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待遇:夯实经济基础

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待遇:夯实经济基础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在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在讨论乡村教师职业情怀、职业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38]第三,建立统筹机制保障乡村教师待遇。

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待遇:夯实经济基础

日本韩国的教师不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还有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经济待遇。我国在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如何才能做到“让人羡慕”?最直接的做法不外乎大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在讨论乡村教师职业情怀、职业奉献精神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物质需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要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

第一,提高教育经费总体投入的比例。根据党中央的总体要求,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应到2020年至少达到GDP的4.5%,争取达到GDP的5%的目标;到2025年至少达到5%,争取达到5.5%乃至6%的目标。[37]只有提高了整体教育经费的比重,才能更有底气探讨教育经费分配的问题。

第二,提高经费中人员经费的比例。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乡村地区的硬件设施已经大为改观,有些学校甚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从低处填起来一个操场。现在乡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校舍、操场等硬件问题,更多的是教师等软件问题。正如吴恒所说:“教育财政投入方面见物不见人的状况要尽快改变”,“财政教育资金的投入很有必要考虑加大对人员经费的支出,包括教师的工资福利,以及涉及教师发展的相关领域”。又如庞丽娟提到,如果将乡村教师2400元左右的平均月工资提高到接近5000元,就有更多人愿意到乡村教师岗位工作。目前在实际运行中,财政性教育投入更多还是随着工程和项目下拨,要实现从硬件、设备投入到人的投入的转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38](www.xing528.com)

第三,建立统筹机制保障乡村教师待遇。省级统筹的乡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即尽可能通过上收教育事权,将地方基层政府负担乡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的责任逐步上移至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把对教师的工资福利支出采用专款的形式交由银行按月足额发放给教师。[39]地方基层政府无疑是最了解本地情况的,对于乡村教师的一系列诉求,他们常常感到“有心无力”,在财政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多分一杯羹”给乡村教育、乡村教师,就会引起来自其他方面的不满,而由省级统筹后就可以大大缓解这一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