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膑兵法的起源与发展

孙膑兵法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膑兵法》是战国中期的杰出军事家孙膑所著的著名兵法著作。这十六篇是否完全系《孙膑兵法》的内容,也是难以绝对确认的。同样,即使是下编的十五篇,也可能有一些是未被识别出来的《孙膑兵法》。因此,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孙膑兵法》,只是孙膑兵学理论的一个大致反映。从思想内容上看,《孙膑兵法》在继承《孙子兵法》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发展。迻录体例一如汉简本《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的起源与发展

孙膑兵法》是战国中期的杰出军事家孙膑所著的著名兵法著作。《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为:“《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大约在东汉末年失传,自《隋书·经籍志》开始,不再见于历代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膑兵法》的竹简;经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由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2月和7月两次公开出版简本《孙膑兵法》(前者为普通本,后者为线装大字本),共收整理后的竹简三百六十四枚,分上、下两编,各十五篇,计一万一千余字。1985年,文物出版社又出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其中收有《孙膑兵法》,该书经认真的进一步考证,认为《孙膑兵法》(下编)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认定为孙膑的著作,只能以古代兵家的佚书视之。故现在我们所说的《孙膑兵法》就是指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的上编十五篇,并加《五教法》一篇,计十六篇。当然,由于时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这十六篇是否完全系《孙膑兵法》的内容,也是难以绝对确认的。正如竹简整理小组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壹〕“编辑说明”中所说那样:“第五至十五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以指孙膑可能性较大,因此暂时把它们定为孙膑书。但我们仍然不能完全排除这些篇是《孙子》佚篇的可能性。”同样,即使是下编的十五篇,也可能有一些是未被识别出来的《孙膑兵法》。因此,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孙膑兵法》,只是孙膑兵学理论的一个大致反映。而对该书面貌的全面廓清,尚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努力。

从思想内容上看,《孙膑兵法》在继承《孙子兵法》的基础上,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它提倡“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充分肯定兼并统一战争的历史进步性。主张“必攻不守”的积极战略,把消灭敌人作为指导战争的基本出发点。它揭示了巧妙造势、灵活用兵的战术原则,丰富和提高了《孙子兵法》有关“兵因敌而制胜”的阐述;它强调以人为贵的治军原理,注重训练精兵强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它阐发以“道”制胜的军事哲学,主张既尊重客观实际,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赢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两《孙子》是一脉相承而依次发展的,所谓“孙子之道,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洵非虚辞。

虽然《孙膑兵法》断简残篇极多,文字古奥,词意难解,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极大学术价值,它是我们今天全面认识战国兵学思想和战争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理清中国古代兵学逻辑发展线索的一把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谨将《孙膑兵法》原文附录于本书,并作必要的白话翻译以供广大读者阅读、研究。

此处的《孙膑兵法》原文依据《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膑兵法》释文迻录。迻录体例一如汉简本《孙子兵法》。特此说明。各篇所附简文,文字残缺太甚,文义不清,故不作翻译。《杀士》篇内容不连贯,译文亦从略。

禽(擒)庞涓

昔者,粱(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于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竞(境)。庞子攻卫,□□□,将军忌〔子〕……□卫□□救与……救卫是失令。田忌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涂(途)有市丘,是吾粮涂(途)绝也。吾将示之不智(知)事。”于是徙舍而走平陵。〔□□〕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横卷所□陈也。环涂甲之所处也。吾末甲劲,本甲不断,环涂击柀其后,二大夫可杀也。”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傅平陵,挟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蹶)。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粱(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取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禽(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四百六

【译文】

从前,魏惠王打算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派将军庞涓统兵八万进至茬丘。齐威王听到这个消息,以将军田忌领兵八万抵达……国境。庞清攻打卫……将军田忌(向孙膑问道:我们是否要救援)卫国,(孙膑回答说: )“救卫是违误军令。”田忌又问:“若不救卫该怎么办呢?”孙膑说:“请向南进攻平陵。平陵城池虽小,所辖县境很大,人口多,兵力强,是东阳一带兵家必争的城邑,很不容易攻取。我们要显示出使他们迷惑的态势。我军攻打平陵,南面有宋国,北面有卫国,途中有市丘,这样我们的粮道就被切断了。我们将装出不懂得用兵打仗道理的样子。”于是齐军拔营直趋平陵。(快到平陵的时候),田忌召见孙膑问道:“怎样攻打平陵呢?”孙膑说:“( 我们的)都大夫中谁不懂得打仗的事呢?”田忌回答说:“齐城、高唐的都大夫。”孙膑说:“那就请赶快派(齐城、高唐二大夫率部攻打平陵。他们必经过魏国的横、卷二邑),横、卷二邑地处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冲,是魏将军环涂排列军阵的地方,也是他车甲聚集之地。我们的后续部队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主力部队不要分散。而齐城、高唐二大夫的部队(前有平陵坚城之阻),后有环涂在后截击冲杀,必然会被消灭。”于是田忌分齐城、高唐二大夫部队为两部,直接去攻打平陵。(果不出孙膑所料),魏将挟、环涂自后夹击,齐城、高唐的部队在途中就被打得大败。将军田忌召见孙膑问道:“我军进攻平陵没有得手,又失去了齐城、高唐二大夫所部,(他们的部队)已在半道上崩溃。该怎么办呢?”孙膑说:“请派遣轻捷战车西进,直抵魏国都城大梁城郊,以激怒庞涓,(迫其自邯郸回救。)同时让士卒分散行动,以显示我兵力单薄。”于是田忌按孙膑的谋划行事。庞涓果然丢下辎重车辆,昼夜兼程赶赴大梁。孙膑也毫不停留,在桂陵大破魏军,活捉了庞涓。所以人们说,孙膑的军事谋划,真是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了。

