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汤显祖与明代文学中的《牡丹亭》艺术评论

汤显祖与明代文学中的《牡丹亭》艺术评论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一面主张女子不出闺门,一面又极度赞赏描写杜丽娘游园惊梦的《牡丹亭》,这是三妇评本的思想上的矛盾之处,也是古代女子人生中的两难之处,因为人尤其青年的天性喜欢外出游玩和看热闹。自述《牡丹亭》的一条创作经验:文章写得俊美是由于有江山的相助。这是少女评论家的体会。而此梦更以杜丽娘的梦中正确预示柳梦梅的今后命运,全剧情节据此发展,展现了作者和评者对于人的超感意识的掌握。

汤显祖与明代文学中的《牡丹亭》艺术评论

第一出 标目

标目,标明全戏的纲目。

全剧开首,【蝶恋花】上半曲,自表本剧的创作主旨:自己离开忙碌的官场,归隐山林,闲居玉茗堂,因有感于当世青年男女缺乏自由相恋的幸福爱情,于是日日处心积虑、惨淡经营,从事艰苦的词曲创作,表达世间“难诉”的珍贵恋情。下半阕说:自己在玉茗堂朝朝夜夜思考,挑灯夜作,撰写这部“牡丹亭上三生路”的戏曲作品。而“朝复暮”,则表达了他创作戏曲,用去了漫长的岁月和艰苦的惨淡经营过程。

【蝶恋花】:“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陈同批道:“闲中日月,惟以思量作消遣耳。”这是她们“闺中多暇”(南楼多暇)的切身体会,而且对此体会特深:家境好的女子,如果不是有幼儿绕膝的少妇,除了做一些女工(针线生活等)外,日子悠闲,闲暇很多,无所事事时,就想想各种心事,作为消遣。她的批语与汤显祖的原意是有差异的。

这里最重要的一句是“世间只有情难诉”,款款深情是最难表达,儿女之情则更是最难描写的。

钱宜评曰:“儿女、英雄,同一情也。项羽帐中之饮,两唤‘奈何’,真是难诉处。”认为英雄气短与儿女情长,往往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难以讲清。

钱宜对项羽的悲歌的理解,是一般读者的理解。实际上项羽逼虞姬自杀是自私和残忍的,说详拙著《〈史记〉纵览新说》。

第二曲【汉宫春】头三句说:“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陈批:“世境本空,凡事多从爱起。如丽娘因游春而感梦,因梦而写真、而死、而复生。许多公案,皆‘爱踏春阳’之一念误之也。”认为世界上的景象、事物,一切皆空,是虚幻的,这是受了佛教影响的观念。陈同认为,女子外出游玩,容易惹事,生出“许多公案(事端)”。她一面主张女子不出闺门,一面又极度赞赏描写杜丽娘游园惊梦的《牡丹亭》,这是三妇评本的思想上的矛盾之处,也是古代女子人生中的两难之处,因为人尤其青年的天性喜欢外出游玩和看热闹。

值得注意的是,本出首曲【蝶恋花】说:“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自述《牡丹亭》的一条创作经验:文章写得俊美是由于有江山的相助。中国诗人作家得到名山大川、山水佳胜、自然景物和田野园林帮助、启示、陶冶,此即“江山之助”。

第二出 言怀

言怀,言说情怀、抱负。

此出开首三妇本的陈同眉批说:“一部痴缘,开手却写得浩浩荡荡,方是状元身份,不同轻薄儿也。”此出第一曲【真珠帘】末两句:“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意思是柳梦梅身处令人沮丧的贫薄的生活环境,却能避免人穷志短,志存高远,遵循孟子的教导,清醒地培育浩然之气。这里显然寄托了汤显祖本人的人生理想,而陈同则强调柳梦梅胸襟开阔、气势浩荡,不是轻薄低俗男子,陈同于【九回肠】的夹批中进而指出:而且他因“偶尔一梦,改名换字,生出无数痴情。柳生已先于梦中着意矣!”这是少女评论家的体会。

陈同眉批指出:“淡淡数笔述梦,便足与后文丽娘入梦,有详略之妙。”“柳生此梦,丽娘不知也;后丽娘之梦,柳生不知也。各自有情,各自做梦,各不自以为梦,各遂得真。”精确领会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和高妙的创作手段:柳梦梅此梦,以杜、柳梦中相遇为契机,以自述性的回忆出之,与后面的杜丽娘入梦,一略一详,一明一暗,相映成趣。

而此梦更以杜丽娘的梦中正确预示柳梦梅的今后命运,全剧情节据此发展,展现了作者和评者对于人的超感意识的掌握。照理此梦应该是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和笔记常用的“异人同梦”的表现方式,异人同梦中,两个或多个做梦人,做梦人互相在梦中相见,在梦中有对话、有行动,双方是直接交流的。但此出戏中,丽娘本人不知在柳梦梅梦中的自己言行,则打破常规,写出了新意。

【九回肠】表达柳梦梅见到梦中美人,心驰神往,坚信她的预言。他的这番心思和陈同、钱宜的眉批,展示了古人的一种思惟方式:认为梦中景象是真实的,会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见拙著《真实与虚幻——文学名著中的梦异描写》(将出)的进一步介绍和阐释。

柳梦梅介绍郭驼时,陈同又说;“此书前后以花、树作连缀,故先以橐驼种树引起。”准确提示【九回肠】言及的柳、梅、桂和百花等“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寻梦》出名曲《江儿水》中的名句),是贯穿和连缀全剧的优美意象。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即是在花木葱茏、充溢着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和园林中发生和进行的。

第三出 训女

杜宝一出场的自我介绍:“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寻常太守看。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自家南安太守杜宝,年过五旬。想廿岁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自豪地显示自己是一个一生勤奋,忠于职守的清廉官员。因为清廉,故而“只饮官中水”,即全靠低廉官俸度日,不取外人分毫;于是回去除了读书,就是静养——远眺屋外之山,观赏窗外天然景色而已,而无任何声色享受。

杜丽娘在第出出《训女》中,始出场所唱的第一曲【(【绕地游】)前腔】:“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表现了丽娘与父母极其深厚的感情。

杜宝只有杜丽娘一女,没有儿子,平时深为膝下荒凉而痛苦。故而杜丽娘向父母敬酒时,祝福说:“祝萱花椿树,虽则是子生迟暮,(眉批:子生迟暮,在丽娘言下,欲慰其父,然却提起一段伤心矣。)守得见这蟠桃熟。”她安慰父母:迟生的儿子将是好儿子,并用蟠桃比喻晚年得生贵子。

杜宝感叹无儿之可怜,甄氏安慰丈夫说:“相公休焦,傥然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杜宝笑着回答:“可一般呢?”眉批说:“夫人大似妒妇语,几不知承祧为何事矣(指夫人因妒忌而不肯让丈夫娶妾,另外生子,故意混淆生子继续门庭、传种接代和佳婿有半子之靠的不同概念和意义)。杜老之笑说,喜招婿也,笑夫人也。说一般则不合理,说不一般,则又伤情。故但作疑词。”杜夫人生不出儿子,是一生的欠缺,所以特别敏感。连忙安慰丈夫,杜宝并不赞同她的说法,但他不做正面驳斥,一则驳斥要伤她的面子,二则不要引起她更大的伤感和痛苦,就用疑问句打发过去,可见杜宝对夫人的尊重和感情,杜宝是一个颇有人情味的丈夫;杜宝始终没有娶妾,而古代并非男子都是拥有三妻四妾的。

甄氏一再表现出娇惜女儿的感情。当杜宝要女儿“多晓诗书”时,她说“但凭尊意”,陈同的批语说:“夫人答语甚缓,直写出阿母娇惜女儿,又欲其知书,又怜其读书,许多委曲心事。”接着杜宝批评丽娘:“适问春香,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假如刺绣余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钱曰:“归罪夫人,极是。世上慈母纵女不教,甚至逾闲者正复不少。故《易》于父母,皆称‘严君’也。”丽娘呼应其父要她认真读书的吩咐,甄氏说:“虽然如此,要个女先生讲解才好。”眉批:“请先生是正意,却从阿母娇惜深心写出。又将女先生一跌,文情委曲入妙。”杜宝表示反对,要请正规的儒生,甄氏说“女儿啊,怎读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眉批:“书难遍读,礼数略识,夫人终是娇惜女儿。”

甄氏娇惜女儿的感情、语言和心理,评批者作为女子,深有体会,也广有见闻。

正因为有甄氏这样娇惜、庇护女儿的母亲,才会有杜丽娘这样性格倔强、自主性极强的大胆女子。有父亲的严格而正确的教育,杜丽娘不像有些官宦人家的娇惯女儿,骄横暴躁,盛气凌人。

而杜宝对培育女儿的有远见之处是:一、女儿必须每天早起,更不能白日睡眠,树立勤快度日的习惯和态度,将来出嫁了“把家当户”,能够自立门户,勤恳操持家政;二、“女工一事,想女儿精巧过人,看来古今贤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要女儿刻苦学习并背诵诗书这不仅“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更重要的是,这样她以后就会和饱读诗书、史书的丈夫有共同的语言,有相当的文化水平,能够如意交谈。否则,没有文化和知识,无法与丈夫做必要的沟通。而且她今后有了孩子,也可内行地督促、辅导儿子刻苦读书,借此还可增进母子感情。杜宝批评“你娘亲失教也”,母亲一味娇惯、放纵女儿,让她无所事事地度过幼少女大好年华,浪费了女孩子的天分和智力;培养女儿早晨睡懒觉,白天事事偷懒、白天睡觉的坏习惯,将来不会或懒得治家理财,就会被夫家鄙视、冷落,甚至淘汰。仅仅靠美貌,只能取悦男子数年,而贤德、气质、才华,与勤恳的生活能力和态度,是支撑门户,使丈夫口服心服、夫妻白头偕老的法宝。

可见,汤显祖所描写的杜宝,是一个优秀的丈夫,一个称职的父亲,既有威严又重感情,更有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可敬可爱的大丈夫、男子汉。

明清官吏的俸禄很低,很多下层官吏养不活家庭。杜宝是中上层的官员,他还说自己:“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玉胞肚】)反映了明代官吏俸禄很低,生活清苦;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学习儒家经书,并满怀信心地以此培养子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计较经济收入和生活是否优裕,重视精神境界的价值观

【尾声】说:“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一则表示饱读经书并用之于治国治家,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自豪感,二则表达了四书五经有效指导自己的政治和人生实践的深切体会和感激之情。的确,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背诵、读通四书五经之后,以此为基础再学习诸子、诗词,甚至兵书,内则教育家属和子女,外则为官执政:审理案件,经营钱粮,治理地方,甚至领兵打仗,何所不能!故而晚明的文人军事家很多。

第四出 腐叹

腐叹,迂腐的老秀才陈最良感叹人生失意。

陈最良是《牡丹亭》的重要配角,全剧直接描写他的戏多达九出:《腐叹》、《延师》、《闺塾》、《诊祟》、《旅寄》、《药》、《骇变》、《寇间》、《围识》。其他出场的戏,还有《肃苑》、《闹殇》、《婚走》、《硬拷》和《圆驾》等。

陈最良每逢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就会现身出场,他的出现或推进情节的发展,或对主角的命运起到转折作用,或者增添笑料,缺他不得。

此出仅简叙陈最良的身世、科举不利的惨状和应邀到衙任教,但是描写生动,“可作老秀才别传”。(朱墨本眉批)

陈最良上场的第一曲【双劝酒】哀叹科场不利,“可怜辜负看书心”,眉批说:“杜老云:也不曾诗书误儒。陈生云:可怜辜负看书心。炎人自炎,凉人自凉,最可叹息。”分析得意人、失意人和读书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人看待读书的两种心理,细腻入妙。陈最良接着说:“咳嗽病多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钱宜评曰:“酒盏可疏,厨烟不可减也。讽此令人黯然,为贫士妇者,大是不易。”体贴贫士妻子的苦楚,深切入微。

老门子对陈最良说:“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我去掌教老爹处禀上了你。”【洞仙歌】陈最良怀疑说:“要我谢酬,知那里留不留”。接着老门子调侃陈最良:“是人之饭,有得你吃哩。”陈急着说:“这等就行。”剧本写出饥饿而没饭吃人的饿极心理。陈最良出门应聘时唱【洞仙歌】,哀叹破衣烂衫,难以出客,不免顾影自惭。

陈最良说:“况且女学生,一发难教,轻不得,重不得。傥然间体面有些不臻(一作尊),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罢了。”我们则由此领会老书生当一个小女生的家庭教师,有着异样的困境,非常有趣。

陈最良听说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便要积极去争取,因为:乡邦好说话,通关节、撞太岁(借助官府力量,以得人财物)、穿(串通)他门子管家,改窜文卷、别处吹嘘进身(到其他地方吹嘘自己的经历,抬高身价)、下头官怕他、家里骗人,“为此七事,没了头(拼命)要去”。钱曰:“七事骂尽世情。”《牡丹亭》深刻揭露当时社会中的一些弊病和腐败现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陈最良介绍自己科举不利,生计日蹙,幸亏“有个祖父药店,(眉批:药店为还魂汤伏案。)依然开张在此。”。指出伏笔之妙。《牡丹亭》前后照应,针线细密,善于伏笔,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陈最良虽然贫困,但即使考取进士,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吝啬、刻薄,明代官吏的俸禄非常低,清廉的官员生活贫困。本书前已介绍汤显祖本人也“弃一官而速贫”,并鼓励别人:“门下清苦,古人之所难,世寄之所恃也。大奏抵疑触忌,仗清白而制诡随,释细微而摅伟巨。悠悠者世人之情,耿耿者贞士之志。”(《与陈世冈给谏》)此实亦其夫子自道与自勉。由此可见,他嘲笑陈最良穷困,并无恶意,也无贬视和幸灾乐祸的心理,而是以一种坦然自嘲的胸怀,描写人世的艰辛,为官的贫穷。

陈最良自叹,“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社会上盛行势利思想,往往看不起弱者、贫贱者,对老实的没有反抗能力的,就公开、当面嘲笑挖苦,古今皆然。又“因我医、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百杂碎”倒是陈最良精确的写照,他只懂皮毛,并未深入堂奥,所以一事无成,只好当一个不很合格的启蒙老师。

第五出 延师

延师,聘请塾师。此出和上出都是过场戏。

陈最良初见杜宝时,唱【浣纱溪】一曲,自己给自己打气:“须抖擞,要权奇。衣冠欠整老而衰,养浩然分庭还抗礼。”陈同批:“寒酸老景,聊以分庭抗礼解嘲。此‘养浩然’,是惭愧自释语,与柳生不同。”从人物比较角度,揭示性格描写的不同和同中有异。

陈最良初见杜宝,自我介绍“君子要知医”(以医业为生),陈批:“知医,为后来诊脉作地。”此出最后,杜宝对陈最良说:“先生,他(指小姐)要看的书尽看。有不臻(他本作“尊”)的所在,打这丫头。”

杜宝说“打这丫头”,小姐犯错误,打丫头做惩罚。此语也为《闺塾》出陈最良打春香作伏笔,针线细密,前后照应、前后勾连。前后照应,针线细密是本剧的特色:

杜丽娘去见陈最良时,对春香说:“丫头,那贤达女,都是些古镜模。你便略知书,也做好奴仆。”接着杜宝也说:“春香丫头,向陈师父叩头。着他伴读。”古代较为开明的书香、官宦人家,让小姐读书,还让丫环伴读(此举也为了让丫头随时伺候小姐和先生),所以家里的文化氛围浓厚,子女的才华出众。

杜宝向陈最良哀叹:“我年过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叹介)伯道恐无儿,中郎有谁付?”眉批:“蓦然感怀,只作淡语叹惜,惟恐伤女情也。故下即云:‘他要看的书尽看。’”此评分析无子老人的人物心理,更是精确评论了杜宝爱惜女儿的微妙心理活动。不少研究家批判杜宝性格冷酷,摧残女儿,而同处明清时代、同是少女身份的陈同则能深切体会杜宝疼惜女儿的细微心思。

丽娘拜见老师时,剧本注曰:(内鼓吹)。颇为隆重。朱墨本批语说:“得做法。”

第六出 怅眺

从第一出到第六出是本剧的开端部分,是开场戏,介绍创作思想、剧情大意、人物家世和杜丽娘的家庭生活环境。这六出戏,完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准备。

本出描写柳梦梅与韩子才在越王台闲游、远眺时的对话场景。韩子才自述是韩愈留在潮州一支的“嫡派苗裔”,陈同眉批:“为遥遥华胄者,姑妄言之,嘲耶?谑耶?”现为“昌黎祠香火秀才”,眉批:“香火秀才,故家世叙得明白。若柳生,则‘留家岭南’一句可了。”出身书香门第的才女对子孙不肖、沦落者,十分敏感。这是闺阁评批者的特殊体会。

柳梦梅感叹陆贾向汉高祖和群臣奏上《新语》十三篇,篇篇都受到喝彩称善,柳梦梅叹曰:“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陈同批道:“才子英雄失路,千古同慨。柳生一叹,相见其半日听言,神往不觉,恍然自失光景。”

古代,尤其是在宋代和明代,真正有才华的士子一般都能考上科举,古代的科举考试基本上是公正的。所以柳梦梅后来也的确考上了进士。

三妇评本非常重视《牡丹亭》写作手法的探讨和总结。韩子才向柳梦梅言及陆贾奉使南越,“赵陀王多少尊重他”。眉批:“一转便暗击动干谒之意。”韩子才最后又劝柳:“寄食园公,不如干谒些须,可图前进”。眉批:“此折止为香山干谒作引,却从对答中转出,不觉其突。”柳生接受韩子才的忠告,向有地位的人求助,自然地引出后面香山(干谒的情节,转折自然。

本出韩子才和柳梦梅对白,列举祖先的学问文章,意在加强本出“文章憎命达”的主旨。

本出的地点在越王台,于是写到汉高祖刘邦高度赏识的儒生陆贾及其千古名著《新语》。柳梦梅羡慕陆贾的才华和文章、著作得到汉高祖和汉文帝两代皇帝的赏识,身居要职,为国家做成大事,名彪后世。但当时柳梦梅用陆贾《新语》得到赏识,而自比则无此机遇,这是少年意气,因为陆贾《新语》是大政治家千古流芳的名著,古今能有几部?

