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画塔——解读岩画,揭示西夏时代的信仰符号

岩画塔——解读岩画,揭示西夏时代的信仰符号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密檐式岩画塔仅在石嘴山地区麦汝井岩画点上发现了一座。这方西夏文题记为岩画塔作了最好的脚注。岩画中突出了一群喇嘛塔,蒙语为“小擦擦”,或称“小浮屠”,受藏传佛教影响而制作的。无论在贺兰山还是中卫市大麦地都有岩画塔,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符号。这种泥塔、岩画塔可称“小浮屠”“相轮小塔”与藏传佛教有关,是法身舍利的一种。

岩画塔——解读岩画,揭示西夏时代的信仰符号

岩画塔

塔,高大者顶天立地,矮小者独领风骚。

贺兰山北山岩画中发现有许多岩画塔,这无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丝绸之路的骄傲与见证。塔,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植根于中华沃土之上。在贺兰山与北山岩画中发现的塔的形象,时间不会很早,大致产生于西夏时期,因为一般在岩画塔的旁边多有西夏文题记。还有西夏时期可以说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皆信奉佛教,是一个佛教的王国,有佛教寺院,一般有佛塔。因此,西夏时期的岩画塔、石刻塔、西夏题记在贺兰山与北山多有发现。

在贺兰山与北山岩画中塔的形制一般有三种。

岩画塔

其一是密檐式的,塔身呈尖锥六面形,底座大,向上一层比一层小,有钻尖形塔刹。这种密檐式岩画塔仅在石嘴山地区麦汝井岩画点上发现了一座。宁夏西夏时期留存至今的密檐式古塔有贺兰县金山乡的拜寺口双塔,1986年自治区文管会在维修中发现有西夏时期的文物佛像、绢纸花、木花瓶木雕上乐金刚双身像等以及西夏文题记,尤其是塔刹底座转角处的力士雕像几乎同西夏陵区出土的石座力士雕像别无二致。(www.xing528.com)

其二是方形楼阁式塔,在中卫北山大通沟岩画中发现一座,岩画塔为五层方形,塔刹为宝珠顶,同西安市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十分相似,为方形,底层大,向上逐渐收分。岩画方塔制作十分简陋,每层凿为门字形相叠相成,但仍不失古塔神韵。在此岩画塔左上方发现一个西夏文——佛字。这方西夏文题记为岩画塔作了最好的脚注。西夏方塔在贺兰县拜寺口内有一座,现已毁,后经清理发现有西夏佛经、泥制小塔等。

韭菜沟岩画位于石嘴山市西北武当庙附近,这里山势雄伟、风光优美,岩画分布于山沟两侧岩石上。此岩画原来在一块完整的巨石上,不知何故被掀翻在地,造成部分岩画损伤。岩画中突出了一群喇嘛塔,蒙语为“小擦擦”,或称“小浮屠”,受藏传佛教影响而制作的。佛教徒认为,广积善德,可得福报,可以成佛,如果建造的塔越多就越得好报,将功德无量。虽然家穷又住在大山之中,在石头上刻塔也一样如同实地建塔一般广积善德,于是便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岩画塔。在塔林中还有许多羊只悠闲地吃着草,表现了一幅平和宁静生活。西夏人崇尚佛教,因而佛教影响无处不在,岩画塔也就应运而生。无论在贺兰山还是中卫市大麦地都有岩画塔,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符号。

北韭菜沟岩画·塔与羊(130×160)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其三是最多见到的喇嘛式岩画塔,这种塔有呈圆柱形、葫芦形、平面呈三角形、平面呈梯形等,一般塔刹有钻尖顶或宝珠顶。这种喇嘛式岩画塔,在中卫北山多有发现,其次在青铜峡岩画中也有发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青铜峡砂石梁岩画中还有人跪在地上向佛塔顶礼膜拜的情况。这么多种的喇嘛式岩画塔极大的丰富了塔的形制。一般说来,这种岩画塔,蒙语称“小擦擦”,同西夏时代塔的塔刹相似,真正在实体塔中还找不到更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是喇嘛塔的变体。其实,岩画中的塔与宁夏青铜峡108塔,贺兰县拜寺口双塔、方塔,贺兰县宏佛塔出土的模制小泥塔十分相似。西夏时小泥塔仅拜寺口方塔就出土多达5000个,一般人们把小泥塔或供于家中,或外出放在怀中,可以随时敬奉,并且把“小擦擦”凿刻在山石上,这些都是他们敬佛的一种心意,同时也把他们敬佛的虔诚之心、善良之意铸进了难以磨灭的石头。宁夏一般出土的泥制“小擦擦”高3~5厘米,《元史·释老志》载:“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作擦擦者,或十万二十万以至三十万。”无怪乎一次出土5000个。这种泥塔、岩画塔可称“小浮屠”“相轮小塔”与藏传佛教有关,是法身舍利的一种。人们认为刻制一塔如同建造一塔,积一大德,刻制的越多,得到的福也就越多,所以在岩画塔旁还有西夏福字的题刻,举手之劳可以得好报,何乐而不为!所以在山石上就自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岩画小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