见威王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埶(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存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禝)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诎(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故尧伐负海之国而后北方民得不苛,伐共工而后兵(寝)而不起,施(弛)而不用。其间数年,尧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舜。舜击收(兜),方(放)之宗(崇);击归(鲧),方(放)之羽;(击)三苗,方(放)之危;亡有户(扈)是(氏)中国。有苗民存,蜀(独)为弘。舜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之禹。禹凿孟门而通大夏,斩八林而焚九□。西面而并三苗□□……素佚而至(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戎(农)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伐管;汤汸(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践(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知(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积)仁义,式礼乐,垂衣常(裳),以禁争捝(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译文】

孙膑晋见齐威王,说:“军事不能依赖固定不变的形势。这是先王传下来的道理。打了胜仗,就能够存活危亡中的国家,延续即将灭绝的世系。打了败仗,就要割让领土并危及国家政权。所以,对战争问题不能不认真研究。然而好战者必将导致灭亡,贪图胜利者也会受挫被辱。打仗并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胜利也不是可以随意贪求的。要预先做好战争准备,然后才开始行动。所以,城邑虽小但防守坚固,是因为有物资准备;士卒虽少战斗力强,是因为站在正义一方。倘若防守却缺乏物资准备,进行战争却不站在正义一方,天下就再也没有赖以固守并能增强战斗力的东西了。唐尧统治天下时,废弃王命拒不执行的部族有七个,东夷地区有两个,中原地区有四个。所以唐尧征伐了远方靠海诸国,而后居住在北方地区的民众不再被骚扰;讨伐了共工,而后战争止息,武备松弛不再运用。此后数年,唐尧衰弱而政治上不再进步,便把天下传给虞舜。虞舜攻击兜,将他放逐到崇山地区;攻击鲧,将他放逐到羽山地区;攻击三苗,将他们放逐到三危地区;并在中原地区灭掉了有扈氏。还有一些三苗部落保留下来,独自发展壮大。(而后)虞舜衰弱,政治上停滞不前,便把天下传给夏禹。夏禹开凿通往中原的孟门,砍伐八处森林,焚烧九……。西面吞并了三苗部落……(不能靠)一贯安逸而获取好处。战胜了敌人,使自己强大并立住脚跟,天下才会归顺。以前神农战胜斧遂;黄帝在涿鹿征战蚩尤;唐尧讨伐共工;虞舜征伐管;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商奄反叛,周公领兵镇压。所以说,那些德行不如五帝,才能不如三王,见识不如周公的人,说什么我要积仁义,用礼乐,靠谦恭礼让来禁止战争,这种做法并不是尧舜不想尝试,而是根本办不到,所以才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

威王问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次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合(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陈(阵)以触其厕(侧)。是胃(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適(敌)弱,我众適(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威王曰:“適(敌)众我寡,適(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毋动,以侍(待)適(敌)能。”威王曰:“我出適(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命曰险成。险成,適(敌)将为正,出为三陈(阵),□〔□□□〕能相助,可以止而止,可以行而行,毋求……”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可以侍(待)生计矣。”威王曰:“(击)钧(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適(敌)知之。然而不离,案而止,毋(击)疑。”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陈(阵)无逢(锋)也。”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埶(势)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適(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適(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沮)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適(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寒也,□……奈何?”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田忌曰:“行陈(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视(示)之利。”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邪(耶)?”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曰:“权、埶(势)、谋、诈,兵之急者邪(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埶(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適(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適(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缭(料)適(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孙子曰:“有。倅险矰(增)垒,诤戒毋动,毋可□前,毋可怒。”田忌曰:“適(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辟(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鴈(雁)行者何也?篡(选)卒力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剽(飘)风之陈(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兑(锐)也。鴈(雁)行者,所以触厕(侧)应□〔也〕 。篡(选)卒力士者,所以绝陈(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剽(飘)风之陈(阵)者,所以回□〔□□也〕 。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如何?”

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枼(世)其忧矣。”