第七出 闺塾

此出是全戏的正式开始,开始进入具体的情节,掀起第一个戏剧冲突。

此出欢乐场子,将前面几出严肃、悲凉、略显沉闷的气氛冲开,入戏即洋溢着幽默、调笑的笔调,令观众开颜发笑。

春香是杜丽娘的丫鬟,又当伴读。她泼辣大胆,爽朗干脆、调皮滑稽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可爱。陈同批道:“不伏先生伏小姐,不怕小姐怕夫人,写憨丫头真如活现。”揭示调皮丫头对付主人的心理。

陈最良迂腐、古板,缺乏情趣,学问浅薄,甚至知识贫乏,描绘得生动而有趣。这样只会死读书,记性和领悟力差的呆头鹅,憨态毕露,考不取科举是必然的,剧中将其屡试不中的原因已经描写得非常清晰。

陈最良教训学生,只能引经据典,不会结合寻常语言和具体环境,与学生沟通并作开导。接着讲课,他讲一句,春香就插嘴一通,与他胡搅蛮缠。

春香顽皮贪玩,陪小姐学习这种高难度的《诗经》,实在没劲。

陈最良不懂如何教育妙龄女生,向她推销悬梁刺股之类苦读的故事,不但文不对题,而且丽娘对这些故事早已熟悉,而春香听来,这种无端自找罪受的苦读,不仅可笑,还非常可恶。难怪她不仅当面顶撞,吵得陈最良忍不住要打她,而下课后他还忍不住要指着陈最良的背后骂道:“村(同蠢)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

春香搅局,陈最良无法上课,举起荆条要打,却被春香“抢荆条投地”,没有打成;丽娘命她跪下,向老师赔礼,她还不断顶嘴,最后不了了之。可见小姐和东家平时仁慈对待丫头,丫头也便敢于笑骂,敢于顶撞小姐。敢笑敢骂,生活才有乐趣,春香当着小姐的面,如此胆大妄为,为小姐沉闷的生活,增添了亮色。

丽娘沉稳的性格,使她对陈最良的不满和可笑,深埋心底,只是说了一句:“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教演一番。”但是冯梦龙批评这段描写:“杜丽娘诗画皆精,岂有《关雎》四句,还待教而后诵,旧本未妥,今改。”(《风流梦》第十五折眉批)

这个批评揭示作家为了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发展之需要,精心设计的故事和对话,有时会遇到追求“精彩”还是“真实”的两难困境,甚或发生顾此失彼、出现漏洞的遗憾。

本出戏是汤显祖调笑陈最良不懂教育手段,春香这个出身底层、年幼无知的丫头不懂经书学习的重大意义,两人的性格碰撞,产生戏剧矛盾。但汤显祖作为知识精英,其本人和此剧的戏剧矛盾,绝无二十世纪反传统思潮影响下的学者所认为的批判封建礼教的主旨。

陈最良批评丽娘懒散的迟到行为,引《礼记·内则》的规定,教训说:“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生活方式必须严谨而有规律,必须坚持每天清早即问候父母,接着即开始勤快而忙碌的一天劳作、学习或日常家务。家庭、社会,就是靠这样的女子维护和发展。

在中华书局等主办的“国学与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强调,《礼记》里就讲建立一个国家来管理民众,教育是第一位的。通过“礼”来教育国民。但如果“只知道‘礼教是吃人的’,传统文化无法真正传承下来”。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礼教包含了:第一是教育,第二是法律,第三是习俗,第四是礼仪。这四个方面是融成一体的。

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教,正确地将教育涵盖了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之间要相互配合。(上海《东方早报》2015年3月26日)

第八出 劝农

此出戏,在情节设计上,让杜宝离开府衙,到乡下劝农,腾出时间和空间,让杜丽娘有机会可乘隙游园;在人物塑造方面,歌颂清官杜宝,展示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治理有方的政治才能,抒发作者推重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

本出歌颂杜宝勤政爱民,因此亲自劝农。他热爱自己管辖的这片乡土:“美哉此乡,真个清而可乐也。”【八声甘州】第二首描绘“村村雨露桑麻”,高明地用太平风景来衬托执政官员的善政。

本出的曲辞,本色而清新,深得元曲精粹。而乡民们,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跳舞,反映了中华民族健康、乐观、积极的性格和钟爱艺术的天性。

在前后各出描写老爷、夫人、小姐活动的官衙、深闺、花园等场景中间,夹插着这一幕耕夫、农妇、牧童奔波、歌舞于开阔的田地、旷野和山水,场景、气氛和艺术节奏迥异,调节了读者观众的情绪,令人振奋。

第九出 肃苑

“肃苑”,打扫园林。此出也是过场戏,作用是调剂剧情,上接《闺塾》春香发现大花园,下启游园惊梦。

春香上场,自觉“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省人事。终须等着个助情花,处处相随步步觑。”春香日夜跟随小姐,察言观色,侍候小姐,也在心中分析和评论小姐。春香评论丽娘,虽为美女(看他名为国色),很重视名誉和名声(实守家声)。“嫩脸娇羞,老成尊重”,即知羞防耻,行轨蹈矩,十足是一位娴静的淑女,心中非常尊重和尊敬。

那春香逗陈最良说:老师父还不知,老爷怪你哩。老实的陈最良不知有诈,还一本正经地解释。他一生行轨蹈矩,兼之性格古板沉闷,所以毫不知趣,无法理解丽娘和春香的心思。

这段对话精彩、有趣,调皮丫头还暗藏心机:她挑逗小姐去游园,却通过这段责问,轻巧地将责任移到陈最良身上,以后如家长责问起来,她可以金蝉脱壳。

乖觉的春香发现小姐的心思有了波动,因而进言。陈同批道:“乘间引逗,在‘因而’二字,见其乖觉。小人先意承旨,最易惑人。”主人身边的童仆丫鬟,门客帮闲,往往在这种时候,挑逗主人闲游行乐,他们在旁也可沾光。

古代的闺中小姐,无所事事,长日难度,感到寂寞难耐。如果在热闹的城市,或像《红楼梦》中描写的那样的大家庭,也常有热闹的机会。南安是偏僻小城,杜家只有三四人口。于是“小姐读书困闷,怎生消遣则个?”

才华杰出的文人,用撰文做诗、书法绘画或鉴藏古玩文物,来提高趣味,消磨岁月;也有种花莳草,唱戏拍曲,下棋打牌。家境贫寒者则耕读度日,并无空闲。

春香对付了陈最良和杜丽娘,又去对付花郎。花郎对她颇有礼貌:“(见介)春姐在此。”称呼恭敬。春香却一面盘问,一面叱骂,还命令:“你把花郎的意思,诌个曲儿俺听。诌的好,饶打。”春香是小姐身边的高级丫鬟,对小厮便居高临下,肆意调笑。陈同说:“陈老已去,花郎已来,文笔已自山水穷尽,忽从‘花郎’二字,随意写作一笑,便有云起月生之妙。”赞誉人物对话的巧妙和趣味横生,分析作者善于调节气氛、制造波澜的高明手法。

此后【梨花儿】二曲不仅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剧中两个可爱的底层角色,语意双关,内藏秽亵,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社会一角的真实画面。

本出的主角是春香,她与陈最良、杜丽娘和花郎三人周旋,显得应付自如,灵动聪慧,幽默有趣,可与《闺塾》(《春香闹学》)媲美,甚至更精彩。

本出最后,花郎被长相秀丽、灵心慧舌的春香缠得七荤八素,头晕脚软——“丑倒介”,“罢了,姐姐为甚事光降小园?”(贴)“小姐大后日来瞧花园,好些扫除花径。”本出的内容就是关照这么一句话,极其简单,全出却多有波折,趣味横生,作者善于设计情节、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跃然纸上。

第十出 惊梦

《惊梦》,又称《游园惊梦》,是全剧最重要的一出戏,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故而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篇章之一。

《惊梦》作为全剧重要的一出,写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幽会。梦遇是整本戏的关键性关目,贯穿戏的始终,其后的《寻梦》、《写真》、《闹殇》、《拾画》、《玩真》、《冥誓》、《回生》一系列情节,均由此梦引起。正如吴梅《顾曲麈谈》所评:“丽娘一梦,《还魂》皆活。”

《游园》的昆剧演出本,将此出分为二出,自【绕池游】至【隔尾】称为《游园》,自【山坡羊】以下,称为《惊梦》,合称《游园惊梦》。

《游园》是《牡丹亭》取得最高艺术成就的一个篇章。此出诸曲,词章优美,集中体现了《还魂记》艺术上的成就,科介(说白)也很见功力,细密透露人物内心秘密。

丽娘游园,本为消遣,不意绚丽春色,却触发了她深潜于心的爱情欲望,表示了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对礼教束缚的不满。梦中幽会,就是内心渴求而生发的一种浪漫境界。游园展示了她青春的觉醒,惊梦则以梦中行为反映其大胆追求,二者相关相连,不可分割。

此出丽娘一上场,展现亭亭玉立的身姿,袅袅婷婷的细步,一开口唱【绕池游】,首句“梦回莺啭”,陈同批道:“‘梦’字逗起。”此梦指刚才早起之前之梦,是昨夜之梦,这个梦由呖呖莺声打破。这个梦没有内容,空空如也,是一个引子。

第二句说“乱煞年光遍”,满眼见到的是丰美而凌“乱”(园中花木未经人工修剪,随意生长、开放,没有规整修建的亭台楼阁)的春光(即“年光”,春色),使人缭乱即“乱”人目的美景。她觉得到处都是撩乱人心的春光,春光之“乱”,还因为人的心情之乱。

第三句“人立小庭深院”,一个妙人(妙龄美丽少女)孤独地亭亭玉立在暗藏深处的小小庭院之中。“人立小庭深院”与“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表现一位闺中少女矜持谨慎、优雅自重的风范和气度。

唱完一段,丽娘开口即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梅关在南安之南,是广东进入江西、穿越大庾岭的关口。这句话似乎闲闲写景,实则隐寓柳梦梅途经此地的后文。

接着丽娘身子凭阑,侧首(侧着宜春髻子)探望远方(远眺梅关),而心中却充溢着“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愁绪。少男少女进入青春,如果没有繁重的功课,就会产生闲愁。

接着,【步步娇】首两句唱:“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写杜丽娘出神地凝望窗前春景,但见晴空下袅袅柔丝飘入庭院。晴丝,春天晴空中飘荡的游丝,亦即下文所说的飞丝、烟丝,实为虫类所吐的丝缕。袅,形容游丝飘荡不定的样子。摇漾,则形容柔丝飘荡的景象。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表现了千金小姐的行为举止,从容雍容,具有娴雅的风范。

春香奉承小姐说:“今日穿插的好。”陈同准确指出丽娘的举止与心理的变化:“取次梳妆,画出闲耍时娇态,却因春香赞一‘好’字,陡然感触,隐隐动下伤春之意。”

丽娘纠正春香赞美她善于打扮(穿插)的话头,【醉扶归】说自己虽然“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衣服和首饰讲究而妥当,但“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天然之美,才是最美。可惜自己的美,“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如深藏于毫无人迹的深山幽谷的美花和景致,无人欣赏。

杨葆光批曰:“‘天然’二字写尽绝色,下句有伤春意。”

早茶后,丽娘动步去花园。刚到花园,杜丽娘一声惊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陈同指出“前云‘眼见春如许’”,因在房中隔窗眺望,“见得却浅,此处不知却深。忽临春色,蓦地动魄,那不百端交集”。满园春色凝成了惊心动魄之美!

这一声惊叹之后,便是大段的【皂罗袍】,这是经典唱段。

此曲第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即令人震慑的效果,一句话就将满园春色表达彻底,万紫千红是说数量,姹紫嫣红用“开遍”提示,既有“万千”的数量,更有无限美好的质量。第二句“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更有震慑效果。第一句满园春色的美景,第二句都给以彻底否定:开在这断井颓垣,也即久已人迹绝迹之处,弥漫着颓败的景象,自生自灭,无人欣赏,这满园的花卉,真是冤枉。第一句是遍地生机,使人振奋;第二句是满园死气,令人丧气。这两句各自已有震慑作用,而两句紧接相连,对比强烈,非常令人震撼。此曲首二句从丽娘香口吐出,呖呖莺声,美到极点,令人心荡,伤心到极点,令人气塞,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三、第四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一气呵成,人世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件美事,全聚在一起,(陈批:陡见春光满目,不能遍述,仅约略叹惜之,神理绝妙。)丽娘和春香合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陈同感慨:“悠悠世上,多是忙过一生,了与韶光无涉,不独锦屏人也。若锦屏人,园亭虽丽,不解赏心乐事,又不如断井颓垣,动人低回也。”

春香看到园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可惜牡丹还未开。丽娘回答: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囗(蘼,下面非改纟)外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陈同评道:春香自说花鸟,只因还早。“成对”语,暗触小姐心事,便从花鸟上想到自己,左叹右惜,并不叙湖山流水,恰合此际神情,更为“寻梦”生色。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杜鹃”是双关语,既至杜鹃鸟,又至杜鹃花。在那杜鹃鸟的啼声,红色的杜鹃花盛开,盛开在绿油油的青山中,红花绿叶(树叶和青草的草叶),红绿香衬,各尽其美。“啼红了杜鹃”,“红”字借用或者说化用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经典用法,美在其中,而不露痕迹。王安石的绿遍江南和汤显祖的红遍青山,意境相同而色彩迥异,这是一位大作家继承另一位前辈大作家的高明手法。

此外,杜丽娘正在游园,园内哪来的“遍青山啼红了杜鹃”,园中连太湖石的假山也没有,何来青山?原来杜丽娘得陇望蜀,她身在花园,欣赏了园内众花之后,眼睛却又眺望远方。看到了园外近处或远处的青山,遍山绿色夹着红色,树、草、花、鸟,尽收眼底。也许附近根本没有山,是她心灵的眼睛,看到了这一切,使春色向远处展开,铺遍了大地。远景和近景,在丽娘的心中交融成混沌一片。这句话也有深远的意境,欧阳修《踏莎行》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个意境暗隐着丽娘向往的情郎、心爱的人(行人),远在天边之外、无法可及的痛苦。

【好姐姐】下一句,她的眼光从远处,或心灵的远处收回,又回到了园中,看到了“荼囗(蘼,下面非改纟)外烟丝醉软”。

最后,丽娘唱【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陈同准确揭示丽娘游园后的心理:游园原为消遣,乃乘兴而来,兴尽而去,恐去后惘然,益难消遣耳。然无可奈何,只得如此发付。玩“到不如”三字,浓情欲滴也。

蔡孟珍认为《游园》中【皂罗袍】存在着“相沿已久的‘伤春’误读”:

一般都认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惋惜的不是三月残春,而是眼看青春瞬即逝去,而她却无能为力,不能自主。园内看见断井颓垣的残破景象,感到好景不长,联系到自己的心事,她就伤春起来了。

蔡孟珍认为这样的解释是错误的,她的解释是:“原来(惊叹语气)这园子开遍了姹紫嫣红,然而可惜的是,它却闲置于如此乏人整理的断井颓垣(寓托青春正盛却乏人怜爱),如此美景,上天竟是这般安排,真是莫可奈何!而人间之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桩美事同时出现,又何处可寻呢?”

回来后,丽娘自忖:“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长叹:“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又下泪自叹:“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梦中柳梦梅赞美杜丽娘“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千古名句。陈同说:这两句“照青春虚度”一段。柳生顺路跟来,故“幽闺自怜”之语,历历闻之,几句伤心话儿,能使丽娘倾倒也。

多情女子多有奇梦,晚明娄江女子俞二娘《感梦》说:“吾每喜睡,睡必有梦。梦则耳目未经涉,皆能及之。杜女故先吾着鞭耶?”(张大复《梅花草堂集》卷七“笔谈”所录晚明出注)

杜丽娘还感叹:“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这里埋怨的,一是为了寻找满意的“名门”“良缘”,不能及时婚配,将青春浪费;二是,只有自己亲眼目睹,通过接触、考验的于生、张生式的如意郎君,才能带来一生的家庭幸福。像杜丽娘这样才貌出众,品格卓异的女子,年龄小、阅历少,但心气高、志向大,凡事追求十全十美,对未来的配偶当然有极高的期望。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考虑门第、聘礼,如此的“名门”“神仙眷”,就有可能嫁了一个愚笨呆板、其貌不扬,甚至丑陋而令人生厌的丈夫,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第十一出 慈戒

慈戒,慈母对女儿作训诫。

此出为很短的过场戏,所以全出只有短短一段:甄氏夫人因见女儿丽娘无精打采,情思无聊,昏沉独眠,问知她到后花园游玩,身子困倦,责骂春香引逗她。

黄竹三说:老夫人责怪春香:“你这贱才,引逗小姐后花园去。倘有疏虞,怎生是了?”春香赶忙认错:“以后再不敢了。”可转过身来,在回答老夫人责问“去花园怎么”时,又脱口说出:“花园好景。”说明前者认错是敷衍,后者才是真心,写出小丫环天真无邪情态。此处细微描写,足见作者匠心。

夫人尽管深知女儿游园是她自己的主意,老夫人还是只骂丫头,不责小姐,难怪杜宝在第三出《训女》中责怪她纵容女儿。这里眉批也再次强调她娇惜女儿,钱宜更认为:“‘年幼不知’一语,慈母为顽劣儿女开解,不知误多少事。”

众多学者同声指责杜丽娘受到家庭压迫,用封建思想束缚她,她的父母因怕她游园而萌动春心,所以不让她游园。此出的描写,夫人说明不让丽娘游玩后花园,是因为后花园长年寂寥,没有人气,因此“风雨林中有鬼神”,有可能撞着鬼神邪魔作祟,非常危险,有中邪、患病或生命之忧。

此出过场戏插在《惊梦》和《寻梦》两场唱做俱重的重头戏中间,起着调节作用。此出描写,还有一层深意是,女儿饱读诗书,心思复杂,而母亲文化低,思维简单,形成代沟,无法沟通。母亲虽想帮助女儿,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干着急,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死亡。

第十二出 寻梦

春香必须比小姐早起,赶快做完自己的梳洗,接着要做侍候小姐的种种准备工作。小鬼丫头,年幼贪睡,起来时还睡意阑珊,瞌冲迷蒙,在“衣桁前,妆阁畔,画屏间”干活。而小姐起来后则无精打采,无心早膳。于是她背却春香,悄向花园寻看。来到花园,她第一眼看到的是“则这残红满地呵”!陈批理解为杜丽娘“先领会落花流水,便自伤心”。

杜丽娘因今春梦中见到了理想情人,寻梦时感到:“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睡茶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懒画眉】)。

接着她用自己的眼光描绘园中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支开寻来劝她回去的春香,“正好寻梦”。

杜丽娘一面重观园中景物,一面兴味无穷地回忆自己与书生梦中缱绻的种种景象和细节,无人之处,忽然看到大梅树一株,梅子磊磊可爱。竟然说:“罢了,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陈同提示:“爱梅阴而思昼梦,想见小姐此时倦极欲眠,故因‘长眠’‘短眠’想到葬处。本在牡丹亭上做梦,何以要葬梅花树边?真是不知所起,故下曲即以‘偶然间’三字接落。”

杜丽娘唱【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情思难以排遣,梅树边。”钱宜评论“偶然”两字之佳,曰:“子猷种竹,渊明采菊,亦是偶然,遂成千古。”

接着丽娘唱:“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表达了小女子的美好愿望:如果爱恋、生死都由自己决定,世间便没有人酸楚哀怨了。表达了她热切盼望得到爱情和婚姻的幸福的强烈心声。

此曲最后:“待打)拼着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陈同体会丽娘的心思:“无处寻柳,决意守梅,丽娘是时已定以身殉梦之意矣。”

杜丽娘倦坐,唱【川拨棹】“忽忽地伤心自怜。”钱宜批道:“三曲皆有半断句,非欲说不说也,是嗟叹不足,故重言之。”【川拨棹】第三曲“难道我再到这亭园,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寻梦不着,丽娘感到绝望,杨葆光批曰:“情至极处,唯有一死。”

《惊梦》是昆曲的典范剧目,风格典雅、华美,其唱腔、表演、舞蹈都经历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取得中国古典戏曲舞台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十三出 诀谒

诀谒,诀别与干谒。

本出是以柳梦梅生角为主角的戏,从本出开始,围绕柳梦梅的情节不断发展。传奇的写法,以生旦为两个主角。开端时,生、旦先后分别出场,然后双线发展,分述生、旦情事,两线交叉推进。这样既可调节情节节奏,又可均匀脚色的劳逸。此出安插在《惊梦》、《寻梦》之后,《写真》之前,让扮演杜丽娘的女角休息,也使情节产生变化。

柳梦梅上场即哀叹:“虽然是饱学名儒,腹中饥,峥嵘胀气。梦魂中紫阁丹墀,猛抬头、破屋半间而已。(【杏花天】)”前半曲暗藏讽刺:饱学者满腹经纶,腹中却空空如也,饥饿难忍,唯有一肚皮闷气而已。语言生动而幽默。后半曲描写柳梦梅在潦倒时,做此繁华梦,也是人生如梦的一种反映。

柳梦梅此时读书过了廿岁,感到前途茫茫,决心四处飘荡,寻找机会。但是老仆劝他:“你费工夫去撞府穿州(到处奔走),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劝他继续安心读书,走科举考试的正路。陈同赞扬:“老人识破世情,才有此语。”钱宜则依据多人的教训:“走遍人间,虚费草鞋钱者不少。白首牖下,不能脱素衣者,亦多株守干谒。两无是处,惟《怅眺》折言时运为得耳。”只有等待时运,最为可靠。

汤显祖本人,不仅不干谒,而且张居正送上门来的拉拢,他也坚拒,情愿落第,也不屈服,一则坚持用真本事去应考,二则坚守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作者通过老仆之口,批评柳梦梅不能坚持苦读到底,练出真本领,去走仕途正路。

第十四出 写真

写真,即画像。此出亦是全剧的重要场次。伤情写真,为古来女子常有的情事,《还魂记》用此关目,承上启下,既遥接游园,又为后文“拾画”张本。

正因遥接游园,所以本出杜丽娘上场第一曲(【破齐阵】),开口即说:“径曲梦回人杳”,后《诊祟》出云“梦初回”,《悼殇》出云“怕成秋梦”,丽娘开口总不放过“梦”。杜丽娘因日夜思梦,而自诉“闺深佩冷魂销”,只剩下“一点幽情动早。”接着又说:“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陈同指出:“不经人事,正是梦情。”春香说她人瘦多了,她自感:这些日子“(【刷子序犯】)真情强笑为谁娇?泪花儿打迸着梦魂飘。”陈同说:“强笑为谁,泪花迸梦,可知心中事,惟有梦中人耳。”口口声声离不开“梦”字,一连说了四个“梦”字,为的是思念梦中人。

春香提醒小姐,你“十分容貌怕不上九分瞧”,杜丽娘因痴心梦中人,恹恹成病,因懒得梳妆,而懒得照镜,故不知自己之瘦,这时照镜,又大吃一惊:“哎也,俺往日艳冶轻盈,乃何一瘦至此!”

