史进程,从而形成坚定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成为“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挑战。

3.新媒体和新技术对“纲要”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产生挑战

新时代的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日趋多样化,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可以获取相关的各种知识,大学生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教学模式获取知识的方式,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个人参与的方式获取知识。因此,如何将“纲要”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容纳更多的学生参与,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挖掘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料,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就成为“纲要”课程教学的重要挑战。

“纲要”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独特性。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展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媒介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将是“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