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安图书馆发展历程及困难

六安图书馆发展历程及困难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举约三月筹竣,实购备图书300余种”。1924年改名通俗图书馆。1928年8月,公布《安徽省图书馆规程》之后,本县始设“六安县立图书馆”。1936年,成立“安徽省第三图书馆”隶属于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而县立图书馆又被充作省第三图书馆,移于东状元桥文庙内,年经费1800元。1938年7月,日军陷城时,图书多数遗失,所余者归并民教馆图书室。1942年和1943年,县行政计划都曾提出设置县立图书馆,概算年经费3000元,但终因经济困难未能实现。

六安图书馆发展历程及困难

1922年(民国十一年),“邑人王庄上议知事李克贤请于从善堂西偏,辟屋二间,购置书报若干供人浏览。其制盖仿北京之通俗书报社也。上议,李捐资百元外,饬劝学所拨款300元,委庄筹办。”“所举约三月筹竣,实购备图书300余种”。(民国《六安县志》)。此为本县筹设图书馆的雏形。1924年改名通俗图书馆。1924年大刀会陷城骚扰,1927年直鲁军之蹂躏,1928年豫匪李老末累次陷城焚劫,因而停顿。1928年8月,公布《安徽省图书馆规程》之后,本县始设“六安县立图书馆”。到1931年仅有“图书二三百册,且多系县立初中移来之教科书"。但却“设有馆长1人,月支30元,主任1人,月支20元,办公费每月10元,书报费每月10元。夫役工资月支7元”。是年春,省教育厅督学王德玺来本县视察,发现上述情况,报告省厅“请令饬严格整顿,核实办理”。根据安徽省党义教育方案要求:“第二类社会教育分为学校式的、社会式的两个系统。社会式的教育以民众教育馆为中心,包有图书馆、巡回文库、阅报社、讲演所,风俗改良会、妇女会、儿童读书会、职业指导所、公共体育场、运动会、公园、游艺社、民众茶园等等。”本县在筹备、整顿社会教育中,将图书馆并入民教馆。

1934年,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王均变卖从皖西苏区掳掠来的粮食得款2005元,交由县政府创设六安县立图书馆”,由吴其昌、黄昌瑞等筹备购置图书千余帙,以旧教育局后楼为馆址。其楼曰:“藏书楼”,安徽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六安县长秦振夫题其楹目:“博览古今淹通中外;浚发智识输进文明”。

1936年,成立“安徽省第三图书馆”隶属于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馆址在城内东状元桥文庙内。而县立图书馆又被充作省第三图书馆,移于东状元桥文庙内,年经费1800元。1938年7月,日军陷城时,图书多数遗失,所余者归并民教馆图书室。(www.xing528.com)

1942年和1943年,县行政计划都曾提出设置县立图书馆,概算年经费3000元,但终因经济困难未能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