人瘦极了,容貌极其憔悴,失去了昔日光华,于是丽娘想到:“若不趁此时自行描画,流在人间,一旦无常,谁知西蜀杜丽娘有如此之美貌乎!”她要描画自己,可以留下美好形象。

陈同说:“丽娘千古情痴,惟在留真一节。若无此,后无可衍矣。”这是分析《写真》一折的这个情节,给后面情节的发展,也即给柳梦梅的爱情与杜丽娘连接,打下切实的基础。

可是杜丽娘先不作图,而是先感慨一番:“(贴下取绢、笔上)‘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旦泣介)杜丽娘二八春容,怎生便是杜丽娘自手生描也呵!”陈同说:“因伤憔悴,自写春容;对此丹青,那不堕泪?故不遽尔捉笔,先自叹惜一番。”揭示其临笔伤情的深邃心理活动,体会其悲怆的创作心境。

动笔了,丽娘又哀叹:“(【普天乐】)这些时把少年人如花貌,不多时憔悴了。不因他福分难销,可甚的红颜易老?”她感慨“红颜易老”,这位心地极其善良的美人,以己及人,想到“论人间绝色偏不少”,多少绝色美人,即使如西施这样的千古美女,红颜已逝,没有留下其惊世容貌。

经典作家的大手笔,善于曲折,在描写正事前,宕开笔墨,远远地从丽娘的两番叹息,铺垫其感情,刻画其心理,展示了一种人生哲理,然后才回到正题,丽娘终于落笔画图了。

因此,丽娘写真过程,先从春香口中点出玉容消瘦,使丽娘惊而照影;因伤憔悴,才引出自画春容。面对丹青,不马上执笔,却感而堕泪,叹惜了一番又一番。

待真个绘画,【雁过声】一曲,精切细腻地描写丽娘作画的过程,最后才添景,画出湖山、青梅、垂杨、芭蕉作背景。

【倾杯酒】一曲,杜丽娘因为“谢半点江山,三分门户,一种人才,小小行乐,捻青梅闲厮调。”深恨自己不如小户人家的女儿行动自由,可以和异性少年青梅竹马地游玩行乐。所以特地“倚湖山梦晓,对垂杨风袅。忒苗条,斜添他几叶翠芭蕉。”要将自然美景添入画中,作为背景,也有力衬托美人的美与大自然的美,共生共荣,相得益彰。这样的艺术构思,陈同揭示:“写情致宛曲。想见佳人部署自别,寻常画工不能到。此后《玩真》特为喝出。”这个批语揭示了杜丽娘整个绘画过程次第如见,而在后面的《玩真》中,以上所写,也一一照应唱出的原因。

而最难的是“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顾影自怜进而自怜孤独,理想的爱情尚不可得,杜丽娘于此用心,使此画有了生命。柳梦梅后来一见此画,就被深深感动,不仅是杜丽娘的美色,而更是画中人的含情脉脉和感伤深深。

春香是小姐的知音,她赞誉小姐的妙画“(【玉芙蓉】)丹青女易描,真色人难学。似空花水月”,即镜花水月,形容画中的杜丽娘令人难以言传的神态。于是为小姐叫屈:“画的来可爱人也。……(贴)只少个姐夫在身旁。若是姻缘早,把风流*招,少什么美夫妻图画在碧云高!”

蓦然间,被春香一语道破心事,杜丽娘竟然脱口而出,讲出惊天秘密:“春香,咱不瞒你,花园游玩之时,咱也有个人儿。”春香大吃一惊,想“有个人儿”,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交换八字,等等,过程复杂而时间漫长,春香想自己与小姐步步相随,怎地毫不知晓?她大吃一惊,不禁喊了一句:“小姐,怎的有这等方便呵?”没有想到,小姐接着的回答是:“梦哩!”不过是美梦一场啊!

杜丽娘此时的心念离开现实,心沉梦境,所以毫无顾忌和戒备,继续敞开心扉,揭示秘密说:“春香,记起来了。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此莫非他日所适之夫姓柳乎?故有此警报耳。”讲到这里,她忽来灵感,识破$枝的象征,乃是梦中丈夫的姓氏,于是又有了写诗的灵感,忽然起念说;“偶成一诗,暗藏春色,题于帧首之上何如?”于是杜丽娘口占一绝:“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柳梅之恋,无形之中确立了。

做诗时,还沉浸在蜜蜜的感情向往中,等放笔时,她的心思回到了现实,不仅叹曰:“春香,也有古今美女,早嫁了丈夫相爱,替他描模画样;也有美人自家写照,寄与情人。似我杜丽娘寄谁呵!”陈同批道:“自手生描,又自题诗句,所以放笔便想到替画寄题,有此长叹。已自画成,故但云‘寄谁’。”

这一段情景,杜丽娘的心思跳进跳出:一会儿跳入梦境,一会儿回到现实;一会儿沉入遐想,一会儿又回到现实。

回到现实,就精心安排后事了:“这一幅行乐图,向行家裱去。叫人家收拾好些。”还要“(【鲍老催】)日炙风吹悬衬的好,怕好物不坚牢。把咱巧丹青休涴了。”叮咛珍重。裱画匠问道:“小姐,裱完了,安奉在那里?”丽娘回答“(【尾声】)尽香闺赏玩无人到”,春香不愧是灵慧丫头、小姐的贴身闺友,说:“这形模则合挂巫山庙。”意谓这画幅放在闺房里不会有人看到,只好挂在巫山庙才合适。接着丽娘与春香合唱:“又怕为雨为云飞去了。”这便影起梅花观中事,可谓画谶。

丽娘读书多,所以懂得“好物不坚牢”的人生哲理,她临终细心安排此画的藏处,可谓灵性妙思,别出心裁,不仅佳作得到善护,更且成为柳梦梅唯一可以拾到的地方。作者运思精巧,真是天才之笔,后人无法模仿。

汤显祖戏曲的曲词创作善于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本出即有这个特点。吴新雷和丁波举例说:如【破齐阵】“似雾蒙花,如云漏月”,是象征青春的觉醒虽然被封建礼教笼罩压制着,但像云破月来一样,仍透出了一线希望。又如【雁过声】“轻绡,把镜儿擘掠,笔花尖淡扫轻描(喻指画像时勾轮廓)。影儿呵和你细评度,你腮斗儿恁喜谑(喻指勾脸颊),则待注樱桃(点唇)染柳条(画眉),渲云鬓烟霭飘萧(画鬓发)。眉梢青未了,个中人全在秋波妙,可可的淡春山(眉如春山)钿翠小。”再如【倾杯序】“宜笑,淡东风立细腰,又似被春愁搅。谢半点江山,三分门户,一种人才,小小行乐(喻指画像),捻青梅闲厮调。倚湖山梦晓,对垂杨风袅。忒苗条,斜添他几叶翠芭蕉。”曲词平实如话,几近白描,紧扣人物动作和剧情表演,凸现了杜丽娘自画春容的创作过程,也再次体现了剧中人物杜丽娘和剧作者本人“一生儿爱好(爱美)是天然”的美学追求(《明清鉴赏辞典》上册)。

第十五出 虏谍

虏谍,关于金兵南侵的信息、情况。一作虏踪,金兵南犯的踪迹。

本出的情节,李全之乱,为杜宝离开南安,到江淮解围提供基础;杜宝离开南安,就为柳梦梅到南安的情节制造了机会。

《牡丹亭》全剧的情节,是双线结构。主线描写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副线记叙宋金战争的发展和变化。前已言及,柳梦梅和杜丽娘是双线发展,而他们的双线组成主线,又与战争的副线,形成双线结构。因此本剧的情节复杂曲折,颇多波澜。

宋金战争的副线,由本出《虏谍》开始,后有《牝贼》、《缮备》、《淮警》、《移镇》、《御寇》、《寇间》、《折寇》、《围释》,共九出,与主线的场次交错出现,副线为主线服务,相互联系和照应,共同推进全剧情节的发展,并形成曲折和波澜。

本出描写金国君臣,将他们作为反派人物,颇为藐视和讽刺。他们藐视南宋,赤裸裸地表示要侵吞南宋江山,其话语相当蛮狠,并夹杂着强盗逻辑所显示的幽默。群臣听其君主垂涎西湖,就奉承说:“(众)万岁爷,借他来耍耍。”而金主回答:“(净)已潜遣画工,偷将他全景来了。那湖上有吴山第一峰,画俺立马其上。俺好不狠也!”陈同批道:“湖可借耶?又可偷耶?番语颇隽。”

金主借、偷西湖,确是戏语,是汤显祖的幽默笔法,但是他利用李全,借用汉奸之力量,偷袭和攻打汉地,倒是历史的规律。

金主豪气万丈地高唱:“吴山最高,俺立马在吴山最高。江南低小,也看见了江南低小。”“少不的把赵康王剩水残山都占了!”汤显祖对南宋君臣无能,无力保卫江南和收复北方,深感遗憾。

第十六出 诘病

诘病,问候病情。杜丽娘悒郁成病,昏昏沉沉,已经半年。夫人看到女儿患病,她感到老天不公,人家子女众多,一家团圆,而自己这一生只有一个女儿,偏则是红颜薄命,孤苦伶仃,却患重病。陈同批道:“不平事甚多,不得不问天。”

她不知女儿生病缘由,就责问丫头。她见女儿病得瘦骨伶仃,又叱骂丫头:“都是小奴才逗他。大古是烟花惹事,燕莺成招,云月知情。贱才还不跪!取家法来。”她根本不知缘由,就给春香定下罪名,就要体罚严惩。

春香讲不清楚原因,但她聪明伶俐,善于表达,就照实回答:“小姐好好的折花弄柳,不知因甚病了。”老夫人听了又不分青红皂白,立刻气恼地“打你这善于周旋敷衍,嘴巴骨都骨都地多言多语的胡乱遮掩的滑头家伙”。

那小春香急忙报告:便是那一日游花园回来,夫人撞到时节,说个秀才手里折的柳枝儿,要小姐题诗。小姐说这秀才素昧平生,也不和他题了。(老旦)不题罢了。后来?(贴)后来那、那、那秀才就一拍手把小姐端端正正抱在牡丹亭上去了。陈同批道:“又欲不说,故尔‘那’、‘那’连声。”(老旦)去怎的?(贴)春香怎得知?小姐做梦哩。

老夫人从春香处询问丽娘得病之由,春香说“是梦”,夫人马上说:“这等着鬼了,快请老爷商议。”但杜宝不信此类荒诞不经的说法。

小姐患病,老夫人迁怒和责打丫鬟,包庇女儿,杜宝则只盯住夫人,他听说女儿患病的情况,立即批评妻子:“却还来。我请陈斋长教书,要他(她)拘束身心。你为母亲的,倒纵他(她)闲游。”可见饱读经书的有识见的丈夫,讲原则,讲道理,不错怪丫头,而是严格要求女儿,读书拘束身心,并多次批评夫人放纵溺爱女儿。

夫人说:“看甚脉息,若早有了人家,敢没这病。”夫人刚才听春香说,女儿在梦中让男子“抱”去……,一定是想嫁人了,所以这样责怪丈夫。而且她既然认为女儿患的是相思病,医生怎么治得好?

杜宝继续反驳夫人说:女孩子年少未懂事,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男女之情?不过是伤风脑热而已,并继续批评夫人平时太娇惯女儿,所以女儿的心理忍受力就差:“则是你为母呵,真珠不放在掌中擎,因此娇花不乃这心头病。”

最后夫妇俩一起哀叹:“两口丁零,告天天,半边儿是咱全家命。”他们将女儿当做全家的命根子。

第十七出 道觋

本出剧情主要是石道姑自诉和自哀自叹。

此出开端,石道姑一上场,就哀叹自己的生理缺陷,使自己陷入终身的痛苦之中,总结自己“屈指有四旬之上。当人生,梦一场。(【风入松】)”作为一个残疾人,面对自己痛苦的出身和一生,未免有“人生如梦”的感叹。陈同的批语说:“人生谁不梦一场,但梦中趣不同耳。”充分认可和理解石道姑的痛苦和人生如梦观念。

石道姑的自白套用《千字文》自述经历,尤其是虚拟“新婚之夜”的种种丑态,汤显祖喜欢做这样的文字游戏,逞才使气。石道姑自嘲生理缺陷,语多猥亵,也是汤显祖喜欢舞弄的讨观众一笑的出彩手段。石道姑自白中提及她的侄儿癞头鼋,以后他要出场,为柳梦梅发墓启坟的不可或缺的助手。

第十八出 诊祟

诊祟,陈最良诊断、开方治病和石道姑作法禳解妖祟。

少女心思,非常珍惜自己的容貌。重病中的杜丽娘,花容憔悴衰败,是小姐最伤心处,所以多次自我惋惜。

春香报告丽娘:“老夫人要替小姐冲喜。”丽娘否定自己在花园里冲撞了神道或鬼魅(犯煞),深知自己的病因。她既不断回忆和留恋与梦中情人的欢会,又“心儿悔,悔当初一觉留春睡。(【金落索】)”陈同说:“千思百想,思想到悔,已是最后无聊之着。乃不悔今日之思,而悔当初之睡,千思百想,终不能忘也。”

古人非常讲究礼节,那陈最良到此后堂,不免打叫一声“春香贤弟有么”?对丫头也很尊重。春香则叫他“陈师父”。

古板的陈师父,为学生治病,还是开口批评她:“学生,学生,古书有云:‘学精于勤,荒于嬉。’你因为后花园汤风冒日,感下这疾,荒废书工。”陈最良为杜丽娘治病,开方全用《诗经》诗句。陈同称赞:“因读诗起病,即按诗定方。中间极谐谑处,皆带老学究掉文腐气,又与《闺塾》折照映生动。”

此出的曲辞甚美,陈最良和杜丽娘联唱【金索挂梧桐】,师生情谊,历历如绘。

陈最良奉杜宝之命,为杜丽娘诊脉,杜丽娘对治病没有信心,临别时,丽娘问他:“师父且自在,送不得你了。可曾把俺八字推算么?”陈最良回答:“算来要过中秋好。”其推命的结果是,她中秋节后要死亡。丽娘记住了这句话,至第二十出《悼殇》,杜丽娘在中秋之夜,对春香说:“听的陈师父替我推命,要过中秋。”前后照应。

第十九出 牝贼

此出为过场戏,篇幅短小,内容调笑,既是情节转折所需,也为杜宝移镇淮阳做了铺垫。

李全自称是高于穿墙洞的小贼的“贼英雄”。“贼”而自称“英雄”,富于讽刺意味。

李全说:“汉儿学得胡儿语,又替胡儿骂汉人。”这是汤显祖借用司空图《河涅有感》:“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并已略有变化。陈同批道:“‘替骂’较司空图本诗‘却向城头骂’,更可笑、可恨。”指出汤显祖在借用前人诗歌和意境时,自作创造的艺术匠心。而钱宜说:“李陵《答苏武书》,亦未免替骂。”这显示了她自己同情李凌的历史观。

李全自称有万夫不当之勇,南朝不用,去而为盗。颇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此出题目是“牝贼”,牝,是鸟兽的雌性;那么主角应该是李全之妻。女人用“牝”字,是贬语,不说“女贼”而说“牝贼”,更是叱骂之语。

李全自叙怕妻,既是滑稽文字,又成为后文李全全尊妇命归顺宋朝的起因。

他只有五百人马,幸得妻子杨氏,能使一条梨花枪,万人无敌。夫妻上阵,大有威风,“淮扬草木都惊动”。不少汉奸,甘愿做侵略者的马前卒,为贼前驱,其能量不容小觑。

第二十出 闹殇

闹殇,美女离世时的吵闹场景。殇,指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夭折。此出在昆剧舞台演出时称为“离魂”。

从第七出《闺塾》到这里第二十出《闹殇》,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第二大段落,自杜丽娘生气勃勃地出场,到奄奄一息而死;中间记叙她梦遇满意的情人,寻找梦中情人,临终还满怀希望地为意中人写真留记,并梦想死了可以回生。

杜丽娘病重而神情恍惚,神志不清,已经不知“今日何夕”的日期了,问了春香,原来已到中秋。

病重人留恋和珍惜生命,讲到今已中秋之夜,她对春香说:“听的陈师父替我推命,要过中秋。”她此时还是巴望自己能够病愈的,故而牢记并在此时重复陈最良的预言。

本出描写杜丽娘之死,正逢花好月圆的中秋,在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美好夜晚,香魂断绝,生离死别,更显凄惨。冯梦龙批道:“人到死生之际,自非容易,况以情死者乎?叮咛宛转,备写凄凉,令人惨恻。俗优草草演过,可恨。”(冯梦龙改本《风流梦》第十五折眉批)

【集贤宾】第二首的陈同批语说:“丽娘认定‘咱也有个人儿’,春香却说‘为着谁侬’,即前梦‘去知他实实谁’之意。一醒一痴,其痴不可及也。”杜丽娘日夜留恋梦中情人,这种得而复失、瞬息消逝的美好情感,经常发生。

本出的曲辞优美,佳句丽语,音韵动人,情景交融,生动有力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而陈同和钱宜的批语也颇为精彩。以下杜丽娘所唱之曲诸例,不仅曲辞精美,而且颇多意味:

“月轮空,敢蘸破你一床幽梦。”(【集贤宾】第二首)接着杜丽娘望月而叹:“轮时盻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

“人到中秋不自由”,“不自由”最使人伤心。这里杜丽娘从中秋应该人间团圆,而自己与梦中情人不能相聚,故而不自由也。

“剪西风泪雨梧桐。楞生瘦骨加沉重。趱程期是那天外哀鸿。草际寒蛩,撒剌剌纸条+缝。”(【集贤宾】第三首)远处的飞鸿哀鸣,近处的小虫低声吟唱,风吹和雨滴梧桐的萧瑟秋声,丽娘都声声在耳,细细写出她对生的流连。钱宜批道:“虫鸟悲吟,雨风萧瑟,行间字里觉有鬼气逼人。独夜阴天,读之生畏。”极誉曲辞写景优美而凄厉,感情诚挚而深沉,情景交融,情真景深,而“鬼气逼人”,则深切揭示丽娘身心俱伤,创巨痛深。其批语本身,文字优美,意境深远。

“夜夜孤鸿,活害杀俺翠娟娟雏凤。一场空”((【集贤宾】)第四首)陈同批道:“到头来,谁不一场空?只争迟早耳。”批得精彩,即使婚姻成真,琴瑟和谐,白头到老,也必“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

丽娘临终时,非常流连生命,她竟然问:“春香,咱可有回生之日否?”陈同批道:“这正是痴人痴问回生甚难,丽娘竟作此想,说来只是情至。”妙在看似痴人痴言,后竟一言成真。世事难料,无过于此。

丽娘临终忽然思念起家乡,是因为可怜自己尸骨只能埋在异乡也。

杜宝夫妇同唱【忆莺儿】“你舍的命终,抛的我途穷。当初只望把爹娘送。(杜宝夫妇与春香合唱)恨匆匆”,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望的心情。

小姐死后,春香唱【红纳袄】:“(陈同眉批:全是刻画小姐端庄,又是春香自说。顽皮小儿女带哭数说,是怨,是思,实实如此。)”(贴)“小姐,再不叫咱把领头香心字烧,再不叫咱把剔花灯红泪缴,再不叫咱拈花侧眼调歌鸟,再不叫咱转镜移肩和你点绛桃。想着你夜深深放剪刀,晓清清临画稿。”用排比句回忆日常生活细节,且切合春香的身份,点点血泪,真切而动人。

丽娘临终时,仍念念不忘梦中之人,因此又反复叮咛、郑重嘱咐春香:“葬我之后,盛着紫檀匣儿,藏在太湖石底。”“有心灵翰墨春容,傥直那人知重。”

杜母眼睁睁看着女儿亡故,不禁哀叹:“冷雨幽窗灯不红。”而丽娘临断气还挣扎着说出:“怎能够月落重生灯再红!”前句描绘了美人丧凋的典型环境,故而后世传诵,读《牡丹亭》而死的才女多吟诵“冷雨幽窗”四字。后句表达了丽娘留恋生命的刻骨痛心,是美人离魂时的天鹅之歌。

春香年龄虽小,平时调皮活泼,但她对小姐是非常负责任的,小姐死后,痛哭失声,连连回忆小姐平时的音容笑貌和日常细节,当回忆她“晓清清临画稿”时,“提起那春容,被老爷看见了,怕奶奶伤情,分付殉了葬罢。(陈同眉批:春容殉葬,为《考打》伏案。钱曰:有殉葬一转,文情亦添波折。)俺想小姐临终之言,”“依旧向湖山石儿靠也,怕等得个拾翠人来把画粉销。”丽娘和春香,小姐和丫鬟,虽然身份悬殊,却亲如姐妹。这是古代人际关系的一种真相。小姐善良真诚,丫鬟聪明、听话、忠诚,两人的关系甚至有时会胜过亲人。

杜丽娘对梦中情人一往情深,生死不忘;春香对小姐也是一往情深,生死相依。

春香哭得伤情之时,石道姑来了,她竟然说:“你哭得好,我也来帮你。(陈同眉批:石姑此来,为后梅花观主之用。‘帮哭’一语,便觉漠不相关,所以后曲所举,翻是笑言。)”

“帮哭”本是一个严肃、悲切、痛苦的任务,她竟然以滑稽口吻,大开玩笑。汤显祖才情非凡,石道姑的这段哭辞,内容能够紧扣小姐在日春香的日常生活,而韵脚相同,有依韵和诗之妙。可是汤显祖逞才发挥,描绘石道姑玩世不恭,油腔滑调,最后她还和陈最良为争管漏泽院田,彼此口角,插科打诨,旁若无人。在杜宝夫妇和春香悲痛欲绝、长歌当哭之时,他们的表现,非常出人意外。论者批评这样的描写,破坏了悲剧气氛,颇不妥当。《牡丹亭》全剧,净透了笑料,这样的艺术处理,作者是故意的。

本出的唱词、说白和对话,暗示、埋伏了以后情节的发展线索,揭示作者的匠心,很有见地。其是她对游园与意中人梦中相会的永不忘怀的怀念,也为后面柳梦梅拾画埋下伏笔。既写人之感情,又精心设计前后紧扣的情节关目,堪称绝笔。