……善则敌为之备矣。孙子曰……

……孙子曰:“八陈(阵)已陈……

……□孙子曰:“毋侍(待)三日□……

……也。孙子曰:“战……

……□威王曰……

……道也。”田忌……

【译文】

齐威王向孙膑询问用兵的方法,说:“两军旗鼓相当,双方将领互相观望,阵势都很坚固,不敢先发动进攻,怎么办呢?” 孙膑回答说:“以轻装步兵去试探敌人,用地位不高但勇敢善战的人去率领,要准备打败,不要准备打胜。同时以隐蔽的战阵攻击敌人侧翼,这就是所谓获得大胜的办法。”齐威王问:“运用较多的兵力和较少的兵力,(在作战指挥上)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孙膑回答说:“有。”齐威王问:“我强敌弱,我众敌寡,怎样用兵呢?”孙膑再一次向齐威王拜谢,回答说:“这是英明的君王才会提出的问题。自己兵员众多且战斗力强,还要问怎样用兵,的确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之道。(这种情况下的用兵之法)称之为‘赞师’,即让自己的队伍阵势混乱,以迎合敌人的心意,这样敌人就一定会出兵作战了。”齐威王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怎样用兵呢?”孙膑回答说:“(这种情况下用兵的方法)称之为‘让威’,即隐蔽后面的主力部队,使其便于撤退。把长兵器配置在前面,短兵器配置在后面,再预备些机动的弩兵,以支援情况危急的部队。……(按兵)不动,以等待敌人暴露其企图。”齐威王问:“我们双方都已出战,不知兵力众寡如何,怎样用兵呢?”孙膑说:“(这种情况下的战法)可称为‘险成’。险成这种战法,敌人将领肯定会按常规的阵法出战,我方可摆出三种阵势,一是……这样能相互援助,在可以停止时即停止,在可以行动时就行动,不要追求……”齐威王问:“攻击走投无路的入侵之敌该怎样用兵呢?”孙膑说:“……(不要过分逼迫,要使他们认为)可以有生存活路。”齐威王问:“攻击势均力敌之敌军,怎样用兵?”孙膑说:“迷惑敌人,使其兵力分散,而我军集中兵力攻击,这种战法不要令敌人察觉。敌人若不分兵,我军就要按兵不动,不要攻击情况不明之敌。”齐威王问:“以一击十,有什么方法吗?”孙膑回答说:“有。要攻击没有防备之敌,出乎其意料之外。”齐威王问:“地势平坦,部伍整齐,与敌交锋却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孙膑回答说:“这是因为战阵中没有精选的前锋。”齐威王问:“要让士卒一贯服从命令,怎么办?”孙膑回答说:“(将领)必须一贯严守信用。”齐威王说:“真好啊,你所谈的用兵情势,确实奥妙无穷。”

田忌问孙膑说:“妨碍军队行动的是什么?使敌人陷入困窘的是什么?不能攻克壁垒沟堑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失天时?什么是失地利?什么是失人和?请问解决这六个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吗?”孙膑回答说:“有。妨碍军队行动的是不利地形,陷敌于困境的是险阻要隘。所以说三里宽的沼泽将妨碍军队行动……若要涉渡,大批的战车甲士将被迫留下。所以说妨碍军队行动的是不利地形,陷敌于困境的是险阻要隘。至于壁垒沟堑不能攻克的原因,是因为上面敷设有渠答一类防护设施……”(田忌问):“……怎么办?”孙膑回答说:“敲击进军鼓却坐阵不前,用多种方法引诱、调动敌人。”田忌问:“阵势部署已定,行动时欲使士卒听从命令,怎么办?”孙膑回答说:“严明军纪并让士卒看到服从命令的好处。”田忌问:“赏罚,是用兵最紧要的事情吗?” 孙膑回答说:“不是。奖赏可以鼓励士卒,使士卒舍命作战。惩罚可以整顿军纪,使士卒敬畏官长。这些都有助于胜利,但还不是最紧要的事情。”田忌问:“权、势、谋、诈,是用兵最紧要的事情吗?”孙膑回答说:“不是。权力,可以用来调集军队;形势,可以迫使士卒投入决战;阴谋,可以使敌人毫无防备;诡诈,可以使敌人陷入困境。这些都有利于夺取胜利,但还不是用兵最紧要的事情。”田忌气愤地变了脸色说:“这六个方面都是善战者所常用的,而你却说不是最紧要的,那么,用兵最紧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孙膑回答说:“分析敌军情况,研究地形险易,考察距离远近……这是为将之道。采取必攻不守的战略,这是用兵最紧要的事情……”田忌问孙膑说:“让军队摆开阵势而不交战,有办法吗?”孙膑回答说:“有。凭据险要地形,增高壁垒,全神戒备,不轻易采取行动……”田忌问:“敌人兵多势强,我们又非与之交战不可,有什么办法吗?”孙膑回答说:“有。加固壁垒,激励士气,严明军纪,团结士卒;避敌锐气,使其骄纵,引诱敌军频频调动使其疲乏;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一定要坚持持久作战。”田忌问孙膑道:“锥行阵的作用是什么?雁行阵的作用是什么?精选士卒的作用是什么?强弩急射的作用是什么?飘风阵的作用是什么?一般士卒的作用是什么?”孙膑回答说:“锥行阵,用以冲破精兵坚阵;雁行阵,用以袭击侧翼,应付……精选士卒,用以突破敌阵,擒杀敌将;强弩急射,用以激战持久;飘风阵,用以……一般士卒,用以分担作战任务,夺取胜利。”孙膑说:“贤明的君主和通晓作战规律的将帅,都不倚仗众多一般的士卒而取胜。”

孙膑从齐威王和田忌的住处走出来以后,弟子们问他:“齐威王和田忌君臣二人所提出来的问题怎么样?”孙膑回答说:“齐威王问了九个问题,田忌问了七个问题,他们差不多通晓兵事了,但还没有掌握用兵规律。我听说:‘一贯讲求信义者,国家必然昌盛,伸张正义……好用兵而缺乏准备的国家必然受损害,穷兵黩武必定灭亡。’齐国再经历三代,命运就很令人忧虑了。”

