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历史的转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札记

世界历史的转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札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读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理论札记列宁说过,马克思的学说“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1]。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民族的解放,单独个人的解放,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完全一致的,共产主义胜利必须以世界历史形成为先决条件。历史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门学科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推动了各门科学的产

世界历史的转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札记

历史世界历史的转变——读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理论札记

列宁说过,马克思的学说“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1]。马克思创立他的理论,是从哲学批判和历史研究入手,在两者的结合中,得出了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进而以它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研究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深刻研究,作出了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深邃论述,认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而不断更新。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旧的生产关系,被适应于已发展的生产力的、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新的生产关系又会变成障碍并为更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演进。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2]。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断,它不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由同时存在的诸多民族组成。它们的相互关系怎样?这种关系由什么决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了论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3]。它表明,在生产力、分工、内部和外部的交往三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分工,分工必然引起交换,交换要有市场。生产愈发展,分工愈细,交换愈频繁,市场也日益扩大。商品的市场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各种生产的分工使各自的产品互为商品,并互为市场。可以说,没有生产就没有分工,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生产、分工、交换、市场,这是经济生活中的几个具有相互内在联系的部分,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是各民族各国家内部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物质基础,也是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纽带。离开了分工与交换,实际上就是离开了物质生活的生产,就是离开了历史活动的基础,就不能了解历史,尤其是不能了解世界历史。因此,研究分工与交换,同研究物质生活的生产一样,是研究历史的基础。

近代以前,各国各民族的经济基础都是以农为本,农业是当时整个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以农为本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闭塞性。交换(商业)是沟通闭塞的一个强有力因素,但在前资本主义的以农为本的时代,不论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社会,以交换农产品剩余和小手工业生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总是处于农本经济的附庸地位,这种商业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农本经济的闭塞。既然是农耕为主,商业比重有限,因而,商业作为沟通闭塞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闭塞状态具有世界意义的突破开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于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之间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使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建立起来。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带来世界性的“普遍竞争”,使得“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4],并使“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5],这意味着,开辟世界历史进程是和生产力的巨大解放连在一起的。“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6]

生产力、分工的发展,不断扩大的产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建立联系。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使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被卷入到世界交往大潮,从而促使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7]。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开始真正的世界历史。从此,各民族各国家的历史与世界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社会已不再被分割在狭隘的民族地域中发展,任何国家、民族、地区都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要受到世界基本矛盾发展的制约和规定,同时又影响世界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8]

马克思深信,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必然“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9]。资产阶级在开创世界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世界历史的形成又为彻底埋葬资本主义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民族的解放,单独个人的解放,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完全一致的,共产主义胜利必须以世界历史形成为先决条件。所以“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不仅为唯物辩证法史观和共产主义学说提出了理论上的论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从历史的高度观察重大事件把握事物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视野和方法,对于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的命运,对于认识科学技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门学科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推动了各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各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因此,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各门科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文科博士生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史学思潮”专题中,采用教师启发报告——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写学习心得的方式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个重要理论,贯彻理论、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着眼于从世界观方法论上培养学生观察国内国外重大问题的能力,认清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从深层次上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学生课堂讨论的发言和写的学习心得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注释】
(www.xing528.com)

[1]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