此出的主干部分充满感伤气氛:“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到后面结尾处,情节跳跃式迅速转换:石道姑学春香口吻,唱滑稽的哭调;石道姑和陈最良的争执,尤其是杜宝刚凄惨地办好爱女的丧事,就突然接到圣旨,并立即出发去烽火连天的前线。活丽娘刚离他而去,他立即离开失去的女儿,远走高飞。此出的这个结局,出于意料之外,更入乎情理之中,顺手带出杜宝在淮阳前线的表现,真是神来之笔。

第二十一出 谒遇

此前诸出,主角为杜丽娘,叙述杜丽娘自生而死,主写丽娘;自此出至《回生》,主角为柳梦梅,叙述杜丽娘自死而生,主写梦梅,均为全剧戏胆。

柳梦梅到广州越王台拜访好友韩子才时,韩子才告诉他钦差识宝中郎苗舜宾今秋任满,照例会在广州香山(多宝寺举办赛宝会,展示从外国商人手中收购来的珍宝。柳梦梅极感兴趣,秋天果然赶到多宝寺,求见苗舜宾。

柳梦梅机智善辩,能说会道。他善用言辞打动苗舜宾,仔细聆听苗舜宾得意洋洋地介绍他为朝廷征集的这些西洋运来的稀世珍宝,故意感慨“天地精华,偏出在番回到帝子家”,然后禀问老大人,这宝来路多远?(净)有远三万里的,至少也有一万多程。(生)这般远,可是飞来、走来?陈同批道:“故作惊人之语,以为打动,妙于发端。”(净笑介)那有飞走而至之理。都因朝廷重价购求,自来贡献。他马上叹气说:“老大人,这宝物蠢尔无知,三万里之外,尚然无足而至;生员柳梦梅,满胸奇异,到长安三千里之近,倒无人购取,有脚不能飞!”苗舜宾一时脑子转不过弯来,还以为柳梦梅怀疑珍宝是假的,说:“重价高悬下,那市舶能奸诈”,“疑惑这实物欠真么?”柳梦梅犹如顺竿滑下,故意贬低这些珍宝“便是真,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实为无用之物”。引出苗舜宾进一步询问:“依秀才说,何为真宝?”柳梦梅抓住时机,马上毛遂自荐:“不欺,小生到是个真正献世宝。”

柳梦梅自负才华,口出狂言,苗舜宾倒慧眼识人,不以为忤,出资助他进京赶考。柳梦梅此时又怕“重瞳有眼苍天瞎”,苗舜宾鼓励他,从来宝色无真假,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考验,方见英雄本色;又祝愿他宝气冲天,直上云霄。

一般的戏曲和小说都描写书生凭十年寒窗练就的真才实学而金榜题名,《牡丹亭》则独辟蹊径,描写柳梦梅独闯多宝寺,结识高官苗舜宾,得其助力而成功。苗舜宾并未测试柳梦梅的才学,他只识财宝,不识才学,也无能力测试,又无人推荐介绍,竟然初见即给予极大信任,贸然相助。此中偶然性太大,《牡丹亭》对柳梦梅的才学显然持保留的态度。

第二十二出 旅寄

柳梦梅追叙自己出发时,亲友们按照旧规,设酒践行。

黄竹三赞誉:此出开首【捣练子】、【山坡羊】二曲,写穷秀才旅途困状,并点缀严冬环境,颇见神情。“虚嚣,尽枯杨命,蹊跷,滑喇沙跌一交。”唱词与人物动作紧相配合,是戏曲演出当行之语。

陈最良寒冬雪天,外出寻觅明年的教职,非常可怜。他路遇病倒在雪地中的可怜的穷秀才。经过一番非常自然的犹豫,想到救人积福的人生哲理,后又闻知是面前落难的是读书人,就毅然将柳梦梅救回去,用自己的医术为他诊治,还留他休养。

读书人惺惺相惜。两个穷秀才,两个可怜人,演出一场陌路相救的好戏。

陈最良听说柳梦梅是上京赶考的士子,他自己经历了屡试不中的种种痛苦,不禁对这个年轻人善意相劝:“你自揣高中的,方可受这等辛苦。”

柳梦梅跌在雪地里,性命有忧,处境非常困难和狼狈,应该向陈最良软语相求,他竟然声称自己是进京献宝的擎天柱、架海梁,大话唬人,这很容易引人反感。连不会开玩笑的陈最良也忍不住笑出来,调侃他:“却怎生冻折了擎天柱,扑倒了紫金梁?”他扶着柳梦梅,一路上跌跌冲冲,甚至两人一起扑跌在雪地中,步履踉跄地艰难而行。

陈最良救活了柳梦梅,柳梦梅再救活杜丽娘。追根溯源,杜丽娘还是陈最良救活的。因为他还好心留柳梦梅疗养,因此而引出柳梦梅后来拾画、玩真等情事,为杜柳人鬼相恋、丽娘复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打下深厚的基础。

细思陈最良的这番大功,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全入情理之中。他的功绩极大,能成大事,但剧中人不觉,读者也不觉。这便是大匠无形,举重若轻的大手笔。

第二十三出 冥判

杜丽娘死后,其灵魂必须到阴司地府报到,接受审理。胡判官按例提审杜丽娘,初见这个女犯之美色,惊为天人:“猛见了荡地惊天女俊才”,垂涎之状可掬。边上持笔、簿之鬼,见状即奉承拍马,轻轻耳语说:“判爷权收做个后房夫人。”胡判官则牢记“擅用囚妇者斩”的天条,不敢顶风作案。这一段剧情,形容和强调杜丽娘的容貌形体之美,不仅凡夫俗子,连阎罗殿判官都不免见之心动;写出美女在社会上的处境,是群虎环视,人人都想得手,要保护好自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胡判官喝彩判笔、审理男犯和这一段剧情,喜剧性强,是调节舞台气氛的重要手段。

胡判官开首喝彩判笔,做了大段介绍和引申;接着审问花神,引出花色三十九种的有趣介绍,作者以此逞其才情,其学问也的确广博,提供了不少有趣的知识,是十足的案头文学。

杜丽娘作为阴司女囚,不似人间上层少女、千金小姐,无所谓羞耻,老实承认自己“在南安府后花园梅树之下,梦见一秀才,折柳一枝,要奴题咏。留连婉转,甚是多情。”又“为此感伤,坏了一命。”这种故事,荒诞不经,胡判官训斥时问话仔细,听话也仔细,他马上抓住“花儿”这个线索,“唤取南安府后花园花神勘问”,勘得真情。胡判官还是有疑问,他自己也爱慕杜丽娘的美貌,所以怀疑花神:“敢便是你花神假充秀才,迷误人家女子?”胡判官列举玩花而亡的赵飞燕、杨玉环和步非烟的故事,又查清杜丽娘的前途,给了她可靠的出路。此出戏从头至尾与花有关,所以昆曲舞台称此出为“花判”。

杜丽娘听了判词,叩头拜谢恩官为“重生父母”。她立即想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当即恳求:“则俺那爹娘在扬州,可能够一见?”杜丽娘与父母的深厚感情,不仅表现了她是至情的孝女,更显示杜宝并非压迫女儿的专制家长,故而父女情深。

杜丽娘在受审的危急关头还念念不忘梦中情人,留恋梅柳情缘,杜丽娘始终坚持,克服万难,终得正果。

第二十四出 拾画

此出虽曰“拾画”,实际全出写的是柳梦梅游园,与前面第十出《惊梦》中的游园相呼应。前面杜丽娘游园,在梦中见到柳梦梅;这里柳梦梅游园,在园中拾到杜丽娘的自画像。柳梦梅“拾画”只是他游园的最后的收获。

首曲【金珑璁】描写柳梦梅看到满目春色,满怀惊春、惜春之情,而“惊春谁似我”?独以此为己任,是痴人痴语。而丽娘也有惜春语,她也是钟情之女,这对痴男痴女,都是珍惜美好事物的情种,所以是绝配也。

接着的柳梦梅自叹:“春怀郁闷,何处忘忧”?柳梦梅为赶考而长途奔波,身体疲累,生病之后,很是恐惧,怕丢了小命,保命事大。到略为康复,则春闷上怀,另有一番忧愁。穷书生的囊中空空,前途茫茫,心中惶惶者,潜意识中担忧良缘难逢也。于是下曲揭示他百无聊赖之时,也不认真刻苦读书,以打发岁月,而是“每日价欠伸千个”,“闷坐不过”,难以消遣。

石道姑不乏善良的同情,指点他去后花园玩耍,还特作介绍此乃伤心之地。

那柳生见篱门倒落,不禁感叹“凭阑仍是玉阑干,四面墙垣不忍看。想得当时好风月,万条烟幕一时干”。这是第一恨,伤心的是刚才道姑送别他去游园时说的:“名园随客到,幽恨少人知。”

进入花园,园中的景色,“则见风月暗消磨”,“闲花绕砌,荒草成窠”,美丽的花园被遗弃后的凄凉景象,是第二个伤心之处。

接下来,【锦缠道】表现他感叹美丽的花园,门儿空锁,美丽的景色空老,尤为伤心的是“断烟中见水阁摧残,画船抛躲,冷秋千尚挂下裙拖”。美人留下的痕迹犹在,而当今“似这般狼藉呵,敢断肠人远、伤心事多”?这里是否发生过断肠的故事,不仅伤心,而且还“伤心事多”。

对景伤情,是古代诗人墨客的感情丰富的拿手表现。饱读诗书的青年,也是如此。柳梦梅果然一一领略了此园“伤心事多”,并因此而在湖山石畔,流连徘徊,从而发现了“一个小盒儿”。

柳梦梅拾到了丽娘留下的自画像,仓促之际,他看错了眼,以为是观音宝像喜相。这个错眼,为《玩真》一出,留下无限美妙的遐想。

最后,回到原来的心境情景,柳梦梅的【尾声】对石道姑唱道:“一生为客恨情多,过冷淡园林日午矬。”徘徊至暮,可想有心人许多凭吊处。不仅揭示多情的有心人柳梦梅欣赏园林和自然之美的满腔热情,也启示对待风景应有的“细读”、“细品”的耐心和有心。柳梦梅最后唱道:“老姑姑,你道不许伤心,你为俺再寻一个定不伤心何处可。”

伤心:悲痛,心灵受到创伤。司马迁《报仁少卿书》:“悲莫痛于伤心。”梁启超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汤显祖也是古之伤心人也,《牡丹亭》也是一部伤心人别有怀抱之作。杜丽娘在未遇梦中人、遇见梦中人而寻梦不得之时,是伤心人也。柳梦梅在未遇丽娘,深感心灵孤苦之时,也是伤心人也。

本出借景抒情,以孤独的平时无人光临的颓败的美丽花园为载体,直接抒发了游园人的伤心——为花园孤独和颓败而伤心,暗寓了自感本是良偶,却因贫苦、不遇,从而孤独而无良伴的伤心,点破了《牡丹亭》伤心的主题。

妙在正伤心至极之时,却拾到了丽娘的自画像,柳梦梅情不自禁地还想到了“三世因果”,暗示着柳梦梅开心的前景即将到来。在绝望中拾到希望。

此出是喜剧场子,竟然景色是伤心满园,情感是伤心满怀,更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此出的唱词优美,意境悠远。园中景色,萧条惨淡,历历如画。水阁摧残,画船抛躲,秋千冷落的景象,自然引出柳梦梅“断肠人远,伤心事多”的感慨,景情融一,堪可击节。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牡丹亭》的情节结构颇为复杂,多线发展。杜柳爱情的主线,杜丽娘和柳梦梅是各成一线,两人是双线发展;杜柳爱情这条主线之外,杜宝夫妇也作为副线发展,这又组成了双线发展。本出《忆女》是杜柳爱情叙述中插入的杜宝夫妇一线的情节。在舞台表演上,让老夫人和春香上场,可以调剂角色戏份的轻重,让主角有歇气的机会,免其唱得太劳累。

老夫人向春香诉苦,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则殇女之痛。人生三大痛苦: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失子(女)。老夫人虽称“老”夫人,实则才中年,所以春香劝慰说:“人到中年,不堪哀毁。小姐难以生易死,夫人无以死伤生。且自调养尊年,与老相公同享富贵。”春香的劝慰是承认不可改变的现实,不要过分悲伤,过好自己今后的日子。

二则,“老相公年来因少男儿,常有娶小之意?如今小姐丧亡,家门无托。”这一层更伤及老夫人的内心,更为烦恼,所以“老旦哭介”,她也是哭着说的。

没有想到,春香劝她:“依夫人所言,既然老相公有娶小之意,不如顺他,收下一房,生子为便。”竟然劝她顺从杜宝,同意他娶妾生子。

老夫人还要挣扎着反对:“春香,你见人家庶出之子,可如亲生?”她认为妾生之子,对她来说不是亲生,她们母子联合,更会增添一个潜在的威胁或冤家。

春香继续反驳:“春香但蒙夫人收养,尚且非亲是亲,夫人肯将庶出看成,岂不无子有子?”她以自己为例,现在收为养女,说自己与杜宝夫妇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只要自己诚信相待,好好抚养庶子,难道不是无子有子了?

春香这样劝说和反驳,都是令人意外的。更令人意外的是,陈同批道:“春香现身说法,俨有自媒之意。”竟然认为春香要将自己嫁于杜宝为妾。钱宜跟批:“春香所见甚大,奈妬妇不省何?”称赞春香有远见卓识,批语批评老夫人表面附和春香,却不懂得春香自荐的深意,和让杜宝娶春香为妾的好处。

本出的语言浅显、质朴、自然,符合老夫人和春香的身份和性格。李渔《闲情偶寄》(卷一):“《忆女》曲云:‘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此等曲则纯乎元人,置之《百种》前后,几不能辨,以其意深词浅,全无一毫书本气也。”

本出前半描写老夫人和春香“睹物怀人”的深厚感情,尤其是春香“赏春香还是旧罗裙”一句,最为动人。茅,评曰“入髓”,即汤显祖能够写出剧中人万箭穿心、断肠彻骨之痛苦,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合到创作中。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玩真》与前之《写真》对应,前写丽娘自画春容和题诗、发愿,此写梦梅痴情瞻礼和和诗、呼叫。《玩真》细腻描写柳梦梅观画、读画和研究画面的过程和心理发展、变化,最后读懂画意,他看着“百花低躲”、“意态难模”、“含笑处朱唇淡抹”的美貌、可爱女子,不禁玩之、拜之,叫之、赞之,连声忘情呼唤,“狠狠”呼“叫”,企盼她凌波微动,盈盈而下。柳梦梅“小姐”、“小娘子”、“美人”、“姐姐”,随口乱叫,极写书生痴态可掬,因此《玩真》俗名《叫画》。

柳梦梅观画时,福至心灵,忽然“成惊愕,似曾相识,向俺心头摸”,他隐约想起在梅花树下曾梦见过这样的美人,这就让读者、观众把画中人和梦中人连结起来。

此出曲词,语言传神,有蕴藉空灵之妙。其说白也文采斐然,且如——待小生狠狠叫他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则自然素朴,真心实意,而痴意飞扬,满台生辉。

此出与前出经常以折子戏形式合演,称为《拾画叫画》脍炙人口,历演不衰。

近尾处,柳生狂态毕露,在狠狠叫她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之后,自叹“咳,俺孤单在此”,谈则批道:“只为孤单在此,殃及画中,是真语,是苦语。”精辟探索柳生的心理。柳梦梅接着说:“少不得将小娘子画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钱宜则说:“人不学道,多为孤单所误。春日路旁,大都怨旷人也。”此为得道者语,寓意深远。人如学道,即不畏孤单,深喜孤单。学道、禅修,必须在孤静中奋进。春日路旁,熙熙攘攘者,皆尘世中俗人,热衷红尘,柳梦梅作为读书人,如果精通经书,就应该能静能动,既能孤单,也能闹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因此,《牡丹亭》描绘柳梦梅,害怕孤单,向往与痴于爱情,是合理的。但这显示柳梦梅是一个可以高中科举的青年知识分子,但还不是一位精通经书的成熟学者和天才。钱宜的批语并非呆板固执的道学先生之陋语,而是警世之言;对于柳梦梅的批评,有其深刻的意蕴。

《牡丹亭》的写作借鉴和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创作的成果,这是此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出戏有两点,继承和借鉴了前人。

其一是痴情呼唤美人,学习了唐传奇《画工》的艺术手法。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喜得一幅美人图,依画工之言,呼美人之名“真真”百日,昼夜不止,遂将美人呼活,两人喜结良缘,后生一子。惜其友人坏事,真真携其子回到画上。

柳梦梅面对画像,“向真真啼血你知么?叫的你喷嚏似天花唾。”发誓自己要像赵颜呼唤真真一样,用杜鹃昼夜啼血呼唤的精神,将杜丽娘的灵魂喊回来,把她叫活!

汤显祖显然受真真故事的启发,又运用蜀国国王杜宇糟害死后的灵魂化作了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生前恩爱异常的皇后的花园中啼鸣哀嚎的典故,将两个典故相结合,构思本出“叫画”情节,而另出心意,青胜于兰。

其二是柳梦梅在为画上的题诗做和诗之后,所唱【簇御林】曲云:“他能绰斡,会写作。秀入江山人唱和。”柳梦梅赞誉杜丽娘善绘画,擅做诗,她的这些美丽的诗画作品,可使江山和园林增色。这段唱词,意蕴深厚,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杜丽娘的诗画,是少女用灵魂和生命创作的佳作,不仅是美丽的艺术创造,而且还是心灵和生命的寄托;她完成这幅诗画后,心血耗尽,人亡迹息,长眠地下,已与江山、园林、大地化为一体。二、柳梦梅读懂了她的画,领会了她画上的题诗,不禁和诗给以赞颂。三、杜丽娘用画作、诗作向心中向往的理想爱人有效传递爱情,柳梦梅殷切接受画中美人的深深爱意,深爱其人其画其诗,他因此而“唱和”一首:这就显示了《牡丹亭》继承《西厢记》所创立的知音互赏式爱情模式,并作出自己艺术新创造的重大成果。

《西厢记》的知音互赏式爱情,是用琴声和诗歌来转达爱情,后来的《玉簪记》中的《琴挑》一出也已琴声作为爱情的传媒。《牡丹亭》此出则用绘画加诗歌,来传达爱情;以上诸作都是男女主角当面交流,热烈相爱,而此出则让男女主角隔空交流,不仅仅是两人在不同地点,时间错位的情况下以绘画和诗歌为媒介做心灵交流,而且还是阴阳遥隔,在生死两界做激动人心、令人心酸的艺术和心灵交流。这是《牡丹亭》做出的卓越的艺术新创造。

第二十七出 魂游

《魂游》又与前《寻梦》对应,一为生寻,一为死寻,都表现杜丽娘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情爱的追求。此出杜丽娘由“魂旦”扮演,来时旋风,去有鬼影。

石道姑为丽娘做道场,虔诚把一点香魂,早度人天上。但如果她凡心未尽,还要投胎为人,就不管是男是女,祝愿她来世有喜欢的终身伴侣。她又“想起小姐生前爱花而亡,今日折得残梅,安在净瓶供养”。

石道姑一面将残梅半枝,插入净瓶儿中,一面问道:“小姐呵!你香梦与谁行?精神忒孤往!”她竟然猜出丽娘梦中有人,她因思念梦中情人而死,而且是找不到梦中情人,孤独而死。

众位道婆竟然问石道姑:“老师兄,你说净瓶像甚么,残梅像甚么?”这是亵语,石道姑的回答,是深会其意,而故作不答之答:“这瓶儿空像,世界包藏,身似残梅样,有水无根,尚作余香想。”其答语庄严、正大、美妙而含蓄,其所包含的哲理性,值得回味众道姑衷心祝愿佳人之魂必香。香魂如果肯应法力的呼唤而到场、来此,你还回梅花账吗?

