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万物有灵观影响下的傣寨格局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万物有灵观影响下的傣寨格局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看来,傣族传统村寨是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影响下,由寨门、寨心、寨神庙、民居、道路、水井、寺庙、佛塔、菩提树、竜林等基本要素构成,按照一定的环境秩序组建而成。有的傣族村寨以枝叶繁茂的大树为寨神。

傣族生态文化研究:万物有灵观影响下的傣寨格局

一、万物有灵观影响下的傣寨格局

傣族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长期以来保持着百越族群干栏式住屋习俗。西双版纳的傣族在适应炎热潮湿的自然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依山傍地、坐山朝水及沿水而居的建屋地形。

傣族传统村寨最主要的特点为平坝临水而居,高脚干栏式竹楼民居,[1]原始宗教产物的寨门、寨心以及属于南传佛教寺庙和佛塔。具体看来,傣族传统村寨是在“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影响下,由寨门、寨心、寨神庙、民居、道路、水井、寺庙、佛塔、菩提树、竜林等基本要素构成,按照一定的环境秩序组建而成。各项要素都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例如,寨门,傣语称“木都曼”,“即从寨内通往寨外路口的结合部,设置寨门,一般仅是两根木柱之间托一横梁而已”。[2]寨门既是村寨抵御边界的标志,也蕴涵有原始宗教的色彩,是将生与死、人和“鬼”隔开的界限。寨心,傣语称“宰曼”,亦称“刚宰曼”,为一个村寨的灵魂所在,通常村寨中心地区埋入从山间或江里选取的大鹅卵石,周围再以竹笆、木桩围护。大树、土台也可当做寨心。(www.xing528.com)

这是摄于景洪市勐罕镇曼景诓村的傣族民居,依旧保留传统的干栏式风格[3]

西双版纳各地的寨心,在景哈仅见为立木桩,在景洪、勐捧、勐腊、勐笼、勐罕、勐遮以及孟连等地,立石、立木和植树都有,而且不少是将石深埋,其地表植树,也有中间立石四方又栽木桩,或立石同时植树的。在勐遮,寨心植树四株,一般用img16树,傣语叫“埋戈奄”,取其质坚不朽之意,孟连勐心栽植大榕树,几乎各寨的寨心都栽一株“鸡爪菜”,傣语为“埋帕贡”,其嫩叶可供食用。栽此树于寨心,有人口发达、财富兴旺之意。勐笼曼破寨的寨心栽有栗树、酸角树、黄桑树、波罗蜜树等。[4]这些大树有的枝繁叶茂、青翠欲滴,有的品质坚硬、四季常青,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傣族人民以此作为寨心,也昭示着村寨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每年傣历三月,要举行祭寨心活动,祈求平安昌盛。如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的勐旺大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虎日举行祭寨心活动,祭祀当日,各家各户都会携带米线、汤圆等食品前往寨心参祭。祭祀当天封寨,不许外来人员进入。寨神庙,俗语称“丢拉曼”,是村寨的保护神,每年祭祀两次,祈愿稻谷丰收和人畜平安。有的傣族村寨以枝叶繁茂的大树为寨神。新平县的每一个傣族村寨几乎都有寨神树,寨神常为最早建寨的寨主,当地傣族称之为“色旺”或“色曼”,人们相信他能保佑寨子兴旺,人畜安泰。傣族的村寨掩映在葱郁的树林之中,这些树林傣族称为“埋色曼”,意为寨神保护林。如新平县硬寨的寨神就是一株主干粗壮、枝叶旺盛的酸角树,村民视神树为神圣之物,严禁攀爬、摘枝,即使意外枯死,仍要保护。元江县甘庄坝曼弄寨的寨神是一株大榕树,每年春天属马的日子进行祭祀。这天全寨停止生产,上午通向寨外的寨门在三声土炮响后,就插上竹篾编的神器“达寮”,以示禁止出入。[5]傣族祭祀寨神十分庄重严肃,既表现出对祖先的感念,又保护了树木、绿化了村庄、美化了环境。祖先的灵魂依托在大树上,神树也就成了祖先的化身,傣族把对祖先和大树的尊重融为一体。傣族把供养人生命的水井视为福水源地,十分重视水井、井塔的修建。水井的建造优美别致,大多井塔上塑有大地女神“南妥腊妮像”。寺庙一般位于村头或寨尾,是傣族佛事活动的中心地,供村民进行各种赕佛和佛教传承活动。傣家竹楼围绕寨心辐射分散并融入林木之中,体现出傣族对热带气候地理条件的适应。村寨周围覆盖着大量竜林,体现了傣族灵魂不死的世界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