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及阅读服务管理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及阅读服务管理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及时接收、接管并改造了旧中国的图书馆,195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增加到400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是由行政指令推动的。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2018年末增加20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7796人,比2018年末增加194人。公共图书馆应用新兴科技,不断更新理念、实行现代化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所有公共图书馆共同的发展方向。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及阅读服务管理

20世纪以前,我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我国自古以来传统的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寺院藏书、私人藏书都是私有制的,只存在以图书收藏为主要目的的藏书楼,而且为了防止图书的丢失,一律秘不示人,不对普通民众开放。虽然有些藏书楼对达官贵人和部分学者开放,但是开放范围十分有限,借阅条件也十分苛刻。

1840年之后,西方的公共图书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由于海外留学生学成归来,近代西方公共图书馆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雷茂才为首的五位爱国志士在湖南省武陵城(今常德市)吕祖庙建立了“常德图书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以“图书馆”命名的新式图书馆,虽然它自成立之日就对外开放,每天前来阅读的读者达到数十人之多,但是常德图书馆依然是私人所有的,而且不允许图书外借,因此它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只是从“以藏为主”发展为“藏用结合”。

1904年3月,以“提高民众智力、实施社会教育”为目的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后改名为“湖南图书馆”)在长沙市定王台建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的公共图书馆。这所公共图书馆旨在“输入文明,开通知识,使藏书不多者得资博览,创兴学校者得所考证”,向所有乐于学习的读者开放。但是,湖南图书馆出售入馆券据,规定“凡读者入馆都需购券,日券一人一券次,钱十文;二至十券次,每券钱八文;十一至二十五券次,每券六文;月券以月计不拘次数,每券一百二十文”。这种实行收费服务的制度实际上剥夺了公众平等入馆和借阅的权利。

1910年韦棣华女士在武昌文华大学建立了文华公书林,该图书馆根据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管理,将所有的藏书对外开放,无论是在校师生、员工还是学校以外的社会人士,都可以进入文华公书林。1920年3月,韦棣华女士和沈祖荣创办了文华大学图书科,开始培养图书馆学专业的人才。同时期,沈祖荣和胡庆生前往美国学习,学成归国后,大力宣扬西方近代的图书馆理念,并倡导建立新式图书馆,掀起了民国时期新图书馆运动的热潮。然而,虽然这个时期创办公共图书馆的热情十分高涨,但是依然长期存在闭架借阅和有偿借取的缺陷,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服务和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及时接收、接管并改造了旧中国的图书馆,195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增加到400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是由行政指令推动的。(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后,公共图书馆运营逐渐回到正轨。1987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达到2440所。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公共图书馆2615所,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格局基本建成,很多街道、农村、乡镇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2004年,随着“百年图书馆精神”系列纪念活动以及“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兴起,加之国家政策逐渐注重以人为本和普遍均衡,图书馆理念研究的热潮出现,一些公共图书馆的改革成功实现了“公益、自由、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思想。

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2018年末增加20个;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57796人,比2018年末增加194人。几十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逐年增加,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行政区域覆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全民阅读等多方面的政策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更加受到社会各界重视。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和国家的支持,全国公共图书馆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社会效益显著增强。

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以及总分馆差别。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已经实现了网络化,但是贫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却存在经费严重不足、文献信息资源贫乏、贫困农村乡镇分馆与村图书流动站尚未起步等方面的问题。除了经济方面的制约,也有着有关部门不重视图书馆建设、缺乏规划、政策滞后等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图书馆开始逐步向数字化发展,我国图书馆进入了管理和服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是深刻的,紧随其后的数字化潮流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信息的数字化从各个方面,尤其是资源和技术层面改变着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从信息资源、用户需求、实现需求的方法和方式等方面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图书馆生存环境中发展模式的市场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如今,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共图书馆应用新兴科技,不断更新理念、实行现代化管理和服务已经成为所有公共图书馆共同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