丽娘的香魂果然应招飘来。丽娘作为亡故之魂,是不能自由行动,更不能随便回到故园旧地的。按照神秘文化、宗教文化的说法,是道姑用法力招来的,此谓“招魂”。(www.xing528.com)

杜丽娘芳魂(魂旦),发出鬼声,掩袖而上,观众望去,一番凄惨景象!她的芳魂在微光闪烁的夜色中,越过杳无人迹的墓门而来,朦胧的花影摇动,在极静的夜间,惊动起犬吠声,也使丽娘的芳魂吃惊不小。在昏阴晦暗的梨花春影中悄冥前行,转过牡丹亭、芍药阑,只见一派旧景都已荒废殆尽。真是一路景色,幽寒逼人。不仅哀叹:“呀,爹娘去了三年也。”悲极而泣。她惊奇地发现“这是书斋后园,怎做了梅花庵观?好伤感人也”。

来到梅花观,芳魂看到了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的青词,即祈祷文,她明白了石道姑做道场的美意。再瞧这净瓶中,咳,便是俺那冢上残梅哩。于是感慨:“梅花呵!似俺杜丽娘半开而谢,好伤情也。”花还未开足,就夭折而亡。丽娘哭着想到自己已经领略到她们的一片志诚,留下一些踪迹,作为表示,就将梅花洒在经坛上。此时不禁又“想起爹娘何处,春香何处也”?悲从中来。

正在此时,她听到了那边厢有沉吟叫唤之声,丽娘哀叹“生和死,孤寒命。有情人叫不出情人应”,“似俺孤魂独-,待谁来叫唤俺一声”。

此出描写杜丽娘来到梅花观的行迹,层次不紊。一路上所见景色,幽寒逼人;鬼魂飘忽,栩栩飞动。两相照应,增添了非人世的凄恻意境。

本出曲辞优美,开首石道姑所唱【挂真儿】“台殿重重春色上”与《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两曲相比,句式相似,意境有别,显出汤显祖有意要与《西厢记》媲美的雄心。另如“一点香销万点情”,无限情思,自是佳句。

孟称舜的著名传奇《娇红记》描写女鬼冒充男主角的情人与他幽会,第二十五出《病禳》请女道士驱鬼,生动真实地描绘道婆请神作法,驱鬼禳病的念念有词和有趣过程,可以与本出参看。

此类场面在戏曲作品中作这样真实、细腻的叙述,起着调节全剧的气氛和戏剧冲突描写的节奏的作用,活跃了剧场气氛,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和可读性。

第二十八出 幽媾

《惊梦》写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会;《幽媾》写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冥会,排场上又是照应。

柳梦梅诸曲唱词,均工巧绝异,极有诗意。

本出开首,柳梦梅说:“小生自遇春容,日夜想念。”“傥然梦里相亲,也当春风一度。”他不知,自己在丽娘三年前的梦中已经与她有过“春风一度”。

【二犯梧桐树】(生)“他飞来似月华,俺拾的愁天大。常时夜夜对月而眠”,陈同批道:“景色何常?惟人所受。一对画中美人,便觉月色幽佳。后对真个美人,又觉月明如乍。则常时对月而眠,凄凉可知也。”分析同样的月色,人的心境不同,对月色的感受也随之不同。与之相关,【宜春令】第二曲(生)“他惊人艳,绝世佳。闪一笑风流银蜡。月明如乍”,陈同又批道:“灯明月淡,因一笑而风暗灯花,乃见‘月明如乍’,寻常景色,有玉人双照,便觉不同。”

本出接着描写柳梦梅竟然悟出杜丽娘听到自己的呼喊:“【刘泼帽】(生)小姐呵,你耳朵儿云鬓月侵芽,可知他一些些都听的俺伤情话?”陈同指出:“丽娘魂游两‘听’字至此为柳郎看出,心灵相感,非特画中人听得也。”

本出丽娘鬼魂敛衽整容而入,仍存小姐风范;梦梅一见娇娃,急忙掩门,是惟恐失之,又畏人知,乃书生情态。描写两人初见时的心理,丽娘要开脱自己主动投怀送抱的尴尬,双方一时寻找话语,支吾初见尴尬的心理,表达得宛转而精细。

梦梅初见丽娘时询问“尊居何处,因何夤夜至此”,(旦)秀才,你猜来。陈同批道:“‘你猜’一顿,善于用缓。盖突如其来,柳生不得不问,丽娘如何可说?非稍缓之,则无以措词矣。”精辟分析“你猜”一语在写作艺术上的妙处。而这又体现了杜丽娘活泼、聪明的性格和善于应对的智慧。

丽娘后来回答自己的居处说:“斜阳外,芳草涯,再无人有伶仃的爹妈。”她不可能直白说出自己住在孤坟之中,就做此不答之答。

此出最后,“只问姐姐贵姓芳名?”(旦叹介)“少不得花有根元玉有芽,待说时惹的风声大。”柳生相问,本属人之常情,而丽娘所答,陈同评曰:“不说姓名,只酬一叹,巧释柳生之疑,亦是用缓法。若急说出,则不但柳生惊怪,并后《旁疑》《欢挠》《冥誓》诸曲,波澜皆无由生矣。”因为羞耻而“不说姓名,只酬一叹”,符合当时人心态,这种空灵不实的描写,含蓄而意味深长。

第二十九出 旁疑

《旁疑》是一出过场戏,描写旁人的猜疑。这位旁人,即石道姑。本出由石道姑、小道姑和陈最良三人上场,围绕石道姑的怀疑,而争吵,而劝阻,使剧情有所变化,增加情节的波澜和曲折;并用调笑手法,写成闹剧场面,调剂《牡丹亭》的悲剧气氛;亦调剂角色戏份之劳逸,让主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演员可以歇气休息。

石道姑忠心耿耿地为杜丽娘守坟,自评水清石见,清清白白,她斥责“止因陈教授老狗,引下个岭南柳秀才,东房养病。前几日到后花园回来,神魂颠倒(悠悠漾漾的),着鬼着魅一般”,杜、柳幽会,她也发现了蛛丝马迹。她想不到杜丽娘的鬼魂会来与柳梦梅幽会,自然而然地怀疑小道姑与他做成了一块。

妙在小道姑和石道姑都引经据典,以道教的祖师老子的名言对话,(贴)“常无欲以观其妙,(净)常有欲以观其窍。”石道姑只改一字,就使老子的名言异样“出色”,警言成为恶谑,令人忍俊不禁。小道姑理所当然地要反问:“老姑姑这话怎的起?谁见来?”石道姑脱口而出:“俺见来。”陈同批道:“便说自己看见,诬罔之词,每多如此,不管人屈杀也。”此因石道姑攻击对方时,未做充分准备,受到反击时,不能迟疑落败,所以接口就说“是我亲眼看见的”。接着小道姑反咬一口,自称自己年轻女子,冰心玉洁,调侃石道姑是“半老的佳人”,人到中年,耐不住寂寞,更有可能!两人争吵至此,不分输赢,真假难辨,不能私了,于是老道姑要拖她去公了。小道姑年虽然仅十六岁,本也是游走四方,见惯市面之人,也不怕惹事,不肯示弱。

以上争吵的一段,是两个可爱的道姑无风起浪,无意中陷入困境的互相攻击和自我辩护,汤显祖设计精巧对话的才情,增强了戏剧性,为本剧添色不少。

此时两人闹僵,大家都无退路,恰在此时,陈最良闲步来此,见两人面红耳赤地拉扯吵闹,自然上前相问。妙在石道姑原知柳秀才是陈最良迎来入住的,牵住陈最良,两女又起争执,而陈最良回答,非常得体:“(末)住口(禁声),坏了柳秀才体面。”一句话,马上刹住,将一场风波结束得干净利落。

眼见此出戏马上结束,陈最良却跟了一句:“道姑,杜小姐坟儿可上去?”说时,他还“惨东风穷泪扑..”,热泪滚滚。他对昔日学生杜丽娘的深厚感情,又将热闹而调笑的场面,拉回悲凉的境界,真是妙笔。小道姑平白无故被石道姑乱咬一口,她还要继续讨回清白。

老道姑与小道姑相谑,用道家经语;陈最良相劝,又用儒家典故,文采斐然,用的精巧,且都符合人物身份;老道姑的粗言亵语恶谑,和小道姑的负气机智恶争,陈最良的一本正经劝说,都符合他们的性格,也见各人的智慧。本出对话设计处处精巧、看似平淡而大匠无形的艺术匠心。

最后,陈最良问石道姑“杜小姐坟儿可上去?”他的眼泪,勾出后文,为后面相约上坟留下引线。

第三十出 欢挠

欢挠,阻挠(搅散)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欢会。

柳梦梅上场自白:“只因世上美人面,改尽人间君子心。”于是日常生活全部打乱,书也不读,全部生活只是沉溺于男欢女爱之中。他又说:“俺柳梦梅是个读书君子,一味志诚。”陈同调侃说“偏是志诚人容易着迷”。

柳梦梅说:“止因北上南安,凑着东邻西子”,恰巧地名为“南安”,两句包含东南西北,对仗工整,妙语天成。这是汤显祖的非凡才情,其“临川四梦”中颇多此类佳例。

柳梦梅和衣而卧,春寒使他受冷,不能睡熟,等候丽娘。杜丽娘与柳梦梅见面,互诉衷肠,“情语将穷,又生出花果、酒来,点缀生色,欢笑一回,石姑来才不唐突。”(陈同批语)生出花果酒来,让二人可以对酌倾谈,场面又有点缀并富有色彩。在举杯欢笑之中,石道姑和小道姑上场,借以再生波澜,既自然又突然,可是又未能抓住幽媾的把柄,是大家手笔:这本来一个短小的过场戏,却写出不少变化,可见作家构思的排场之妙。

石道姑和小道姑来了,石道姑急敲门,她借口地方巡警要来“查户口”,恐吓柳梦梅,柳梦梅果然慌了,问杜丽娘:“怎了,怎了!”鬼魂无形中风起、闪下,于是小道姑和石道姑双双离开,柳梦梅难关度过。

赵山林高度评价本出戏的四个角色,柳梦梅的遇事紧张、杜丽娘处事冷静、小道姑稚嫩、石道姑老辣,四人的表现相映成趣(《牡丹亭选评》第117—118页)。

但是精明的石道姑灵眼觑见杜丽娘的身影,还有另一层怀疑在她的胸中,剧情的发展一环套着一环,这便是此出戏的袅袅余音和后面情节的先行伏线。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缮备,指修缮武备。杜宝奉命镇守淮扬,一眨眼已经三年。淮扬城镇障江南,勾连中原,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杜宝当此重任,不敢懈怠,在原来城墙之外,再筑外墙,抵御李金的骚扰,更预防金兵主力南下,颇有深谋远虑。本出记叙杜宝安抚淮阳功业,为后来入相之本。

此时杜宝“且向新楼一望”,感叹“壮哉,城也!真乃:‘江北无双堑,淮南第一楼。’”宋朝时镇江和扬州之间的长江宽达四十多华里,茫茫波涛,一望无际,所以说是“天堑”,但扬州城后面是长江天堑,而扬州城前,没有天堑,是一川平原,防卫国土,更为艰难。

杜宝望见“前面高起如霜似雪四五十堆”的白盐,为众商人中纳。杜宝召见众商人,大家认识到:“(【舞霓裳】)文武官寮立边疆,边疆。休坏了这农桑,士工商。”陈同赞誉:“文武调和,四民安业,则行军之善,又可知矣。”这是杜宝的才华的一种体现。

本出虽是过场戏,但作家依旧用尽全力,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故而全出曲辞精美。黄竹三指出:杜宝的曲词气象恢宏,符合边帅身份。“三千客两行,百二关重壮,维扬风景世无双,直上层楼望。”颇有元剧韵味,与描写爱情时之婉丽迥异。

第三十二出 冥誓

冥誓一出描写杜丽娘的幽魂与柳梦梅同拜天地,拈香立誓,永为夫妇。

在人静月明的夜晚,有情人偷偷约会,等候者故意“此处留人户半斜”。想起昨夜差一点被石道姑撞破,杜丽娘不仅叹息:“奴家和柳郎幽期,除是人不知,鬼都知道。”杜丽娘想到这一层,就决心快刀斩乱麻,与柳梦梅立即讲穿自己的身份,自己回生,夫妇分缘,去来明白,两人做合法的长久夫妻。

杜丽娘还明确自己的动机是“前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她对柳梦梅说:“秀才,等你不来,俺集下了唐诗一首:‘拟托良媒亦自伤,月寒山色两苍苍。不知谁唱春归曲?又向人间魅阮郎。’”杜丽娘在很短的时间内马上做出集唐诗一首,文字清丽,意境深远,柳梦梅由衷赞美说:“姐姐高才。”谈则的批语为:“无限幽情,从何说起?借集唐诗略为逗漏。”

这是杜丽娘第二次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志,第一次是她在自画像上的题诗。

此诗第二句是这首集唐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名诗《送友人》中的第二句,全诗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远而不见踪影)如关塞长。”汤显祖将此句改为“月寒山色两苍苍”,用意更为恰切,声音更为和谐和苍凉。才艺和美丽双绝的薛涛未能遇到像柳梦梅那样的志诚君子、深情丈夫,只能孑然一身,漂泊一生。一度爱过她的人都一一离去,剩下她“离梦杳(远而不见踪影)如关塞长”。遇人不淑,女子最大的痛苦,莫此为甚。杜丽娘选用此句入诗,良有以也。

杜丽娘善用绘画和诗歌表达爱情,是作者继承《西厢记》,将杜柳和张崔之恋一样,描写成知音互赏式的爱情。张生和莺莺用诗歌和琴声表达爱情,而杜柳用诗歌和绘画来表现,这就有了同中之异,是艺术手法的变化。

因此,当柳梦梅问道:“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杜丽娘回答:“爱的你一品人才。”两人都是一等的人才,才能知音互赏。否则对牛弹琴,无法沟通,是建立不起纯真而智慧的爱情的。

杜丽娘告诉柳梦梅,自己尚未婚配,理想的夫君是“但得个秀才郎情倾意惬”,希望嫁一个有才华有情义的书生。杜丽娘问知柳梦梅婚姻至今的原因,问答之间,柳梦梅逐渐发现了疑点,杜丽娘作为千金小姐“怎独自夜深行,边厢少侍妾?”

杜丽娘提出盟香立誓的要求:“秀才,俺则怕聘则为妻奔则妾,受了盟香说。”柳梦梅毫不犹豫地一口应承:“你要小生发愿,定为正妻,便与姐姐拈香去。”于是“生、旦同拜”,柳梦梅发出重誓,使杜丽娘感动当场哭了出来:“感君情重,不觉泪垂。”谈则说:“初而笑,继而叹,继而泣,丽娘亦步步紧来。”

杜丽娘一步步表露真实身份和劝说柳梦梅开坟,与柳梦梅的对话精切、细腻地展开,最后,在柳梦梅答应掘坟,杜丽娘与他告别了。她刚离开,又回来郑重叮嘱。她怕柳梦梅有反复,要巩固他的决心。

杜丽娘的复活过程,以前面《冥判》出为发端,到此出《冥誓》,便是她复活的转机。两出中间则描写丽娘游魂,被柳梦梅痴情的声声叫唤触动情怀,到梅花观与梦中情人柳梦梅相会,与之“完其前梦”。在得到柳梦梅以生命作为保证的“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的盟誓后,终于吐露真情,并要求柳梦梅掘墓,使她重生。

此出曲词堪可赞赏。柳梦梅上场时所唱【懒画眉】“画阑风摆竹横斜。(内作鸟声惊介)惊鸦闪落在残红榭。”夜晚静中有动的美景“风动竹枝,鸟惊花落”,隐含“此中已有人在”(谈则批语)。

黄竹三欣赏【月云高】曲从梅花观生出情景,“荡花阴单则把月痕遮,溜风光稳护着灯儿烨”,写出幽清意境。更激赏【鲍老催】曲因天晓鸡呜而引发,“子规声容易吹残月,三分话才做一分说”,展示了丽娘离别情人时的情怀,与前出《欢挠》【醉太平】曲“春宵美满,一霎暮钟敲破”,都是乐境中的伤心语,令人心碎。【耍鲍老】曲结句“幽情难尽说,则这一剪风动灵衣去了也”更佳,显示了作者绝大才情。

另如杜丽娘唱【鲍老催】“咳,长眠人一向眠长夜,则道鸡鸣枕空设。今夜呵,梦回远塞荒鸡咽,觉人间风味别。晓风明灭,子规声容易吹残月。三分话才做一分说。”谈则说:“‘子规’句与《欢挠》折‘一霎暮钟敲破’,皆乐境中最伤心语。”

第三十三出 秘议

柳梦梅掘墓,独力难成,须有人相助,杜丽娘提出“可与姑姑计议而行”,由是引出《秘议》一出。秘议,指柳梦梅与石道姑秘密商议掘发杜丽娘的坟墓。

石道姑善良,愿意成人之美,不惜自担风险。

茅,评柳梦梅与石道姑对话,“未知生,焉知死”,“朝闻道,夕死可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语,“用《四书》文,是元曲体。”这既符合柳梦梅举子身份,喜欢咬文嚼字、掉书袋,又兼有调谑之意,是元杂剧写法。石道姑说:“秀才,既是你妻,鼓盆歌、庐墓三年礼。”谈则说:“妻无庐墓之礼,故作此语调笑柳生,如‘宋书生’二句意耳。古曲每多此法。”“古曲”即指“元曲”。汤显祖善于继承元杂剧的优点,是其一大艺术特色。

本出的文字优美,例如【绕地游】曲后〔诉衷情〕“风微台殿响笙簧。空翠冷霓裳。池畔藕花深处,清切夜闻香。  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谈则评“闻花香,入夜更为‘清切’,以夜间五官闲静,惟鼻受香故也。此语亦可生悟”。

本出颇多神秘主义的情节,例如柳梦梅怕石道姑不信杜丽娘的鬼魂是自己的妻子,就说:“显个神通你看。取笔来点的他主儿会动。”石道姑看到“主儿真个会动也”,大呼“奇哉,奇哉”,大吃一惊,谈则说:“石姑三惊,意各不同,初是惊疑,次是惊惧,此是惊怪。”黄竹三据此分析:“石道姑三惊,意各不同。先是柳梦梅对她说出杜小姐是他娇妻,石由是惊疑;其后柳梦梅又说与鬼魂相会,石大为惊惧;最后柳梦梅让题主之笔自动,她又惊怪,表现出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心态。”

第三十四出 

药,求药。石道姑为杜丽娘还魂回生之用,到陈最良开的药铺索要安魂定魄药。

本出是连接剧情的过场戏。全出只有一大段,全是净(石道姑)和末(陈最良)的对唱和对白。

陈最良因为杜丽娘去世,而失去了教职。他曾风雪天还外出寻求教职,半路上撞见柳梦梅病倒在雪地中,将他救回。后来他一直没有找到塾师的职务,所以此出他一上场就说:“俺陈最良失馆,依然开药铺。”他开着药铺,同时行医,所以“街坊唤俺老郎中”。他等着病家上门,等来的是石道姑。

石道姑想帮助杜小姐还魂,找医生寻药,恰好陈最良是杜宝为其药房铺面题赠“儒医”的郎中,足见全剧人物设计之巧妙。

石道姑感慨:“(【女冠子】)人间天上,道理都难讲。梦中虚诳,更有人儿思量泉壤。”钱宜批道:“杜索梦中,柳思泉下,皆天上人间之不可解者,故以‘难讲’二字贯之。”

石道姑说“人间天上”,不仅是石道姑,《牡丹亭》中的人物都喜欢讲“人间天上”,钱宜说“天上人间”。《牡丹亭》描写的不仅是人间,还有天上,超越人间,探索宇宙和人生的终极旨归。

她来到药铺,与陈最良问答药材的名称和效用,汤显祖使用一贯喜欢的性事调笑的写作手段。

邹自振和董瑞兰接受和继承谈则和钱宜的评批观点,认为:“陈最良所说的男子安魂药是寡妇床头土,女子则是壮男子的裤裆灰,表面上语涉污猥,但通观全剧,不难发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本身就含有性爱的成分。剧中的调谑之语、色情之言,也是一定程度上昭示了阴阳相配本是正理的哲学层面上的观念。”“在本出中,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他与石道姑的调笑。若从正统的眼光看,似乎是陈最良的无聊和堕落;若从现实眼光看,则写了他身上存在的市民气息。陈最良变化,是现实世界引起的必然变化,处于一个变化的时代,是免不了产生人的某种蜕变。同时,这一场面所表现的陈最良的随分从时,世故圆融,对他后面的一系列行为:先是周旋于杜宝和李全之间;后来任黄门奏事官,又周旋于杜宝和杜丽娘、柳梦梅之间,也是必要的填补和过渡。”

此出戏中的荤话,既是作者为了活跃场面而插科打诨,也真实反映了下层社会的芸芸众生因无高深文化修养而陷入低级趣味和生活无聊寻求刺激的人生常态。这是古今中外都常见的心理和现象。《牡丹亭》和汤显祖的其他剧作喜欢写这种对话,莎士比亚也喜欢写这种对话。

石道姑向陈最良要还魂药,却瞒着不让他知道是为了杜丽娘,而是借小道姑赛江神得病讨药。这就为后来陈最良误会有盗墓贼,特地去向千里之外的杜宝报告的情节,做了铺垫。可见本出虽是过场戏,却必不可少。

第三十五出 回生

陈多先生将《牡丹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本出是第三十五出,全剧至此已经演过了三分之二,正好是第二阶段人鬼情的收煞。

本出第一个出场的是癞头鼋,插入癞头鼋这个人物,使发墓场面有了许多风趣,增加了《回生》的喜剧气氛,同时也为后面《仆侦》出与郭驼相遇埋下伏笔。

癞头鼋明知“偷坟贼拿倒做个地官符(被官府抓获要活埋处死),没趣”,却依旧毫不犹豫地热心帮助柳梦梅掘坟。谈则批道:“小癞纯得痴趣,天下事惟痴人做得来,若伶俐汉遇此,鲜不却避矣。”

癞头鼋感到杜小姐复活,和柳秀才重做夫妻,是一派鬼话;可是柳秀才和石道姑又是他尊重的人,讲的应该是人话。于是他弄不清楚他们讲的到底是鬼话还是人话,还要为此而启坟,他感到“好笑”啊“好笑”。

接着是石道姑拿着酒,和柳梦梅一起来到现场。柳梦梅出场伊始就呼喊“玉人何处,玉人何处?”谈则说:“一日一夜,念兹释兹,总在丽娘身上,故开口便说‘玉人何处’也。”

而柳梦梅到了这里,却不认识这个地方了。这真实表现了柳梦梅此时此地心理极度紧张和慌张,也为剧情带来了曲折。同时也描写了坟地的荒凉和寂寥,使读者观众万分同情杜丽娘长眠于此的孤独和凄惨,期待着她的命运的彻底转变。

