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桥战役:创造抗战新篇章

黄桥战役:创造抗战新篇章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至此,形成了八路军、新四军在华东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态势,使苏北地区的抗战形成了新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所以,黄桥战役虽然是一个局部的反摩擦战役,它的胜利对于开创苏北抗战的新局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从全国抗战的大局来看,黄桥战役又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次决战,对于整个的抗战的前途具有深远的影响。

黄桥战役:创造抗战新篇章

黄桥战役,是新四军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黄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一场空前规模的反摩擦作战。它的胜利,不仅使新四军在苏北站稳了脚跟,开辟了苏北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抗战新局面,而且沟通了华东新四军与华北八路军的战略联系,胜利地实现了党中央“发展华中”的重大战略,从而为我党我军全面担负起支撑敌后抗战的重任、阻止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逆流、推动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走上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到处挑起反共摩擦事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就是一个积极的反共人物。他依靠其嫡系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六旅,占据着苏北的广大地区,坚持反共立场,实行苛政重赋,鱼肉人民,极力镇压爱国运动,摧残抗日力量,致使大小血案遍及苏北各地。

就连苏北国民党部队内部爱国官兵的抗日要求,也遭到了韩德勤的压抑。日寇在其兵力不足的困境下,也乐于利用韩德勤作为其镇压苏北抗日军民的统治力量。日、韩双方信使往来,狼狈为奸,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苏北人民热切盼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真正抗日武装力量来到苏北改变抗战局面。就新四军自身来说,由江南向苏北发展是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步棋。在这种情况下,7月陈毅率部东进,受到国民党何克谦部的阻击,陈毅当机立断全歼何部2000多人,占领黄桥。此时我军一面休整,一面以黄桥为中心向外扩展,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建立抗日政权,开辟了纵横200余里之广大地区的根据地,同时向韩德勤提出停止反共、共同抗日的建议。在苏北各界代表面前,我军忍辱负重,决定让出姜埝,以便与韩德勤分区抗日。但是韩德勤视而不见,公然要求新四军开回江南。1940年10月,韩德勤集中顽军26个团3万余人的兵力向黄桥的新四军发动了进攻,苏北我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奋起自卫,决心在黄桥地区聚歼韩德勤主力,打开苏北抗战的新局面。陈毅和粟裕等人经过反复分析,制定了以黄桥为中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并以顽敌独立六旅为首歼对象。战斗打响后,我军英勇血战,终于歼灭了韩德勤顽军的主力。在这次战斗中,除韩德勤本人率残部1000余人向兴化逃跑外,我军共歼灭韩顽主力1.1万余人。其后,我军乘胜追击,连下海安、东台、南通、如皋、启东等地。10月10日,苏北新四军部队与南下八路军在东台胜利会师。至此,形成了八路军、新四军在华东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态势,使苏北地区的抗战形成了新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党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www.xing528.com)

黄桥战役

黄桥战役的胜利,实现了八路军、新四军的会合,使苏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华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连成一片;不仅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而且使华中的革命势力取得第一步的优势,也就是增加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解决了新四军的抗日后方问题,为新四军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黄桥战役虽然是一个局部的反摩擦战役,它的胜利对于开创苏北抗战的新局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从全国抗战的大局来看,黄桥战役又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一次决战,对于整个的抗战的前途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局部战役与整体战略的完美结合、军事政治密切配合的斗争艺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