陈忌问垒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少不相见,处此若何?”曰:“传令趣弩舒弓,弩□□□□□……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卒(猝)宭(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而禽(擒)泰(太)子申也。”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刑(形)不见。”孙子曰:“疾利(蒺藜)者,所以当(沟)池也。车者,所以当垒〔也〕。〔□□者〕,所以当堞也。发者,所以当俾堄也。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從()次之者,所以为长兵〔□〕也。短兵次之者,所以难其归而徼(邀)其衰也。弩次之者,所以当投几(机)也。中央无人,故盈之以□……卒已定,乃具其法。制曰:以弩次疾利(蒺藜),然后以其法射之。垒上弩戟分。法曰:见使枼来言而动□……□去守五里直(置)候,令相见也。高则方之,下则员(圆)之。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之于兵也,未□……

……无以军恐不守。”忌子曰:“善。”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

……轸为晋要秦于殽,溃秦军,濩(获)三(帅)□……

……强晋,终秦缪公之身,秦不敢与……

……也,劲将之陈(阵)也。”孙子曰:“士卒……

……田忌曰:“善。独行之将也。……

……人。”田忌请问兵请(情)奈何……

……言而后中。”田忌请问……

……兵请(情)奈何。孙子……

……请问兵伤□……

……见弗取。”田忌服,问孙……

……□橐□□□焉。”孙子曰:“兵之□……

……□应之。”孙子曰:“伍□……

……□孙子曰:“□…………□见之。孙子……

……以也。孙……

……□孙子……

……□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智(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孙氏者……

……求其道,国故长久。孙子……

……田忌请问智(知)道奈何。孙子……

……而先智(知)胜不胜之谓智(知)道。已战而智其所……

……所以智(知)適(敌)所以曰智。故兵无……

【译文】

田忌问孙膑说:“我们兵力不多,彼此接应不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又说:“传令士卒迅速引弩开弓……不能制止,怎么办?”孙膑说:“这是明智的将帅所提的问题,一般人常忽略不计而并不感到急迫的。这是用来迅速……”田忌说:“能讲给我听听吗?”孙膑回答道:“可以。用这种方法,是应付仓促处于山隘险阻等‘死地’时采用的方法,是我们战胜庞涓、太子申时采用的方法。”田忌说:“很好。(但)事情已经过去,当时的情形已不会再现了。”孙膑说:“蒺藜可以作为沟堑和护城河,战车可以作为壁垒……可以作为雉堞,盾牌可以作为埤堄。(在上述工事)后面配备长兵器,用来援救危急之处。其后配置等较短兵器,以接济长兵器。其后配置短兵器,用来断敌归路、阻击疲惫之敌。弩配置在最后,用来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中间部位无人,用……加以充实……兵力部署已毕,于是确定具体打法。按照制度规定:弓弩配置在蒺藜后面,然后按要求发射。壁垒上弩和戟要各占一半。兵法上说,见到派出去的间谍回来报告后再行动……在离防守之地五里的地方设置观察哨,以便能相互看见信号。高处观察哨所筑成方形,低处哨所筑成圆形,夜间击鼓,白天举旗(进行联络)。”

篡 卒

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选)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埶(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孙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积也;信者,兵明赏也;恶战者,兵之王器也;取众者,胜□□□也。”·孙子曰:“恒胜有五:得主剸(专)制,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粮(量)適(敌)计险,胜。”·孙子曰:“恒不胜有五:御将,不胜;不知道,不胜;乖将,不胜;不用间,不胜;不得众,不胜。”·孙子曰:“胜在尽□,明赏,撰(选)卒,乘敌之□。是胃(谓)泰武之葆。”·孙子曰:“不得主弗将也……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不忠于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赏,百生(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生(姓)弗畏。

二百卅五

【译文】

孙膑说:“军队打胜仗在于精选士卒,军队作战勇敢在于节制有序,军队作战灵活在于因形任势,军队战斗力强在于赏罚有信,军队素质优良在于政治清明,军队储备富足在于速战速决,军队的强盛在于及时休整,军队的削弱在于频繁征战。”

孙膑说:“品德是军队雄厚的储备,信用是军队严明奖赏的保障,不好战是用兵最高的原则,得到士卒的拥护是获取胜利的……”

孙膑说:“将帅常胜不败有五个条件:得到君主信任,事权专一的将领,能胜;懂得用兵之道的将领,能胜;得到士卒信赖的将领,能胜;将帅之间和睦协力的,能胜;善于分析判断敌情地形的,能胜。”

孙膑说:“将帅常败不胜有五个原因:受到君主牵制的,不胜;不懂得用兵之道的,不胜;将帅间不和睦的,不胜;不用间谍的,不胜;得不到士卒拥护的,不胜。”

孙膑说:“胜利在于尽……明赏罚,选精卒,善于利用敌人的……这就是所说的使军队战无不胜的法宝。”

孙膑说:“得不到君主的信任,是不能领兵打仗的……”

……命令,一叫信,二叫忠,三叫敢。忠于谁?忠于君王;相信什么?相信奖赏;敢做什么?敢于去除不好的东西。不忠于君王的人,不敢使用他的军队;不取信于奖赏,百姓就不会感恩戴德;不敢于去除不好的东西,百姓就不会敬畏。

月 战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人不单(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央(殃)。是以必付与而□战,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磿者也。”

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一单…………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壹,不胜。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复(覆)军杀将者。故得其道,则虽欲生而不可得也。

八十

【译文】

孙膑说:“天地之间,没有比人更宝贵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虽然打了胜仗也会有祸患。所以必须三方面条件具备而后才出战,不得已才出战。因此,顺应天时而战,就不需要反复用兵。不具备三方面有利条件而出战,依靠历数的帮助也能获得小胜。”