石道姑这时冷静地劝慰和指点他:“秀才不要忙,梅树下堆儿是了。”柳梦梅这时马上念头转到杜丽娘身上,他哭道:“小姐,好伤感人也。”而癞头鼋却对他当头棒喝:“哭甚的。趁时节了。”哭什么哭,抓紧时机做正事要紧!此出安排的角色及其戏剧行动和语言,非常精当。

柳梦梅见到杜丽娘,就扶她起来,说:“咳,小姐端然在此。异香袭人,幽姿如故。天也。”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柳梦梅感叹“天也”,完全是神秘浪漫主义的艺术虚构的产物。

接着作者细致描写柳梦梅扶起杜丽娘后,杜丽娘呕出口中含着的水银,然后开眼叹息,又疑惑地自问: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还魂“是真是虚?劣梦魂猛然惊遽”,又忍不住感到惊喜而惊疑自语。这样的描写极其符合生活的真实和人物的此时心理。

杜丽娘醒过来了,她看着围着她的众人,此时两眼迷蒙,看不清楚,着急地说:“怕不是梅边柳边人啊”。谈则说:“‘梅边柳边’,此处一疑,后文一问,绝有神理。盖丽娘止于梦里魂里曾见柳生,生前元未相识,不可无此疑问耳。”柳梦梅见她有疑惑,就说自己确是柳梦梅,“有这道姑为证。”

众人问杜丽娘话,她一直不回答,后来一开口就问道:“只那个是柳郎?”谈则体会杜丽娘“两番不语,忽问柳郎,正见一灵不放处。”杜丽娘接着说:“棺中宝玩收存,诸余抛散池塘里去。”谈则批:“众人惊喜,争看小姐,忘却收拾棺物,反是小姐自言,亦有情致。”

此出后半精细描写三人起坟、丽娘复活的全过程,历历如绘,显示作者的艺术匠心和非凡功力。而作者要表现的爱情的伟大力量能过克服万难、超越生死的执着精神,确实打动了千古读者和观众。

洪之则跋中载其父洪昇评语说:“肯綮在死生之际,记中《惊梦》、《寻梦》、《诊祟》、《写真》、《悼殇》五折,自生而之死;《魂游》、《幽媾》、《欢挠》、《冥誓》、《回生》五折,自死而之生。其中搜抉灵根,掀翻情窟,能使赫蹄为大块(能使小幅薄纸转化为大自然、宇宙人生),逾糜(墨)为造化(大自然的创造),不律(笔)为真宰(宇宙的主宰),撰精魂而通变之。”精辟梳理《牡丹亭》描绘杜丽娘为爱情而死,为爱情而生的生命历程,赞赏作者的巨笔的高超表现力和精美描写。

关于掘坟开棺的事迹,《搜神记》《搜神后记》等都有有趣的故事。《牡丹亭》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别开生面,以其超凡拔俗的艺术想象力,精心虚构了这个过程,情节颇有情趣和波澜,歌颂柳梦梅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是前超古人而后罕来者的神妙之笔。

第三十六出 婚走

从《婚走》到第四十八出《遇母》。是本剧的第三大段落,主要描写杜丽娘复活后与柳梦梅成亲及到临安赴试,兼及宋金争战局势变化,这是原来话本所没有的,是作家的独特创造。

本出开场,石道姑扶着杜丽娘上场,杜丽娘唱【意难忘】“如笑如呆,叹情丝不断,梦境重开。”谈则说:“《幽媾》云‘完其前梦’,此云‘梦境重开’,总为一‘情’字不断。凡人日在情中即日在梦中,二语足尽因缘幻影。”批语很有哲理性。杜丽娘感谢石道姑说:“奴家死去三年。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皆亏柳郎和姑姑信心提救。”谈则“‘信心’二字,着眼还魂,乃极难信之事也。”

柳梦梅上场,见到杜丽娘就说:“便好今宵成配偶。”杜丽娘立即回绝说:“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搬出《孟子》中的名言,柳梦梅说两人已经幽会一段时间了,杜丽娘说:“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杜丽娘回到了现实世界,又回到她前生窈窕淑女的身份,所以强调必须明媒正娶,不得苟合。

杜丽娘是一位极端聪慧的女子,她不是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选择一个她从未见过、毫不知情的男子,而是她自己先选好了理想的夫君,然后再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合法顺序,既得到自由恋爱的圣果,又坚持世俗的礼教规范。这种万无一失的两全之见,杜丽娘以为疼爱她的父母必会应允,读者和观众也以为杜丽娘必能顺利婚配了。而汤显祖的大手笔是,全剧终了之时,提供给大家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杜丽娘也深感无可奈何。

陈最良来寻访柳梦梅,又听到房内女子的娇音,起了疑心。而且石道姑听柳梦梅说,陈先生明日要上小姐坟去,掘坟之事就要败露。她着急了:“事露之时,一来小姐有妖冶之名,二来公相无闺阃之教,三来秀才坐迷惑之讥,四来老身招发掘之罪。如何是了?”杜丽娘不禁请教:“老姑姑,待怎生好?”谈则的这则批语准确分析杜丽娘面对现实的变化,只能允婚的慧心:“‘怎生’一问,丽娘已全示成就之意,故下即答云‘这也罢了’,迎刃而解。”石道姑回答:“小姐,这柳秀才待往临安取应。不如曲成亲事,/童儿寻只赣船,夤夜开去,以灭其踪。意下何如?”杜丽娘这次很爽气地同意了:“这也罢了。”谈则的批语细腻分析此出中杜丽娘从拒婚到允诨的心理活动和变化。

陈最良上场,约柳梦梅明日坟上随喜,发墓之事行将暴露,逼出丽娘曲成亲事,同赴临安,以后关目,都从这里生出。石道姑连同出走,合情合理,也为后来丽娘留住临安有伴作安排。

临上船时,石道姑回头说:“也罢,相公赏侄儿甚么?”柳梦梅说:“便赏他这件衣服。”柳梦梅穷得身无分文,拿不出赏钱,只好将自己的衣服给他一件。这句台词,在寒酸之中,埋着伏线,为以后的情节发展打下了基础。

众人上船后,杜丽娘悲伤地哭了,柳问她“因何吊下泪来?”杜丽娘说:“叹从此天涯,叹从此天涯。叹三年此居,三年此埋。死不能归,活了才回。”谈则批道:“做梦游魂之处,自应恋恋难舍。‘死不能归’,即后陈老云‘早有人家也,搬回去’之意,益复伤心。”

杜丽娘第二次又哭了,柳生又问她“为何又吊下泪来?”杜丽娘:“怕天上人间,心事难谐。”此语富蕴人间的哲理。这是第三次用“天上人间”。

本出的曲辞很有工力。【榴花泣】曲“三生一梦,人世两和谐,承合卺,送金杯。比墓田春酒这新酷,才0转人面桃腮。”文而不迂,合手柳梦梅身份。杜丽娘【急板令】曲“三年此居,三年此埋。死不能归,活了才回。”却又是寻常口语,入曲自佳。均非大手笔不能为此也。

第三十七出 骇变

骇变,因生变而惊骇。杜丽娘的坟墓被掘,陈最良见此巨变,大为惊骇。

本出仅有陈最良一人上场,是一出独角戏。全出全是陈最良一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写法特别,但自然而生动。

陈最良按昨日之约到梅花观请柳梦梅一道上坟,平时门儿重重掩上,今日都洞开,人去楼空。他责怪柳梦梅医好了病,竟然不辞而别,未免缺乏品行。他联想到小道姑,又以为与柳梦梅勾搭私奔。陈最良一路看到一系列蹊跷,一路自答,自解疑情。接着他说:“由他,由他。到后园看小姐坟去。”谈则批道:“牵合小姑事,自解疑情,作一顿住。后转入坟上去,再起两疑端,才见被劫,步骤宽转。”待到后花园,见太湖石动,坟茔被发,才大惊骇,认定是柳梦梅劫坟。这一段描写,疑端杂出,陈最良按常规思维,倒也解说合理,颇有趣味。

陈最良发现小姐坟茔被掘,“哭小姐,哭天,失惊乱呼”(谈则批语),符合人物当时情态。他痛惜未能及时婚配,否则“小姐,你若早有人家,也搬回去了”。陈最良迅即破案说:“知道了,柳梦梅岭南人,惯了劫坟。”谈则说:“忽从岭南风俗硬派柳生劫坟,想峰极异。”钱宜说:“孤坟被发,柳、石无踪,自应于此二人揣度劫坟情事。”指出此案线索分明,陈最良很快即想到这两人有作案嫌疑,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是非常自然的。读者和观众都已知晓案底。

接着他先怀疑劫坟者将棺材藏在一边,向主人家要赎金,他仔细寻看,发现一片棺材浮在池塘里,推想小姐尸骨抛在河里了。看到这个惨状,他第一个念头是“待车干池水,捞起他骨殖来”,谈则评论:“‘车干池水’,痴语,快语,急切必至之想。”不切实际,但急忙头动此念头,也很正常。

陈最良对于坟墓被掘、尸骨被盗的愤怒和伤心,充分显示了杜丽娘的深厚感情,和他对守坟的负责和忠诚。

可是陈最良不愧是个书呆子,任何时候都记着要在经书中寻找、也都能找到合适的言论作为根据和指导,他突然想到“先师云: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于是往淮扬报案。陈最良能够事事以儒家经书为自己的信条,《论语》《孟子》富蕴的智慧充溢着陈最良的头脑,所以陈最良遇事往往先慌张,后镇定,满怀信心地处置棘手之事。

《骇变》虽是一个过场戏,但是全剧情节发展的一个转折。陈最良大惊骇之余,星夜前往淮扬禀报,至此剧中人物悉数离开南安;连同柳梦梅上京赴试,淮扬探亲,故事的地点全部移至杭城、淮阳,杜柳婚姻和宋金战事两条线索逐渐交汇归并在一地而分别展开。

陈最良进入梅花观,见到的景色,他唱的第一首曲子【懒画眉】“深径侧老苍苔,那几所月榭风亭久不开。当时曾此葬金钗。缘何不见坟儿在?敢是狐兔穿空倒塌来?”用寥寥几笔,写出“凄凉景况,不浅不深”。(茅,评语)寓情于景,这是《牡丹亭》擅长的高明手法,所以清辞丽句,随处可见。

第三十八出 淮警

李全(净)号称“溜金王”,奉大金之命,骚扰江淮三年。李全出场的定场诗:“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他甘心为北虏做急先锋,而藐视长江天堑和南宋的防线“不坚”。

他“打听大金家兵粮凑集,将次南征,教俺淮扬开路,不免请出贱房计议。中军快请。”李全进攻淮扬,计出于其妻杨娘娘,总写他全无主见。为下面杜宝释围之计作铺垫。“贱房”、“箭坊”,以谐音打诨,于紧张情势中略作调剂,乃古代戏曲常用手法。

李全对老婆说:“闻得金主南侵,教俺攻打淮扬,以便征进。思想扬州有杜安抚1守,急切难攻。如何是好?”谈则认为:“李全畏安抚镇守,可知万里长城,洵惟一将。”指出主将能起中流砥柱的重要性。

杨娘娘建议:“依奴家所见,先围了淮安,杜安抚定然赴救。俺分兵扬州,断其声援,于中取事。”

李全服帖其老婆的高见:“高,高!娘娘这计,李全要怕了你。”杨娘娘说:“你那一宗儿不怕了奴家!”李全承认:“未封王号时,俺是个怕老婆的强盗,封王之后,也要做怕老婆的王。”众军丁皆说:“军中母大虫,绰有威风。连环阵势,烟粉牢笼。”

他们出发去攻打淮扬,杨妈妈特地关照:“溜金王听俺分付:军到处,不许你抢占半名妇女。如违,定以军法从事。”李全说:“不敢。”杨妈妈不准李全抢占妇女,她的醋意甚浓。李全不敢违背杨妈妈,谈则指出:“计出杨妈妈,与此处‘听分付’,总写李全不能自主,为后杜安抚料定退兵之策也。”

李全怕老婆,封王之后还是怕老婆的王。此因杨妈妈的智慧和勇气、能力高于李全,李全靠她带兵、作战。

此出《淮警》和此后之《如杭》《仆侦》《耽试》《移镇》《御淮》《急难》《寇问》《折寇》,共九出,描写宋金交战局势和丽娘、梦梅在临安情况,都是短的过场戏,比较细碎,故以改本多有删并。

第三十九出 如杭

柳梦梅和杜丽娘在杭州安顿下来后,柳梦梅准备认真温习书史。那日杜丽娘派石道姑外出沽酒,拟为丈夫解闷。此时二人单独相对,才顾及前情,柳梦梅询问:“当初只说你是西邻女子,谁知感动幽冥,匆匆成其夫妇。一路而来,到今不曾请教。小姐可是见小生于道院西头?因何诗句上‘不是梅边是柳边’,就指定了小生姓名?这灵通委是怎的?”

赵山林分析这一段夫妇问答的对话,既显示出新婚家庭的温馨气氛,又能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因为杜丽娘画上题诗,何以预知日后与柳梦梅成亲?这对柳梦梅来说,终究是一个疑问,借此机会,有杜丽娘加以说明,可以使柳梦梅信中的疑团涣然冰释。

臧懋循评曰:“丽娘回生之后,柳郎奔走无暇,今已入临安,石姑他出,诘问题诗所以,此一段不可少。”谈则的评论更仔细:“丽娘题诗之故,柳郎怀疑日久,止因匆匆合卺,奔走无暇。今已入临安,石姑他出,始诘问之。”丽娘所答“不是梅边是柳边”,解释了梦中相会前缘。这一段情节,交代前因后果,断不可少。

杜丽娘在回忆当时两人在后花园梦中两情缱绻之时,杜丽娘笑着说:“咳,正好中间,落花惊醒。”谈则批道:“好处一惊,儿女增痴,道人生悟。”她认为柳梦梅和杜丽娘是儿女情深,故而增痴。

石道姑沽酒归来,告诉柳梦梅“看见各路秀才,都赴选场去了,相公,错过天大好事。”谈则指出:这个提醒,“为补试伏案。”钱宜曰:“亏杀陈老逼到临安,不然此时尚滞红梅观中,真错过也。”则分析此戏前情推出后情,前后情节衔接精致。杜丽娘催促柳梦梅:“相公只索快行。”石道姑凑趣说:“这酒便是状元红了。”预祝柳梦梅高中状元。谈则说:“解闷之酒,移作饯行,简捷。”赞誉作者将当时喝酒解闷的情节转化为饯行的描写,转折自然。

【小措大】及其后【前腔】二曲,曲词各句皆用数字,先由杜丽娘唱一到十,接着又由柳梦梅唱十到一。这是曲词创作的一种特殊体式,是“嵌字体”的一种,作家常常借此逞其才情,如本出做的精巧的,也洋溢着诙谐意趣。

柳梦梅说:“夫贵妻荣八字安排。”那时人人都相信命运,故有此言。【尾声】曲白:“高中了,同去访你丈人丈母呵,则道俺从地窟里登仙那大喝彩。”谈则批语揭示“击动访亲之意”,为后面《急难》柳梦梅赴淮扬打探消息,先作伏笔。

第四十出 仆贞

此出为过场戏,借癞头鼋交代柳梦梅行踪,使郭驼奔赴临安。

郭驼挑担上场唱【孤飞鴈】“世路平消长,十年事老头儿心上。”谈则赞誉:“涉世深远,都肖老人语。”他感慨“俺老驼一生依着柳相公种果为主。你说好不古怪:柳相公在家,一株树上摘百十来个果儿;自柳相公去后,一株树上生百十来个虫。便胡乱结几个儿,小厮们偷个尽。老驼无主,被人欺负。因此发个老狠,体探俺相公过岭北来了。”谈则批评“发个老狠”:“偏是老人会争闲气。”前赞后批,揭破老人心里,皆妙。

郭驼说,柳梦梅在家,果实丰硕;他一走,即仅胡乱结几个儿。人和树,也有心灵感应。

郭驼向癞头鼋问讯,认出他所穿柳梦梅的旧衣服,这是柳梦梅临行时给他的赏赐,这既是巧合,郭驼由此获悉主人行踪;又照应了前面的情节,是情节设计的针线细密的出色手段。

从癞头鼋口中补出前面陈最良呜官,癞头鼋被捕后的审理经过,手法简捷。

邹自振和董瑞兰说:《仆贞》本是过场小戏,昆曲演出本易名《问路》,改成一出颇有趣味的小喜剧。出场的两个人物郭驼与癞头鼋,一为白面(副净),一为小面(丑);在形象上,一个是驼背老头,一个是癞痢头大小孩;在语言上,一用“老苏白”,一用苏白(苏州方言);在表演上,一个静,一个动。郭驼举动迟缓,行履蹒跚,说起来慢吞吞地,一字一句,着着实实。癞头鼋则相反,言语行动快速利索,一刻不停地在动,由他追叙往事,往往要扮几个人物,或倏立,或倏跪,或倏起,动得不亦乐乎。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正是由于汤显祖原著提供了丰富的喜剧材料,舞台演出才能加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遂使《问路》一折成为昆曲警、丑戏的代表作之一。

此出戏的语言和场景充溢着幽默和笑料。那癞头鼋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自家癞头鼋便是。这无人所在,表白一会。”谈则说:“才说无人,已有老驼寻踪觅迹矣。”揭示场景的幽默。他刚被南安府,拿了俺去。拷问俺:现今“着保在外。俺如今有了命”,刚把柳相公送俺这件黑海青穿摆将起来。他穿着秀才的长衫摇摇摆摆,自认为是没人所在,刚摆过子桥,却被郭驼叫住,又被当贼拿住:“则这件衣服,岭南柳相公的,怎在你身上?”他很自然地要抵赖,对方竟然说:“这衣带上有字。你还不认,叫地方。”他只好说:“罢了,衣服还你去啰。”谈则讥刺:“衣带上有题记,秀才之酸,一至于此。”

谈则说:“宾白皆有科段,斗笋亦佳。若老驼、小癞作庄语相见,岂非笨伯?”最后“又将耍他作一折,生出波澜。”那癞头鼋吓唬说:柳秀才被抓,受尽刑法,秋天即将斩首。郭驼惊哭“老驼没处投奔了。”癞头鼋笑着说,柳秀才后来遇赦了和活转来的杜小姐做了夫妻,到临安去,临走“赏这领旧衣裳。”谈则说:“结归衣服上,惟恐老驼尚欲索还也。”

善良的癞头鼋临别时叮嘱:“老哥,你路上精细些。现如今一路里画影图形捕凶党。”谈则指出:“嘱老驼精细,为索元时伏脉。”前后照应紧密。

第四十一出 耽试

此出写柳梦梅应举,出名用“耽举”,点名他耽误了考试的时间,却硬是求得补考机会。

苗舜宾是“圣上因俺香山能辨番回宝色,钦取来京典试”。他自称“俺的眼睛,原是猫儿睛”,“看宝易,看文字难”,如此主持考试的考官,谈则批评:“颇含讥讽。”

这次考试,因正逢金兵挑战,即以战、和、守为题,考生的答案,第一卷主和,第二卷,主守,第三卷,倒是主战,说:“臣闻南朝之战北,如老阳之战阴。”苗舜宾认为:“此语忒奇。但是《周易》有‘阳交战阴’之说今日权取主战者第一,主守者第二,主和者第三。”这些考卷,以荒诞的语言简单作比。而得第一的答语更以性事取乐,很不严肃。

苗舜宾心中对这些考卷很不满意。正在此时,柳梦梅迟到而来,哭闹着闯进来要求补考,苗舜宾认出像是柳生,就特准收考。苗舜宾打破考试的规则,任意让熟识的迟到者补考,是营私舞弊的行为。

苗舜宾宣布考题:近闻金兵犯境,惟有和战守三策。其便何如?柳梦梅的答案竟然模棱三可:“生员也无偏主。可战可守而后能和。如医用药,战为表,守为里,和在表里之间。”谈则赞誉柳梦梅的答卷“数语是总括千言大意,其中自有便宜条列,与前三种诨喻不同。”考官苗舜宾也大加赞赏:“高见,高见。”而柳梦梅的答语首鼠两端,模棱三可,根本没有确切的态度,纯是滑头之见。柳梦梅这个书生,汤显祖不作美化,不将他塑造成经世之才。柳梦梅一年来养病、恋爱,一直没有认真读书,他临场操戈,毫无高见。

苗舜宾接着问柳梦梅:“则当今事势何如?”柳梦梅此时的答语倒颇切合实际:他指出皇帝带着南宋小朝廷滞留临安,沉溺于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而畏金如虎,何时可以恢复燕云十六州?如果主和,南宋“小朝廷羞杀江南。便战守呵,请銮舆略近神州”,应该迁都到靠近中原的要地。苗舜宾称赞“秀才言之有理。”

接着两人小声接头:“(生)小生岭海之士。(净低介)知道了。你今番着了鳌头,取为第一名了。”谈则点穿:“此处暗通关节,‘珊瑚’字与献宝照映。”这是两人当场作弊。

严肃的科举考试,是当时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补考的场面极不正规,答卷则全是调笑的噱头,汤显祖故意将此出考试写成儿戏,并借柳梦梅应举迟到反而高中,有意对科举考试中有时存在的腐败现象予以揭露和抨击,成为一幕荒唐的滑稽戏。

