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耕之道,源自壮族、瑶族和苗族的春耕习俗

农耕之道,源自壮族、瑶族和苗族的春耕习俗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壮族开耕多在立春或春节期间举行。贺州壮族农户在农历大年三十晚有守夜待晨以求尽早开耕的习俗,源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古训。居住在山区的瑶族,立春这天上山砍竹,将竹子插到准备用于育秧的田里,表示动春;或到地里挖上几锄,表示动土。隆林苗族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各家老少带上锅、油、糍粑等到自家地头,架锅生火煎糍粑。

农耕之道,源自壮族、瑶族和苗族的春耕习俗

广西绝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薯、芋、瓜、蔬、豆、麦、果作物。桂西石山地区则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除玉米外,还多种植高粱、黍等作物。一些高寒山区则种植冷禾或糯禾。

农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各族人民都有开耕的传统习俗,民间也称为“开春”“开犁”等,这是一年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各民族、各地区开耕的时间不一,仪式也不尽相同。

壮族开耕多在立春春节期间举行。届时,人们择吉日,先焚香插于犁架上,表示开犁吉利。随后牵牛扛犁下田(地),每块田(地)只犁一行,以示新年农活轻松。贺州壮族农户在农历大年三十晚有守夜待晨以求尽早开耕的习俗,源于“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古训。

汉族开耕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二或初三进行。届时,农户荷锄扛锹,带上香纸到田头焚烧,口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言,祈求五谷丰登,然后下田动土。(www.xing528.com)

瑶族也有开春试犁的习俗。恭城一带,古时每逢立春,县官要亲自试犁,表示开春耕种季节已到,黎民百姓不得怠慢、闲游。居住在山区的瑶族,立春这天上山砍竹,将竹子插到准备用于育秧的田里,表示动春;或到地里挖上几锄,表示动土。在贺州一些瑶族聚居区,农历二月社日为“开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犁田驯牛。南丹、龙胜的瑶族还有带工制度,全年的农事由族长先动工,接着族长回来“喊寨”,其他群众才跟着动工。

苗族开耕的时间为苗年一月初。融水一带苗族的开耕仪式,由寨老荷锄,点燃包有家禽粪便的火把,出村后折一把茅草,到田间,向东方挖几锄,插上茅草焚烧,并念唱“开耕歌”。隆林苗族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各家老少带上锅、油、糍粑等到自家地头,架锅生火煎糍粑。户主手持一根棍,绕地一周,然后将捕捉到的几条小虫掷入火中烧掉,以示新的一年作物无病虫害,粮食丰收。

●开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