孙膑说:“十次作战六次取胜,是因为星德的缘故。十次作战七次取胜,是因为日德的缘故。十次作战八次取胜,是因为月德的缘故。十次作战九次取胜,是因为月……十次作战十次取胜,是因为将领善战而超过以上诸德的缘故……”

……不能取胜的原因有五种,五种原因中居其一,就不能获胜。所以用兵之道中,有的杀戮很多但不能擒获敌军将卒,有的能擒获敌军将卒却不能占领敌军营舍,有的能占领敌军营舍却不能俘获将帅,有的能歼敌全军并击杀敌军将帅。所以能掌握这些方法,即使敌人想要生存也是不可能的。”

八陈(阵)

孙子曰:“知(智),不足将兵,自侍(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请(情),陈(阵)则知八陈(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陈(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陈(阵)之宜。用陈(阵)参(三)分,诲陈(阵)有蜂(锋),诲逢(锋)有后,皆侍(待)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適(敌),以二收。適(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適(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二百一十四 八陈(阵)

【译文】

孙膑说:“智谋不足,却要领兵打仗,是自负。勇气不足,却要领兵打仗,是自大。不懂得用兵之道,又没有足够实战经验却要领兵打仗,是希图侥幸取胜。要想安定万乘之国,扩大万乘大国君王的声威,保全万乘大国人民生命的人,必须懂得用兵之道。懂得用兵之道,就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内得民心,外知敌情,布阵时懂得八阵的要领,有必胜的把握就打,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打。这才是‘王者之将’。”

孙膑说:“运用八阵作战,要根据地形的有利条件,采用八阵中适宜的阵法。布阵时将兵力分为三部分,每阵有前锋,每支前锋有后续部队,都待命而动。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三分之二的兵力守住阵脚。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侵袭敌阵,三分之二的兵力聚歼敌军。敌人战斗力弱而阵势混乱,就要先选用精锐士卒去攻击。敌人战斗力强且阵势严整,就要先用战斗力弱的士卒去引诱。有车兵、骑兵参加作战时,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在右翼,一部分在左翼,一部分在后面。地势平坦要多用车兵,地势险峻要多用骑兵,山谷隘塞要多用弩兵。无论地势平坦或是险要,都要弄清楚‘生地’‘死地’,占据有利的‘生地’,击敌于不利的‘死地’。”

地 葆(www.xing528.com)

孙子曰:“凡地之道,阳为表,阴为里,直者为刚(纲),术者为纪。纪刚(纲)则得,陈(阵)乃不惑。直者毛产,术者半死。凡战地也,日其精也,八风将来,必勿忘也。绝水、迎陵、逆溜(流)、居杀地、迎众树者,钧(均)举也,五者皆不胜。南陈之山,生山也。东陈之山,死山也。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留(流),死水也。五地之胜曰:山胜陵,陵胜阜,阜胜陈丘,陈丘胜林平地。五草之胜曰:藩、棘、椐、茅、莎。五壤之胜: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五地之败曰:溪、川、泽、斥……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天离、天(隙)、天柖。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也。春毋降,秋毋登。军与陈(阵)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

地葆 二百

【译文】

孙膑说:“地形方面的一般道理是,高亢向阳的地形为表,低洼背阴的地形为里,平坦的地形为纲,起伏错杂的地形为纪。掌握了纪纲,布阵用兵才不会迷惑。平坦的地方生长五谷百草,起伏错杂之地利弊参半。在作战地区,太阳是精灵,八种风将吹来,切不可忘记。前有江河、面向山岭、处于下游、处于不利的‘杀地’、面对森林与敌作战,这五种情况下都会失败。阵在山之南,是有利的生山。阵在山之东,是不利的死山。流向东方的河水,是有利的生水,流向北方的河水,是不利的死水。不流动的水,也是不利的死水。五种地形的优劣是说:山地胜于高陵地,高陵地胜于土山地,土山地胜过丘陵地,丘陵地胜过平川地。五种有利于作战的草木依次是:如藩篱般丛生的草地、丛生的荆棘、丛生的灌木、长势较高的茅草、低矮的莎草。五种土壤的优劣是说:青土胜于黄土,黄土胜于黑土,黑土胜于红土,红土胜于白土,白土胜于青土。五种可招致失败的地形是:山涧、河川、沼泽、盐碱地……五种可造成覆灭结局的地形是:天井(四面高中间低)、天宛(三面环山易进难出)、天离(草木茂密)、天隙(两山夹一沟)、天柖(地势低洼行动不便)。这五种地形称为‘五墓’,是不利的‘杀地’,军队不能停留,不能……春夏不可迁往低处安营,秋冬不要从低处迁往高处安营。军队驻扎和布阵都不要正面或右侧对着山地,要从右边而不是左边绕过山岭。”

埶(势)备

孙子曰:“夫陷(含)齿戴角,前蚤(爪)后锯(距),喜而合,怒而(斗),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圣人之事也。黄帝作剑,以陈(阵)象之。筓(羿)作弓弩,以埶(势)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陈(阵)也?旦莫(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陈(阵)而不战,剑之为陈(阵)也。剑无封(锋),唯(虽)孟贲〔之勇〕,不敢□□□。陈(阵)无蜂(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不智(知)兵之至也。剑无首铤,唯(虽)巧士不能进〔□〕□。陈(阵)无后,非巧士敢将而进者,不知兵之请(情)者。故有蜂(锋)有后,相信不动,適(敌)人必走。无蜂(锋)无后……□券不道。何以知弓奴(弩)之为埶(势)也?发于肩应(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埶(势)也。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何以知长兵之权也?击非高下非……□卢毁肩。故曰:长兵权也。凡此四……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用而不知其道者,〔兵〕无功。凡兵之道四:曰陈(阵),曰埶(势),曰变,曰权。察此四者,所以破强適(敌),取孟(猛)将也。……埶(势)者,攻无备,出不意……中之近……也,视之近,中之远。权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战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皆以为用,而莫(彻)其道。”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译文】