黄竹三赞誉本出用简捷手法申发后面的情节:外扮老枢密上殿奏边事,净扮苗舜宾上殿奏典试事,对白数语。引出皇帝宣旨:“淮扬危急,便着安抚杜宝前去迎敌”,于是生发出其后的《移镇》、《御淮》、《急难》、《寇间》、《折寇》、《释围》诸出;“其传胪一事,待干戈宁辑,偃武修文”,也引发出柳梦梅奉小姐命淮扬打探,闹宴被拷,喜闻高中等情事。

本出中引用了多首唐诗的佳句和柳永词的名句,借用其文采。例如“文章分得凤凰毛”,形容优美出挑的文章。但这里误题作者为薛涛,实际上是元稹。

又如:本出借用柳永词的构思,说金兵这次攻打,单为来抢占西湖美景。而苗舜宾的感受竟然是:“痴鞑子,西湖是俺大家受用的。若抢了西湖去,这杭州通没用了。”他申斥金主是痴鞑子,自己说的却是痴话,而陈同则认为:“老苗一答,莫作痴语看过,正是乃心宋室处。不然,一转移间,便作金人西湖,何尝不可受用耶?”也即金人占领了杭州,如果苗舜宾降金,那么他依旧可以享受西湖美景。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移镇,军队转地防守。

本出虽是过场戏,但是全剧后半的一大转折。甄氏南去杭州避难,为第四十八出丽娘遇母制造了机会。杜宝夫妇从此分手,直到最后一出《圆驾》才得重逢。正因杜宝夫妇分处两地,敌方遂可用计,激起剧情的波澜。

杜宝身受朝廷重命,身处临敌前线,全心全意致力于公务,忧虑战情。而甄氏则思念女儿,还在丈夫耳边不断絮叨,杜宝在心中不满,谈则也批评:“不解事人实实惹厌。”甄氏还是要与丈夫絮烦:“相公,我提起亡女,你便无言。岂知俺心中愁恨!一来为苦伤女儿,二来为全无子息。待-在扬州寻下一房,与相公传后。尊意何如?”杜宝当场拒绝:“使不得,部民之女哩。”甄氏说:“这等,过江金陵女儿可好?”杜宝解释:“当今王事匆匆,何心及此。”

明朝规定官员不准娶属地的女子为妻,这是防止官员腐败和营私的有效措施。

本出诸曲的风景描写,颇为生动优美。如杜宝上场所唱【夜游朝】,描写江山形胜,与守卫国图的豪情互相生发,故而又引出〔诉衷情〕一曲,前曲是当前景色,后曲则展望中原,心怀天下,至于收眼,再对扬州,诚如谈则所言:“江山不殊,风景日异,最堪悲凉。”甄氏陪伴丈夫,她看到的景色“画屏风外秦淮树。看两点金焦,十分眉恨,片影江湖。”则另是一种女子的眼光。从眼前的景色,甄氏想到“几年别下南安路,春去秋来朝复暮”,而杜宝则“空怀锦水故乡情,不见扬州行乐处。”谈则评道:“夫人思女,只忆南安,杜老则怀蜀水,各有妙理。”剧情立即发生转折,圣旨来到,命令杜宝立即移镇,杜宝开船出发,眼前一片秋色,杜宝唱【长拍】一曲,表现淡沲秋景,“庄而秀,似盛唐人诗”(茅,评语)。刚唱完,忽然报马突上,有奔雷掣电之奇。

最后,甄氏与丈夫惜别时,感慨“你星霜满鬓当戎虏”,叮嘱“珍重你这满眼兵戈一腐儒”。一方面朝中无大将,白发丈夫作为书生,带兵上战场。甄氏感到前途叵测,谈则却说:“‘兵戈’里,惟‘腐儒’能任事不惑。若利害愈明,趋避愈巧,只因不腐,鲜不将朝廷城池换富贵矣。”高度肯定死读经书的书生,才是国家危难时的栋梁。另一方面,甄氏感到自己则“无女一身孤,乱军中别了夫主”。夫妇两人同感:“有甚么命夫命妇,都是些鳏寡孤独!生和死,图的个梦和书。”虽然丈夫有颇高的官职,妻子也受了诰封,但是在战争中,与平常的鳏寡孤独,都在险境和苦境中挣扎,有什么两样!谈则说:“乱离时节,命夫命妇如此,鳏寡孤独更当何如?为人上者,奈何不念?”指出平常百姓当然更其艰难困苦。钱宜进一步批曰:“王孙泣路隅,惧祸更甚,有不若茕独者矣。”在战乱中流落荒野的帝王、高官家的子孙,惧怕灾祸更厉害,还不如孤独的穷人。

第四十三出 御淮

本出是武场戏。杜宝解淮安之围,与李全鏖战,舞台上演出武场,与其前之文场相配合,使排场更显变化、热烈、丰富。

面对强敌围城,杜宝临危受命,率军救助,所唱【六么令】等十支曲,英武飒爽,风格似盛唐,豪壮开阔,宜用铜琵琶、铁绰板歌之,可见临川曲词风格不止绮丽一种。

这些曲子虽然雄壮,而人物的心理颇为灰暗。全出开首,杜宝与众将士唱罢【六么令】杜宝望着前方,叹曰:“天呵!”接唱【昭君怨】:“剩得江山一半,又被胡笳吹断。(众)秋草旧长营,血风腥。”真实描绘急行军的艰苦卓绝和难以忍受。众军军心不散,一心向前,是因为杜宝爱兵如亲人,兵士感戴。杜宝说:“你看咫尺淮城,兵势危急。俺们一边舍死先冲入城,一面奏请朝廷添兵救助。三军听吾号令,鼓勇而行。”“(众哭应介)谨如军令。”杜宝作为主帅,身虽怨苦而意志坚定,军士们面临困境,就敢坚持。

接着杜宝和众军合唱【四边静】“胡兵气骄,南兵路遥。血晕几重围,孤城怎生料!”鲜明反映了南兵之怯,北兵之骄。

老、旦、末、净、丑扮演的淮安府文武官员,在李全围城、危若累卵的境况下,仍大开“托妻寄子”、“出妻献子”、“俺小奶奶那一口放那里?”等玩笑,插科打诨,似乎与环境、气氛不符,实则是危急中军人故作轻松的心态。他们正等待杜宝的援军,心中尚有希望。

杜宝入城与守城官兵会合,问知城内军士有一万三千,粮草可支半年。信心更足,他勉励大家:“文武同心,救援可待。”面对强敌围城,杜宝拜天,众扶同拜,并同唱:“泪洒孤城,把苍天暗祷。”无可奈何,只得求天,岂知天意别有安排耶?

即将来临的战斗,难保输赢,所以大家一面求天保佑,一面充满自信:“危楼百尺堪长啸,筹边两字寄英豪。”杜宝下令:“从今日起,文官守城,武官出城,随机策应。”任何艰难的战争或局部战斗,关键在主将,主将奋勇,将生死置之度外,部下也敢拼命。杜宝虽是书生,但意志坚强,斗志昂扬,所以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最后的胜利。

第四十四出 急难

急难,急难探寻。

杜丽娘这日起床梳妆,听到喜鹊的叫声,好像是为我圆梦卜吉,预示着将有好事到来。出乎意料的是,柳梦梅带来的不是佳音,而是丽娘父母身陷战地的令人担忧的消息。

丽娘天真地认为父母知道他回生、结亲,必定会喜出望外,兴高采烈,他们设想柳生与父母相见时的盘问和对话,还考虑有的可以对父母讲,有的只能对春香说,一起分享当初幽会、回生的快乐。作者对青年女子的这番复杂心思把握准确,描写到位,此时读者和观众也会忍不住为他们而高兴。而谈则的批语已经透露:“未出门,先揣摩问答,偏不能中。”赞誉剧情的设计达到“出人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理想境界。

邹自振和董瑞兰分析:本出先写丽娘在旅舍期盼柳生赴试高中,后写夫妻分离时的叮咛嘱咐,前者情中出景,景中含情;后者情牵意惹,万般离愁。这些都是世俗间普普通通的夫妻间的真挚情怀。下场诗云:“马蹄渐入扬州路,两地各伤无限神。”无疑,人生路漫漫,他们的爱情理想还必须接受现实时空的巨大考验。

第四十五出 寇间

寇间,敌寇用间。

陈最良到淮扬禀报消息,路上被李全的小卒俘虏,生出后面种种情节。见李全妻一段,极写陈最良的胆小、怯懦和迂腐。先是老实说出杜宝家况,导致杨氏设计劝降;其次杨氏让他讲些兵法,他答以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再者心慌意乱,更兼老眼昏花,误认夫人和春香首级,中了贼人圈套。这一连串描写,都显现他的腐儒本色。那陈最良竟然代替杜宝讨饶:“饶了罢,大王。”李全说:“要饶他,除非献了这座淮安城罢。”陈最良马上答应说:“这等容生员去传示大王虎威,立取回报。”等他们走后,陈最良就来了胆气,大骂:“活强盗,活强盗。杀了杜老夫人、春香。不免城中报去。”

前面《淮警》出写李全为王,却不能自主,全是杨妈妈做主;本出写计出杨妈妈,欲动摇杜宝守城之心,既显示李全军中的计谋皆由杨妈妈决定,又为后面杜宝定退兵之策提供根据。杨妈妈的搅乱军心之计,对杜宝无用,但为情节设计增添波澜和色彩。

第四十六出 折寇

杜宝面对擂鼓呐喊的敌军,豪情满怀地宣誓:“李全,李全,你个要霸江山、吾在此。”谈则激赏意气风发的“‘吾在此’三字,凛然足使旌旗变色,天壤间何可一日无此人!”〔集唐〕诗说杜宝“满头霜雪为兵机”,他白头率兵,自到淮扬,即遭兵乱。孤城一片,困此重围,自知“生还无日,死守由天”。破围求生的希望极其渺茫,能否死守到底,要看天意。他潜坐敌楼之中,再一想——追想靖康而后,中原一望,万事伤心。谈则说:“一想一望,伤心惨目,有如是耶。”他不禁“问天何意”?吴吴山的批语说:“悠悠苍天。”前面的中原已经荒落为黄沙废地,正令英雄“猛冲冠怒起”,不禁责问:“是谁弄的,江山如是?”杜宝忍不住哀叹:“中原已矣,关河困,心事违。”自己的职责和愿望是“保扬州,济淮水”,保住江淮一带,为江南屏障。

杜宝“满头霜雪为兵机”,晚年白头才有报国从戎的机会,这机会固然来得晚,也总算给他抓住了。朝廷命他出征,他毫不萎缩,挺身向前——满朝文武难道没有中青年可以上阵的?杜宝根本不做思索,就接下紧急任务,立即出发赴阵。杜宝五旬之后,已到古人的晚年,白发人照样有机会上阵杀敌,还能立功疆场,岂非幸运!

杜宝不是猛将,这是很大的弱点。但他是儒将,有很大的优势。犹如汉高祖对阵楚霸王,他面对项羽的挑战,自豪地回答:“吾宁斗智,不能2力。”

杜宝面临强敌,也是成竹在胸:“俺看李全贼数万之众,破此何难?进退迟疑,其间有故。俺有一计可救围,恨无人与游说。”杜宝清醒看到李全兵强势众,要攻破淮安,毫无难处。他围而不攻,必有缘故。他揣摩其中的缘故,心生一计,以解危局。但需要找一个适当人选,前去游说。

剧本描写正在这时,杜宝要的“此人”来也。他来的很可笑,报子嘲笑说,“好笑,城围的铁桶似紧”,竟然“鬼门关上有人来”,“有秀才来打秋风”。天下秀才多是穷秀才,所以凡是秀才,军士都索性直称为“穷秀才”,他不怕死来此闯鬼门关找杜老爷,必是打秋风。

杜宝高兴地出来笑迎说:“忽闻的千里故人谁?”一看,见是陈最良,叹气说:“原来是先生到此。教俺惊垂泪。”

这陈最良,果然是个不晓事的书呆子,他也不问安,也不自己介绍一路来的情况,一开口第一句话就说:“老公相头通白了。”感叹三年不见,杜宝苍老了许许多多。他接连说的都是坏消息。杜宝听说这些消息,起初悲伤大哭,接着见大家都哭,他恼怒自己失态,拭泪道:“呀,好没来由!夫人是朝廷命妇,骂贼而死,理所当然。(谈则分析其心理:“因众将齐哭,恐乱军心,激为忘情之语,词义侃侃,能使闻者起敬。”)我怎为他乱了方寸,灰了军心?身为将,怎顾的私?任恓惶,百无悔。”钱宜曰:杜宝一心为国,行事“不悔,真是英雄。”

杜宝通过陈最良了解敌情,问知李全和妻子连席而坐。杜宝笑着说:“这等,吾解此围必矣。”他讲到这里,突然想到:“先生竟为何来?”陈最良回答:“老先生不问,几乎忘了。为小姐坟儿被盗,径来相报。”杜宝自然要问:“贼是谁?”那陈最良,在敌营中,害怕丢了性命,句句老实交代,全讲真话。面对自己的主人,他却句句假话:“道姑招了个岭南游棍柳梦梅为伴。”柳生本他自己引来,乃诿之道姑。

杜宝听后,一时未及辨别真假,感叹了一番。杜宝为人仔细,说话很有分寸,所以最后一句感念陈最良,说:“则可惜先生一片好心。”陈最良正好说明来意:“生员拜别老公相后,一发贫薄了。”杜宝叹气说:“军中仓卒,无以为情。我把一大功劳,先生干去。”他正好将离间敌方的任务交给陈最良完成。杜宝讲清这件任务的军事效用和陈最良立此功劳的好处,那陈最良还是胆怯地嘀咕:“送书一事,其实怕人。”

杜宝给他分析形势,为他打气,“陈先生,你志诚打的贼儿通。”由于陈最良在敌人处,害怕之极,句句讲真话,所以敌方不会怀疑他这次重返的动机。而“虽然寇盗奸雄,他也相机而动”,敌方虽然势力颇强,他们也要随着形势产生变化,而这次离间,将成功促成变化。陈最良还是畏惧苦难,杜宝点拨他,敌方放你出来,是要利用你,我们乘机可以反过来利用他。陈最良弄懂了杜宝的意思,所以出语轩举:“仗恩台一字长城(依仗着恩官退敌书信的绝妙文字),借寒儒八面威风。”陈最良也豪情满怀了起来,雄赳赳去敌营下书了。

上出写李全妻杨氏利用陈最良梢信,意图劝降杜宝,此出写杜宝借力陈最良带书,以间离李全与金邦,彼此斗智,两出戏成对,各有妙趣,意趣盎然。

本出描写杜宝闻知夫人遭难,又惊悉女儿坟茔被发,凄然垂泪,悲伤欲绝,却能公而忘私,振作意志对敌,突出了他为国忘家品格。又描写他设计劝降李全,智勇双全,故能不负皇命。

此出【玉桂枝】诸曲,词语本色,有元剧意味。朱墨本评语指出:“惟临川深于元剧,故时有此等语。”

第四十七出 围释

李全夫妇手拥重兵,故意围而不攻,其目的有三:一、即可保存实力,以免打硬仗而消耗兵力;二、又可养虎自重:消灭了面前的敌人,主子就不重视自己,还可能“狐兔死,走狗烹”,为其所灭,或者逼令攻打南宋,前途叵测;三、围着淮安,也许南宋为保此城,会有重金贿送。李全夫妇获知金朝“暗地差人去到南朝讲话”,正秘密会谈,心中更为狐疑。谈则指出:“心有所疑,凡事必多顾忌。李全只一疑心,便是纳降之本,不待番使怒时也。”

李全当今的处境是,一来怕南朝大兵兼程策应,二来怕北朝见责委任无功:真个进退两难。他待娘娘到来计议。

正在此时,北朝使者出使南宋回来,来到李全军营。李全等慌忙认真接待,没有想到使者借酒欺人,满口淫言秽语,调戏并欲占有杨娘娘。李全大怒,绰枪赶杀使者。这显示李全挚爱妻子,不容他人染指,李全的性格中尚有刚烈的一面,是他最后与金朝决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杜宝在淮安被李全数万兵马围困,既无援兵,又不能放弃此城,必须死守到底;他在束手无策之际,依旧保持头脑清醒、积极思维,故而在上出中杜宝对李全夫妇手拥重兵,故意围而不攻,已经看出端倪,并已想好一计,劝诱李全夫妇投降。

本出描写番使起意调戏到蓄谋玩弄杨娘娘的过程,层次分明地曲折表现了其心理、言语和动作,幽默有趣,充分显示了汤显祖的出众才情。老旦所扮番将与贴所扮通事一段科诨表演,尤其是“以番语作诨,非但新人听闻,亦为后讨毛克喇处得蕴藉也”,是作者极富艺术想象力的一个出色表演,既用于调剂剧情,有效取悦观众,同时番将之荒淫无礼,恰为杜宝间离李全、金邦所需,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

杜宝派陈最良前往游说劝降,给李全送上的劝降信。杜宝预知李全没有决策权,所以还“外密启一通,奉呈尊阃夫人”。

以陈最良这样的腐儒,充当战争和谈说客,竟然成功。看来荒诞无稽,其实这是作者以滑稽笔法针砭时事。《曲海总目提要》指出,记中李全及妻杨氏,实有其人。

汤显祖在本剧中所写的宋金战争,皆用游戏笔墨。宋高宗以后的南宋当局,对守卫缺乏深谋远虑,更缺乏恢复中原的雄才大略。研究宋史并颇有成果的汤显祖,痛心于此,在《牡丹亭》中有所表现。《牡丹亭》以游戏笔墨调侃手法,直接抨击人心:守卫者,没有援军,孤守危城,前途灰暗,只能用空头支票式(许诺的封赏皆是不可能实现的)的收买方法,引诱投敌者反水投降;而投敌者本为的是一己私利,今投其所好,以求一逞。这种胜敌方法,纯是儿戏。

但儿戏中也有深刻的真实因素。杨妈妈的确不是一般妇道之辈,其智商也远高于李全这草莽之辈,具有深心远虑。她提醒李全,大宋一贯以假招降、杀受招安者为能事。那李全还是不懂,他恼怒回答:“哎哟,俺有万夫不当之勇,何惧南朝!”杨娘娘怒斥:“你真是个楚霸王,不到乌江不止。”楚霸王有万夫不当之勇,不是照样吻剑乌江。杨娘娘指点丈夫走第三条道路:既不帮宋,也不反金,学习逃离吴越之争的范蠡西施,脱离宋金战争,出海远遁。

第四十八出 遇母

从本出开始,剧情又回到了描写杜丽娘的主线,黄竹三评论:临安客舍,母女相逢,二线合一,为最终大团圆先作准备。此出全力摹仿《琵琶记》,却又善于变化,令人不觉。

邹自振指出:《牡丹亭》全剧多于各出开篇处渲染环境气氛。本出江村小店,夜月灯黑,于特定环境中写母女相认,疑神疑鬼,情与境合,艺术上达到相当高的逼真度。

三妇评本的批语具体分析,描写母女相见,先作环境渲染,夜黑幽深,先作吓人之景,为其后惊见作埋伏。【针线箱】及其后【前腔】曲,写旅况凄凉,昏黑独处,极有情致,自是佳句。然后安排石道姑下场借油,让丽娘昏黑独处,令老夫人与春香乍见,惊疑不定。春香乱抛纸钱,而丽娘应声渐低,更增添可怖气氛,待到石道姑上场,明灯一照,诸人才稍觉胆壮。经石道姑说明真相,老夫人才抱女对泣,诉说离情。这种种描写,都符合当时境况。

老夫人来到临安,【月儿高】前半,谈则评论说:“苦境从乐境中形出,愈觉凄凉。”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说:“以乐境写哀,以哀境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后面【番山虎】第一曲合唱,谈则批道:“聚后诉说离情,眼泪都从欢喜中流出。”也是以乐境写哀,且正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言:“心中有泪,故笔下无一字不呜咽。”

最后四曲【番山虎】,由甄氏、丽娘、石道姑、春香分唱,“副歌”则四人合唱,人各有情,人各有戏,颇具匠心。

甄氏一支曲,诉说女儿亡故后的极度悲伤,把慈母悼惜爱女的肝肠寸断、神思恍惚、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摹写得淋漓尽致。

杜丽娘一支曲,诉说时候的凄凉,并对自己起死回生深表庆幸。

石道姑一支曲,向甄氏描述事情经过,把自己始而受骗、终而知情的来龙去脉,描绘地活灵活现。

春香一支曲,倾诉了对杜丽娘的无限深情,对杜丽娘的死而复生感到意外欣喜,特别对杜丽娘的美满姻缘深感欣慰。

可以说,这四支曲讴歌的都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亲人之间割不断的情感联系,是相依为命的人之间逐步加深情感沟通,是对生命的祝福,对青春的祝福,对爱情的祝福。

从辞采说,这几支曲都写得相当朴实,但表现力极强,正如茅,所评:“平平淡淡,自然当行,所以不可及也。”王骥德《曲律》赞美:“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第四十九出 淮泊

从此出到第五十五出《圆驾》全剧结束,共七出,是全剧的第五大段落,主要写柳梦梅、杜丽娘与杜宝的正面冲突。一连串的奇妙事件,使剧情越来越激烈,杜柳与杜宝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后推向高潮,高潮过后,全剧迅速结束。