孙膑说:“凡是长有锐齿、坚角、利爪和劲距的(鸟兽),欢喜时便合群,发怒时便争斗,这是合乎自然之性而不能禁止的事情。而人类没有天然兵器就自己制造,这便是圣人的事情了。黄帝造剑,可以用军阵来比喻。后羿制弓弩,可以用兵势来比喻。大禹创舟车,可以用机变来比喻。商汤、周武发明长柄兵器,可以用主动权来比喻。这四个方面,都是兵学原理的具体体现。怎么可以知道剑能用来比喻军阵呢?(因为剑)早晚都要佩带在身上,并不一定使用。所以说‘布好阵但并不交战’,这就是剑可以比喻军阵的道理。剑没有锋刃,即使像孟贲那样的勇士也不敢……军阵如果没有前锋,又没有孟贲那样的勇气,还敢领兵进攻敌人,那真是一点也不懂得用兵之道。剑没有把柄,虽然精于技击的武士也不能……军阵如果没有后卫兵力,又没有精于技击的武士,还敢领兵进攻敌人,真是一点也不懂得军事常识。所以说有前锋有后卫,互相配合,阵势稳固,敌人必然败走。没有前锋和后卫……怎么才能知道弓弩可以用来比喻兵势呢?因为(箭镞)从肩、胸之间发出,射杀敌人于百步之外,而敌人还分不清是从哪里射来的。所以说,弓弩好比兵势。怎么才能知道舟车可以用来比喻机变呢?……怎么可以知道长柄兵器可以用来比喻主动权呢?打击敌人时不用站高蹲低……(便能击毁敌人)头颅肩膀。所以说,长柄兵器好比战场主动权。这四个方面……遵从而掌握战争规律。懂得战争规律,作战才会有战绩,君主才会有名声。用兵却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是不会有战果的。大凡用兵的原则有四个,就是军阵、兵势、机变和主动权。了解这四个基本原则,就能够击破强大的敌军,擒获勇敢的敌将。……兵势,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看起来近,击中它却很远。主动权,就是白天多设旌旗,夜间多用金鼓,以此来指挥战斗。以上这四个方面,都是军事理论的具体应用。(人们)虽然都在运用它们,却没有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

兵 情

孙子曰:“若欲知兵之请(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将也。发者,主也。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前〔重而〕后轻,故正而听人。今治卒则后重而前轻,陈(阵)之则辨(办),趣之適(敌)则不听人,治卒不法矢也。弩者,将也。弩张棅(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和,其两洋之送矢也不壹,矢唯(虽)轻重得,前后适,犹不中〔招也〕……□□□将之用心不和……得,犹不胜適(敌)也。矢轻重得,前〔后〕适,而弩张正,其送矢壹,发者非也,犹不中昭(招)也。卒轻重得,前后适,而将唯于……兵□□□□□□□,犹不胜適(敌)也。故曰:弩之中穀(彀),合于四,兵有功。……将也,卒也,□也。故曰:兵胜適(敌)也,不异于弩之中召(招)也。此兵之道也。”

【译文】

孙膑说:“如果想知道治军、用兵的道理,可以效法弩箭。箭好比士卒,弩好比将领,射弩人好比君主。箭,前面装有金属箭头,后面装有羽毛箭翎,所以犀利善飞。(箭矢)结构前重后轻,所以能按人的意志正确飞行。现在治军却后重前轻,布阵时还能办到,用来攻击敌人则士卒不听命令,这就是治军不效法弩箭的缘故。弩,好比将领。弩张开后而弩臂不正,或强或弱张力不协调,它的两端弹射箭的力量也不一致。虽然箭的轻重前后都很合适,也仍然射不中靶子……将领之间不能协调一致……也不能战胜敌人。箭轻重前后都很合适,弩拉得很正,弩弓两端弹射箭的力量也一致,但射箭人不当,也仍然不能中靶。士卒主次兵力部署得当,前后合适,而将领虽……仍然不能战胜敌人。所以说,发箭射中靶子必须符合上述四个条件,打仗欲取胜……将领、士卒、(君主,必须协调一致)。所以说,军队战胜敌人,与箭射中靶子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治军、用兵之道。”

行篡(选)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权衡,所以篡(选)贤取良也。阴阳,所以众合適(敌)也。正衡再纍……暨(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悬)衡,虽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唯明王、圣人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夺者不温(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国之葆(宝)也。”

【译文】

孙膑说:“治理军队,使士兵和百姓归服之道,就如同用秤衡量轻重。通过衡量比较,即可选拔优秀人才。阴阳占卜,用来聚集兵众与敌交战。权衡要反复进行……不偏不倚,这就叫‘不穷’。确定方向,衡量利弊,也以适宜为目的,对待公私财产也是同样的道理。老百姓中有富裕却贪生的,有贫穷却不吝惜生命的。只有英明的君主和圣哲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能够使人们乐于留在军中作战,人死了也无遗恨,失去财物也不抱怨……民众都会竭尽全力,亲近的人不会为非作歹,疏远的人不会怠慢。财富多了就会生离异之心,离异之心使百姓不感激君主的恩德。财富少了则……君主就会受到天下的尊崇。所以为百姓积累财富,我以为就是这种积累财富的办法,这是支持战争的长远打算,国家用兵打仗的法宝。”

杀 士

孙子曰:“明爵禄而……

……士死。明赏罚□……

……士死。立□……

……必审而行之,士死。……

……死。挢而下之,士死。□……

……之,士死。□而传……

……勉之,或死州□……

……之亲,或死贲(坟)墓……

……之,或死饮食……

……□处之安,或死疾,疢之问,或死……

【译文】

(略)

延 气

孙子曰: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竞(境)近適(敌),务在疠(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敫(激)气也。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将军乃……短衣裘,以劝士志,所以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望,国使毋来,军使毋往,所以断气也。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所〕以(延)气……也。”·延气

……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適(敌),必败。气不利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失利……

……气不疠(励)则聂(慑),聂(慑)则众□,众……

……气不断则迵,迵则不槫易散,临难易散必败。……

……□□气不□则隋(惰),隋(惰)则难使,难使则不可以合旨……

……□□则不智(知)为已之节,不智(知)为已之节则事……

……□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击……

【译文】

孙膑说:“集合民众,编组军队,一定要激发士气。连续行军,奔赴战场,一定要培植锐气。兵临边境,接近敌人,一定要鼓舞士气。确定作战日期以后,一定要使士卒具有拼死决斗的勇气。在作战的当天,一定要使部队保持高昂的士气……用来威震三军士卒,这就是激发士气的办法。将军命令……的命令,是用来造成战前有利士气的。将军……穿着粗衣短服,鼓舞士气,这就是‘厉气’。将军下令全军每人携带三天口粮,全国百姓每家……朝廷不再派使臣到军中来,军中也不派使臣到朝廷去,这就是‘断气’。将军召集卫士而告诉他们:‘饮食不得……’这就是‘延气’。”

官 一

孙子曰:凡处卒利陈(阵)甲兵者,立官则以身宜,贱令以采章,乘削以伦物,序行以〔□〕□,制卒以周(州)闾,授正以乡曲,辩(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齐兵以从速,(迹),庵结以人雄,猎军以索陈(阵),茭肄以囚逆,陈师以危□,射战以云陈(阵),圉(御)裹以羸渭,取喙以阖燧,即败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战以错行,用□以正□,用轻以正散,攻兼用行城。

□地□□用方,迎陵而陈(阵)用刲,险□□□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陈临用方……

翼,汜战接厝用喙逢,囚险解谷以□远,草驵沙荼以阳削,战胜而陈(阵)以奋国,而……

为畏以山胠,秦怫以委施(逶迤),便罢以鴈(雁)行,险厄以杂管,还退以蓬错,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辩(辨)夜退以明简,夜敬(警)以传节,厝入内寇以棺士,遇短兵以必舆,火输积以车,陈(阵)刃以锥行,陈(阵)少卒以合杂。合杂,所以圉(御)裹也。修行连削,所以结陈(阵)也。云折重杂,所权趮也。猋凡振陈,所以乘疑也。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龙隋陈伏,所以山斗也。□□乖举,所以厌(压)津也。□□□卒,所以□□也。不意侍卒,所以昧战也。遏沟□陈,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適(敌)也。(剽)陈(阵)车,所以从遗也。椎下移师,所以备强也。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避,所以莠也。涧(简)练(剽)便,所以逆喙也。坚陈(阵)敦□,所以攻槥也。楑(揆)(断)藩薄,所以泫(眩)疑也。伪遗小亡,所以聭(饵)敌也。重害,所以茭〔□〕也。顺明到声,所以夜军也。佰奉离积,所以利胜也。刚者,所以圉(御)劫也。更者,所以过□也。□者,所以圉(御)□也。□〔者,所以〕□□〔也。序〕者,所以厌门也。胡退□入,所以解困也。

……□令以金……

……云陈(阵),圉(御)裹〔以羸渭,取喙〕以阖……

……荼以阳削,战……

……畏以山胠,秦怫以委施(逶迤),便罢以鴈(雁)……

……夜退以明简,夜敬(警)……

……舆,火输积以车,陈(阵)……

……龙隋陈……

……也。疏削明……

……也。涧(简)练□便,所以逆喙也……

……(断)藩薄,所以泫(眩)〔疑也。伪遗小亡〕,所以聭(饵)敌也。重害,所……

……奉离积,所以利……

……所以圉(御)□〔也。□者,所以□□〕也。序者,所以厌……

【译文】

孙膑说:“凡是部署士卒,排列有利阵势,统帅甲兵的人,委派官职都要根据才能,用不同的徽章标示地位的高低,用兵车上插着的旗子来区别车乘的种类,用……来规定行列的次序,按地方州、闾来编组军队,把军政权授予地方乡曲官吏,用不同的旗帜来辨别行动,用金鼓来下达命令,使队伍整齐前后紧随,掩护任务要交给勇敢过人的士卒,进剿敌军要靠索阵,反复骚扰敌人要用囚逆阵,列阵待敌要用危……与敌人弓弩对射要用云阵,反包围要用羸渭阵,歼灭敌前锋要用阖燧阵,追击败退之敌要用包……奔驰救援要用皮傅阵,鼓噪而战要用错行阵,……用轻装之兵攻击散乱之敌。攻击坚城之敌用行城。