此出是过场戏,仅是交代柳生赶到扬州寻找丈人扑空后,不畏艰难,一路感叹,直奔淮安前线。此时战事已歇,照理可以顺利与丈人相会,可是柳生却跌入新的困境。全出仅柳梦梅和店家两个角色,本应无戏可做,作者却能节外生枝,叙述柳生跌入新的困境,于无戏中写出活泼生动的情节,还颇有波澜,无疑是大手笔。

柳梦梅进入店中,饭吃不成,店住不成,反受店家许多奚落。店家的插科打诨,不仅妙趣横生,且与剧情的发展联系紧密。

从酒家口中,柳梦梅得知杜宝明日大开太平宴,他以为可以女婿身份取信酒家,那酒家不动声色,还假装大吃一惊地恭喜他,带他去读杜宝告示,告示最后特地宣告:“从无女*亲闲杂。”酒家说:“这句单指你相公。”情景幽默。那酒家不管闲事,深懂商人本分,所以尽管告示以“若有假充行骗,地方禀拿”结尾,酒家丢下柳梦梅就走,并不将他扭送官府。店家临走还说:“你看后面安抚司杜大花押。上面盖着一颗‘钦差安抚淮扬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安抚司使之印’,鲜明紫粉。相公,相公,你在此消停,小人告回了。”谈则分析说:“店主越说得精神,越见柳生之牢落。”

更妙的是这段描写,在不经意中精巧地伏下《闹宴》出柳生出其不意地被囚的根由。

柳梦梅落魄淮安,被店家驱赶,忽从淮地古迹生情,与古人韩信、漂母攀话一番,文情幽曲之极。柳梦梅以晋文公乞食,僖妻礼他;伍子胥文昭关乞食,相逢浣纱为例,下了一个令人刮目的结论:“看古来妇女多有俏眼儿”,还是女子多识人才。谈则及时提示:“意中含有丽娘在。”

最后,柳生只能在廊下宿夜,想到明晨没水梳洗,却看到下雨了:“(看介)好了,下雨哩。”谈则说:“冷语,比眼泪洗面更惨。”这个结尾是豹尾,有力写出穷途末路的英雄,不怕困苦、苦中求乐的精神境界。

本出虽是过场戏,曲辞依旧精心撰写,如【锦缠道】唱“败荷衰柳”,衰景却用绮语。

第五十出 闹宴

杜宝上场唱【梁州令】,看到万里云层衬托着大雁结队南飞,而自己“兵戈未许归,意徘徊(【昭君怨】)”,只能高倚层楼,泪眼望乡。此曲的风格与范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相同,既沉郁苍凉又雄浑排荡;他塑造的杜宝这个“穷寨主”艺术形象,也模拟范仲淹的处境和边功,更且范仲淹西北守边回朝,即升官至副宰相,此剧也写杜宝得到此职。

本出描写杜宝接着想到目前“虽有存城之欢,实切亡妻之痛”,感叹:“功名富贵草头露,骨肉团圆锦上花。”谈则批评他说:“此富贵人语。若不富贵,而但骨肉团圆,相对坐愁,正恐难为情耳。乃知‘但愿在家相对贫,不愿天涯金遶身’,亦是闺阁痴心语。”的确,元稹《悼亡诗》名句云:“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正在此时,柳梦梅受妻重托,破衣烂衫、蓬头垢面,前来寻认岳父,杜宝立即拒绝。柳梦梅在板房苦等,还怕进见之时,考一首《太平宴诗》,或是《军中凯歌》,或是《淮清颂》,且在这班房里等着打想一篇,正是“有备无患”。

此时,杜宝在太平宴上饮酒高会,自抒豪情。接着圣旨下,钦取杜宝还朝,同平章军国大事,任宰相之职,大家纷纷祝贺。

此时柳梦梅无人理睬,他要闯席,还受杜宝下人羞辱,他出手怒打,杜宝闻报,命中军官暂时拿下那光棍,3解到临安监候。

这个场面,幽默调笑,构思严密,情节发展自然而又能出人意料。尤其是对话精彩,五个“破”字,铿锵连声而又可笑;连打了九个半,还剩半个脸儿,可笑而又出彩。

此出柳梦梅与杜宝第一次正面冲突。柳梦梅三次求见杜宝:第一次,以女婿之名府门求见,杜宝以为是个穷画师来打秋风,便以“军务不闲”免见;第二次,柳梦梅在太平宴上告进,杜宝碍于群僚在席,不便发作,只下令驱赶;第三次,最后柳梦梅等了一天,冲席而进,杜宝气恼将他拿下,递解临安监候。剧情层层推进,曲折变化,合情合理,同时写出二人不同心态。还有二人不同的装束:杜宝“貂插首,玉垂腰,金佩肘”,柳梦梅“破衣,破帽,破褡袱。破雨伞,破画儿”,翁婿一贵一贱,形成鲜明对照。

此出杜宝所唱【梁州令】曲,气象万千,符合高官身份。柳梦梅所唱【金蕉叶】“穷愁客愁,正摇落雁飞时候”,一片衰飒之气,是穷秀才面目。所写皆秋景,人物地位、心态不同,所见迥异。

更妙的是此出杜宝两次说自己虽立下功勋,可惜已经白头。

此前,第四十里出《折寇》杜宝说:“满头霜雪为兵机”,晚年白头才有报国从戎的机会,这机会固然来得晚,也总算给他抓住了。

本出中,圣旨钦取杜宝还朝,任宰相之4,大家纷纷祝贺。而杜宝却感慨:“诸公皆高才壮岁,自致封侯。如杜宝者,白首还朝,何足道哉!”谈则说:“语极悲壮。然或生处太平,或未有遭际,何所立功?白首封侯,谈何容易。”钱宜则曰:“欢娱恨白头,故英雄得意亦泣也。”

此出最后众官祝贺杜宝“(【尾声】)则无乃丹青圣主求”,杜宝却苦笑着说:“怕画的上麒麟人白首”。谈则说:“位至极品,屡以‘白首’兴叹,后曲亦云‘浑不是黑头公人心不足’,大抵尔尔。”钱宜批得好:“人生不得行胸臆,虽百岁犹为夭,杜公可谓不负白首矣。”

杜宝已经三次说白首,下面还要说,其口气是自谦、自嘲、自得,三者相兼的一种人生感慨也。

的确,白首建功立业,如姜太公八十遇文王,不在乎年龄,而着眼于对国家对百姓的贡献。更何况青年建功业者,大多如韩信被杀、周瑜早夭,能尽天年者少,远不及虽然机遇来得晚,但却能享受白首高龄的人之“福禄寿”之全也。大器晚成,《老子》之教导,人生之哲理也。

第五十一出 榜下

本出是过场戏,外扮老枢密和净扮苗舜宾上殿禀奏,照应前面第四十一出《耽试》,并引出后面《索元》、《闻喜》、《圆驾》诸出,起了衔接前后情节的作用。

苗翰林见陈秀才,惊云“又是遗才报考”;王枢密云陈秀才“夹带一篇海贼文字,倒中得快”,语带奚落,是调侃文字,亦寓针砭。陈最良捧表上云:“先师孔夫子,未得见周王。本朝圣天子,得睹我陈最良,非小可也。”极写他得意之状,腐态可掬。

陈最良问柳梦梅籍贯,钱宜曰:“陈老问柳籍贯,本为劫坟而发,却内唱榜接下,不觉其突。”听苗翰林说柳梦梅还有家小,便怀疑他“和老道姑做一家儿”,亦合情理。末了告诉苗舜宾:“不瞒老先生,这柳梦梅也和晚生有旧。”话中有话,既留下悬念,又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本出虽是过场戏,作者的妙笔生花,甚有波澜,而且妙趣横生。

圣驾升殿,写作幕后:人物不出场,全用语言和声音塑造皇上听奏、下旨,笔墨简便,也省去不少人物,减少过场配角的演出时间,颇为高明。

第五十二出 索元

本出是过场戏,颇具喜剧色彩,科诨谐趣,场面热烈,加强了舞台的闹剧气氛。

军校一面寻人,一面调笑:“好笑,好笑,大宋国一场怪事。你道差不差?中了状元干鳖煞。”先寻到海南会馆,最后竟然寻到妓院,妓女王大姐说:“昨日有个鸡,不着裤去了。”众人在妓院竟然索性高呼:“找烟花状元,找烟花状元。”此类诨语,既用以调剂剧情,同时也讥讽当时妓院兴盛和书生嫖妓的社会丑态。

军校到处找寻状元,巧遇正在寻找柳梦梅的郭驼,就自然地把剧中的两路人物聚合一处。双方会合,于是,寻人队伍更显浩荡,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喜剧气氛。

本出的语言也生动而精巧。【香柳娘】及其后【前腔】二曲,每每从柳字生情,非常奇巧。

第五十三出 硬拷

此出写柳梦梅与杜宝第二次正面冲突。《闹宴》出,杜宝囚禁柳梦梅,是以为他“假充门婿”来打秋风;本出拷打,是因为问出柳梦梅开棺发墓,认定他是劫坟之贼。

柳梦梅当初被囚,准备提审之时,拿出画轴,让他“见了春容,不容不认”。《急难》出丽娘让梦梅将春容带在身旁时,认为这可以让父亲相信自己复活和柳梦梅的女婿身份。她绝未想到,效果适得其反,杜宝提审梦梅,一见春容,反而作为柳梦梅为劫坟贼的确实证据,严命拷打。

郭跎同军校继续寻找柳梦梅,他们不禁问道:“天上人间忙不忙?开科失却状元郎。”

这里又一次强调“天上人间”,“天上人间忙不忙”和聪慧的丽娘仔细又富有远见的安排反而令夫君陷于难以自明的困境,这都反映了世间人事的复杂,与事情的变化莫测。本出善于构思这样富有深意的情节,并借此把矛盾推向高潮,在这个过程中还鲜明地表现了杜宝迂腐固执和柳生的善良厚道,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本出的配角描写,也颇具功力:

狱卒搜括梦梅财物,抢去画轴,在世态描写上,揭示了狱中黑暗,在情节开展上,是故作曲折,另起波澜,顿生悬念。

郭驼发现梦梅被吊打,怒击平章,写出他护卫主人的忠心、穷乡僻壤百姓不知丞相威权的心理,与前面千里寻主的忠心相照应;平章吊打状元,被军校们发现,皆因郭驼认出声息,这是上出《索元》军校与郭驼相遇,会合共找柳生的情节相照应。

杜宝审理柳梦梅劫坟一案,暴露了他的智慧和才情的缺陷。柳梦梅提醒他:“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图画并不在坟中,不能作为劫坟的证据;而坟中的财物,柳梦梅身边并无,因此他并无赃物可以作证。

而当柳梦梅讲到“令爱现在”,杜宝竟然不重视“现在”这两个字的分量,竟然放过这个重要的线索,听而不闻。

后来柳梦梅介绍他救助杜丽娘复活的经过,杜宝坚守儒家不信鬼神的信念,坚决不信柳梦梅的陈述,谈则批道:“柳生又实实供招,杜老听之却似鬼话。”坚持认为他的一派鬼话。

柳梦梅已经确准是状元,杜宝则不以为喜,而是深觉奇怪,问柳梦梅:“怎生殿试了,不候榜开,来淮扬胡撞?”杜宝固执地认为女儿复活和招婿“乃妖孽之事”,必须“奏闻灭除”,杜宝坚持真理,反对邪说,为了真理而义无反顾地大义灭亲的坚定立场,表现了他正直清纯的优秀品格和刚毅坚强的性格。

柳梦梅被囚禁,无端坐牢,他为了杜丽娘而“包羞忍耻是男儿”,确是情种。狱官和狱卒索贿,柳梦梅让他们“尽行装检去便了,都与你去,则留下轴画儿”。他只重视画儿,其他皆可放弃的决绝态度,是钟情的表现。

后来横遭拷打,得知自己中了状元,不顾正被吊打,马上让郭驼“快向钱塘门外报与杜小姐知道”,可见他一心系于丽娘,钟情至极。

黄竹三评论此出曲词有优有劣。【折桂令】叙述发墓情由,曲白相生,本色当行,【沽美酒带太平令】揶揄老丈人,高华流丽,不让元人,均为佳作。但【雁儿落带得胜令】述说救活丽娘经过。过于直露,语多不雅,面对丈人,如此诉说,不合情理。

第五十四出 闻喜

此出交代郭驼报喜、军校传旨朝见,为下出《圆驾》作准备。

春香上场感慨小姐病亡三年,大家“时时痛他孤魂无靠。谁知小姐到活活的跟着个穷秀才,寄居钱塘江上。”春香因此而又感慨:“真乃天上人间,怪怪奇奇,何事不有!”这里又一次从“天上人间”的广阔境界观察问题,这是本剧的显著特点。

黄竹三赞誉杜丽娘上场诗“秋风吹冷破窗纱”四句,是绝好闺词,有中唐人风味。

谈则的批语赞誉杜丽娘“对春香【罗江怨】一曲,情致缠绵,觉灵犀一点,直通幽明。《还魂记》言情,至此始畅。”

春香与丽娘的问答,丫头憨态和贼老,丽娘的避而不答,不答而答,生动且灵动。

军校前来敲门,甄氏开门前后的动作和丽娘询问军校“斗胆相询,金榜何时揭?可有柳梦梅名字高头列?”动作和言语的细节描写,无不真实、生动而丰满。

这一出还有情节交代的作用。通过军校之口,让杜丽娘和甄氏知道柳梦梅和杜宝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第二天到金殿上就不至于茫然无所知,戏剧冲突也就便于展开了。

这是一出过场戏,本可几句台词即可打发,但是作者用“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创作精神,精细描绘,化平淡为精美。《牡丹亭》的过场戏都有这个特点,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第五十五出 圆驾

本出是全剧的高潮,也是全剧的结局。

此出写柳梦梅与杜宝第三次正面冲突。剧情发展到高潮,在激烈的戏剧矛盾中,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

杜宝坚决不认女儿,他先是“听说女儿成了个色精,一发恼激”,敦请陈最良题奏一本,劾奏柳梦梅系劫坟之贼,其妖魂托名亡女,不可不诛。

皇上要杜宝认女,杜宝觑见杜丽娘,恼怒地报告:“臣女亡已三年,此女酷似,此必花妖狐媚,假托而成。”面对柳梦梅,杜宝当面告发他:“此人欺诳陛下,兼且点污臣之女也。”

杜宝和甄氏相认后,丽娘哭呼“我的爹呵!”杜宝不理,还训斥:“青天白日,小鬼头远些,远些!陈先生,如今连柳梦梅俺也疑将起来,则怕也是个鬼。”

杜宝本是忠君报国的忠贞之士,但为了捍卫除灭妖孽的原则,竟然抗旨,始终坚持杜丽娘是鬼,绝不相认的立场,性格因偏执而发生了从忠君到抗旨的变化。

杜宝面对他曾经钟爱的女儿,父女血缘的天性毕竟也有作用,所以当他硬令杜丽娘“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杜丽娘闷倒时,他不禁惊呼:“俺的丽娘儿!”有了这个感情的曲折,杜宝最后还是头脑清醒地拒绝鬼可回生、人鬼成婚是妖孽虚妄的欺骗,这是难能可贵的。

柳梦梅本是老实敦厚的书生,他受尽了杜宝的折磨,直到上殿,柳梦梅依然遭到杜宝横加指责,硬说他是罪人,在皇帝面前,柳梦梅不得不反击,他的性格变得大胆和激烈,言辞也尖锐而满带讽刺:“小生何罪?老平章是罪人。”说他冒领平李全大功,实际上“则平的个‘李半’”,笑着揭穿他:“你则哄的个杨妈妈退兵,怎哄的全!”接着又揭示杜宝另一个罪名:“你说无罪,便是处分令爱一事,也有三大罪”:太守纵女游春,一罪。女死不搬丧,私建庵观,二罪。嫌贫逐*,刁打钦赐状元,可不三大罪?柳生从前一味痴语,至此牙慧异常,总因状元在身,不复更惧吊打,自然扬眉吐气也。杜宝承认第一、第二个罪,第三个则不予置理。

柳梦梅绝地反抗,敢于捋丈人的虎须,摸宰相的老虎屁股,场面幽默而可笑,柳梦梅自己也忍不住先笑了起来。他从老实和顺从发展到激烈和幽默,本出的描写自然而生动。

杜丽娘在宫门遭到卫士的呵斥,杜丽娘惊恐地感慨:“似这般狰狞汉”,“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宫门卫士狐假虎威、不耐烦平民的“上访”打扰,作者的讥讽之意,跃然纸上。

杜丽娘本来要与柳梦梅一起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原则,到金殿上,看到皇帝都相信了自己申述的事实,而杜宝竟然抗旨不从,还指责她不媒而婚,坚持要她与丈夫离异,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她大胆而毅然地放弃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以“再活之恩”为由,捍卫自己的自由婚姻权利。

杜丽娘坚决不从杜宝“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的要求,还为自己正确选择理想的夫君而自豪:“爹娘,人间白日里高结彩楼,招不出个官*。你女儿睡梦里、鬼窟里选着个状元郎,还说门当户对!爹爹,认了女孩儿罢。”杜宝坚持:“离异了柳梦梅,回去认你。”杜丽娘当场闷倒,可是杜丽娘宁可不做杜家女,也决不放弃柳梦梅,显示了她对父亲从全孝、顺从,转变为反抗的斗争性格。

陈最良面对这个复杂的场面,看到闻所未闻的死人复活、成婚,杜宝坚决不认女儿女婿,但神情狼狈的种种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滑稽幽默的景况,当杜宝申斥女儿:“青天白日,小鬼头远些,远些!陈先生,如今连柳梦梅俺也疑将起来,则怕也是个鬼。”这个迂腐死板的老头,也油滑起来,忍不住笑地,调侃说:“(柳梦梅)是踢斗鬼。”在杜宝全家争执,苦恼的百忙之中,他竟然好奇地寻机询问杜丽娘阴司的景况,尤其是秦桧死后在阴间的遭遇。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剧在最后一出,结合全剧的情节高潮,竟然能够完美地发展和转变男女主角杜丽娘、柳梦梅和最重要的两个配角杜宝和陈最良四人的性格,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

杜丽娘最后感动于柳梦梅对爱情的坚贞不屈,欣慰自己的幸福,凝结为全剧的最后一句唱词:“则普天下做鬼的有情谁似咱”。此句与《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结句一样,都点明了全剧的主旨,闪耀出民主自由思想的光辉。

本出作为全局的收尾,与他剧不同,情节繁复,波澜起伏,胜过他剧。而且又能收束明快简捷,非大手笔不能为。本出中,所有的角色全部登场,极为不易;忙中偷闲,作者让皇帝不登场,省却角色妆粉等许多麻烦,更省却皇帝登场、太监圆场的众多繁缛排场和动作。善于裁剪,是创作的基本原则,而要完美运用,非大家不可。

更奇妙的是,这个结尾,留下了令人难以决断的尾巴:

过去的学者,都认为杜宝只能屈服于皇帝的威权,认下了死而回生的女儿,承认了女儿自主的婚姻,因此是大团圆的结局,是“圆驾”了。

近年有学者,例如黄竹三指出:虽然皇帝下诏公断,杜宝仍不明确表态,因此,全剧收场,并未和其他剧作那样了结前案、团圆欢乐告终,而是夫妻父女,各不相让,存在着若干疑端。

著名戏曲研究家陈多先生认为,杜宝最后坚持拒认女儿、坚决反对女儿的自主婚姻,是反映历史真实的正确结局:

他(汤显祖)以为如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和“冯孝将事”、“汉睢阳王收拷谈生”等所给予的一帆风顺的结局,是不现实的。险峻的浊世绝不会让“爱好”天性轻易地突破社会制度、礼教等等的藩篱和本人的其他主观意念而取胜。他要把这一点告诉被《牡丹亭》诱发了“爱好”天性的天真而又可怜的善男善女们,于是就有必要不惜笔墨地展现一下(第一部曲)“想中缘”(为情而死的“想中缘”,着眼点在于表现人应当发掘、发展本身“爱好”的天性,有权享受它所带来的幸福;第二部曲“幻境缘”则是创造一个允许“想中缘”付诸实现的幻境,从而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汤显祖所理想的“爱好”天性在爱情方面得以实现的美好情景);在现实中将有何种遭遇。是为“浊世缘”的第三部曲。而最后再垫以有意不写“翁婿怡然”的团圆结局,而把矛盾保留在那里,供人思考如何才能解决的“尾声”。(陈多《杜丽娘情缘三境》)

这是陈多先生提出的精辟的新观点。我感到需要补充的是,杜宝不承认这个婚姻的极其重要的前提是,他还坚决不相信人世间有鬼能还魂、重新做人的虚妄故事。

我在《牡丹亭新论》中进一步指出:汤显祖一方面热情描写和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的生死之恋,另一方面提醒青年观众,这是浪漫的理想,虚构的故事,千万不要信以为真,更不能天真仿效。

【注释】

[1]黄竹三《牡丹亭评注》第三十六出短评。

[2]陈多《杜丽娘情缘三境》,《戏剧艺术》2002年第1期;叶长海主编《牡丹亭:案头与场上》,上海三联书店2008版,第12、20—2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