……用方阵,面对山陵布兵用刲阵,……用圆阵,在平坦地形与敌交战要靠武力强大,击退败走之敌可以用轻兵……

对居高临下之敌要从侧翼攻击,一般作战时要用前锋与敌交战,封锁处于险地之敌要放开谷口引敌聚歼,在茅草荆棘之地要诈设旗帜,打了胜仗要严饬阵容,以振国威……

用山胠阵,通过草木丛生之地要用逶迤阵,疲乏之师要用雁行阵,扼守险阻要用杂管阵,撤退时用蓬错阵,绕行山林用曲次阵,攻击敌国城邑用水则阵,夜间撤退要用书写好的简书传达命令,夜间警戒要查验符节,突入敌阵要用武艺高强之士,与敌人短兵相接要用舆车来对付,以火攻敌要用车辆输送柴草,欲使阵势锋锐就要用锥行阵,兵员不足要集中兵力布阵。集中兵力是为了防止敌人包围。整顿队伍、排列旗帜是为了布好战阵。阵势如乌云翻滚是为了突击。急速前进并扬起尘土是为了乘敌疑惑时进攻。隐瞒企图,施用诈谋是为了诱敌出战。佯为羸弱,暗设伏兵的办法用于山地作战……出敌不意,突然攻击的战术用于偷袭。凭借沟池布阵,是以少敌众的方法。排列旗帜是为了迷惑敌人。排列飘风之阵,派出轻快的战车是为了追击逃敌。摧毁了当面之敌,遂即转移兵力,是为了防备其他强敌。浮沮阵用于狭路中战斗。不戴盔穿甲,行动迟缓,是为了诱敌来追。精选骁勇敏捷的士卒,是为了准备迎击敌军的前锋。部署坚阵、整顿队伍是为了攻击敌军主力。故意拆毁藩篱障碍是为了……故意丢弃一些物资是为了引诱敌人。反复陷敌人于不利,是为了疲惫敌人。以亮光、声音联络便于夜间行动。控制敌境内的物资储备有利于作战胜利。配置坚强的部队用以抗击敌人的袭击。轮番更替部队是为了……是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

五教法

〔孙〕子曰:善教者于本,不临军而变,故曰五教:处国之教一,行行之教一,处军之〔教一,处阵之教一,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一。处国之教奚如?曰……孝弟良五德者,士无壹乎,虽能射不登车。是故善射为左,善御为御,毕母(无)为右。然则三人安车,五人安伍,十人为列,百人为卒,千人有鼓,万人为戎,而众大可用也。处国之教如此,行行之教奚如?废车罢(疲)马,将军之人必任焉,所以(率)……险幼将自立焉,所以敬□……□足矣。行行之教如此,处军之教〔奚如?〕……也。处军之教如〔此,处阵〕之教奚如?兵革车甲,陈(阵)之器也。……以兴仁。然而陈(阵)暨(既)利而陈(阵)实蘩。处陈(阵)之教如此,隐而不相见利战之教〔奚如?〕……五教法

……垒涂(途)道,使三军之士,皆见死而不见生,所〔以〕……

……所以教耳也……

……〔所〕以教足也。五教暨(既)至,目益明……

【译文】

孙膑说:“善于施教的人对那些根本原则,不会在军队临战时随意更改,所以叫‘五教’:一种是在国内时的教戒,一种是在行军时的教戒,一种是在军内的教戒,一种是在军阵中的教戒,一种是隐蔽以利于作战时的教戒。在国内时怎样施教呢?……孝、悌、良五种良好品德,士卒难道一样也没有吗?(缺乏这些品德的士卒)虽然善于射箭也不能让他们登上战车。所以,善于射箭的人在战车的左面,善于驾车驭马的当驭手,都不能在战车的右面。然而同一战车的三个车兵安于自己的一乘,同伍的五个人安于自己的一伍,十人成一列,百人成一卒,上千人设有指挥鼓,万人为一戎,虽然人数众多也可以用来作战。在国内时施教是这样。行军时是怎样施教的呢?战车损坏、战马疲惫,领兵之人必须承担责任……身处险恶之地要能自主处理……就足够了。行军时施教是这样,在军内是怎样施教呢?……在军内施教是这样,在军阵之中是如何施教的呢?兵器、战车、铠甲是战阵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振兴好的方面。由此构成锐利却变化多端的战阵。在军阵之中施教是这样,隐蔽以利于作战时是怎样施教的呢?……”

强 兵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正(政)教者,有教寡人以〔□〕敛者,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孙子曰:“富国。”威王曰:“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至于……

……将胜之,此齐之所以大败燕……

……众乃知之,此齐之所以大败楚人,反……

……知之,此齐之〔所以〕大败赵……

……□人于桑而禽(擒)氾(范)皋也。……

……禽(擒)唐□也。

……禽(擒)□瞏……

【译文】

……齐威王问孙膑说:“……齐国之士教我怎样强兵,办法都不相同……有的教我从政教入手,有的教我积聚人力、物力,有的教我发放粮食(以笼络百姓之心),有的教我清静无为……” 孙膑说:“……这些都不是为了强兵所急需做的。”齐威王问:“……”孙膑说:“富国。”……齐威王、齐宣王就是通过这些办法战胜各国诸侯的,至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