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岩画文字:揭示北方岩画之美

贺兰山岩画文字:揭示北方岩画之美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贺兰山巍峨壮观,环境优越,是古代游牧民族理想的狩猎和游牧场地,在这里先民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畜牧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同时在山石之上凿刻了许许多多岩画。这些北地黄河岩画就是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然而,在我国诸多岩画中,贺兰山岩画、阴山岩画、红山岩画、阿尔巴斯山岩画等我国北方岩画更是美不胜收。岩画拼图文字就是按照汉字的表意规律进行拼图。从以下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贺兰山岩画文字的精彩。

贺兰山岩画文字:揭示北方岩画之美

贺兰山巍峨壮观,环境优越,是古代游牧民族理想的狩猎和游牧场地,在这里先民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畜牧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同时在山石之上凿刻了许许多多岩画。这些岩画是他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从多方面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美好愿望以及炽热情感。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补历史记载之缺,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直观形象的资料,其信息量之大,超过了已有的文字记载和传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千万年来,先民们以创新和开拓的精神,用岩画这个独特的语言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感情,表达他们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可以说,岩画是文字产生之前最系统地记录人类生产活动的载体,所以,我们又把岩画称之为“石头书籍”和“历史档案”。它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经济形态、文化艺术和思想意识,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描绘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面貌,是人类文明历程的图解。从艺术的角度讲,岩画可称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始于史前,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涉及遥远时代的许多方面,有乡风民俗,有狩猎游牧,有天神地祇。从生活的角度讲,岩画是一部史诗,是一部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岩画是画,是史,是一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壮丽篇章。在岩画的海洋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并产生许多联想,大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

我国不但有古老的岩画,而且是最早记录岩画的国家。公元6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游历了黄河之后,发现并记录了黄河流域的岩画,如《水经注》记载:“……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这些北地黄河岩画就是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这些人类瑰宝“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是中华土地上长出的艺术之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走出山林,开辟了新的天地,逐渐从狩猎、采集社会转向农业社会,岩画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然而,岁月虽无情,但艺术永存。中国岩画在沉睡千年之后终于苏醒了,如今不仅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了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新宠,由过去的“鲜学”变成了“显学”,已经成为研究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领略过如油画一般光耀千古的欧洲洞穴岩画,领略过非洲岩画各式人物的身影,领略过澳大利亚岩画千奇百怪的神灵的形象,领略过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优美岩画。然而,在我国诸多岩画中,贺兰山岩画、阴山岩画、红山岩画、阿尔巴斯山岩画等我国北方岩画更是美不胜收。从历史的角度讲,可以透过岩画的面纱,看到古代的自然环境,感受古代人文情怀,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先民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和对生活的歌颂和热爱之情。

岩画是一座文化宝库,是人类创造的以岩石为载体的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岩画中的形象、符号、图画是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具有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岩画开创了人类艺术、文明、文字的先河。岩画的文化底蕴深厚,反映了万年前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早期的“百科全书”。岩画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岩画是我们认识、了解万年前历史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岩画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开创了用直观的图画艺术形象、抽象符号及符号与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表达信息的先河。岩画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岩画从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表达了人们的感情思想和愿望,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表现了狩猎、采集、游牧、歌舞宗教战争、自然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有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巫术信仰、生殖崇拜、民族风情等社会意识形态。岩画反映了激情澎湃的生活和真情实感,具有十足的艺术感染力。岩画囊括了万年以来人类为生存而奋斗的各种信息,譬如贺兰山那些形形色色的人面像岩画,虽然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描绘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对现实与充满幻想的人、神、巫、天、地等形象的演绎。

岩画博大精深,是一本集文化、艺术、历史于一身的“百科全书”,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岩画物化了人类的思想意识,孕育了审美的萌芽和情趣

岩画拼图文字就是按照汉字的表意规律进行拼图。这种拼图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按照图画的形态进行拼对连接,使之服务于表意的功能,从而成为一个词组和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汉字就是由拼图构成,只不过是由繁到简罢了。

可以说,汉字的前身就是拼图文字,拼图文字的产生为汉字的诞生打下了基础。总之,岩画文字、甲骨文、汉字是一脉相承的拼图文字,许多相似的图形与结构表明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以下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贺兰山岩画文字的精彩。

图1:画面宽13厘米、高15厘米,凿刻制作。此图由3个图画组成,叙述了氏族争夺土地、人口、牛羊的画面,一方战胜了另一方,取得了胜利。这是关于征服的记录,也是关于胜利的记录,更是关于臣服的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岩画专家高嵩、高原父女解读其为华不注大帝共工与其妻犬姬婚媾的史实。[1]我们都认为是岩画文字,有了共同的语言,只是解释不同。

图1 臣服

图2:画面宽21厘米、高35厘米,凿刻制作。此图表达的意思是狩猎后用羊进行祭祀

图2 用羊祭祀

图3:画面宽34厘米、高31厘米,凿刻制作。此图记录了奇异的天象。

图3 奇异天象

图4:画面宽12厘米、高12厘米,凿刻制作。此图左边为羊,右边为蛇,代表羊图腾部落与蛇图腾部落在进行一次平等的协商,并且达成了协议。

图4 羊与蛇对话

图5:画面宽11厘米、高14厘米,凿刻制作。此图右上部为一只羊,左上部为一个人面,其中部为“S”形符号,似蛇形,下部为一横杠符号。这是一组图画与符号组合的符号文字,描述了危险的牧场生活。

图5 注意危险

图6:画面宽18厘米、高27厘米,凿刻制作。此图上部似“同”字,下部为流水图画,可能是关于向上天祈求雨水的记录。(www.xing528.com)

图6 祈水

图7:画面宽93厘米、高88厘米,画面向南,磨刻制作。是神话图式,人面兽身,《山海经》中多有记述,属早期岩画作品。

图7 人面兽身

图8:画面宽48厘米、高137厘米,画面向南,磨刻制作。此图说明此地属于手印者所有,或两个部落为土地、牲畜发生争执时由神灵裁决,或具有契约的性质。

图8 神灵裁决

图9:画面宽28厘米、高20厘米,画面向南,磨刻制作。这是一幅关于狩猎的纪实性作品,右上部的太阳表示太阳东升,说明先民已有了时间观念。同时,代表此时打猎正逢时。

图9 早上狩猎

图10:画面宽17厘米、高34厘米,画面向南,磨刻制作。人的头部有一只北山羊,表示人对羊的崇拜,这是羊图腾崇拜的典型作品。

图10 羊崇拜

图11:画面宽42厘米、高52厘米,画面向南,磨刻制作。这是关于部落战争的描绘,是人们为争夺牲畜而发生的战争。

图11 部落战斗

图12:画面宽56厘米、39厘米,画面向北,磨刻制作。这是一幅具有神话含义的作品。《五运历年记》云:“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左眼睁,右眼闭,是指白天黑夜的轮回。古人将眼睛与日月相联系。道理很简单,谁都知道睁着眼睛可以看到事物,而闭上眼睛就如黑夜什么也看不到了,以此类比,体现了远古人民的智慧。

图12 昼夜之变

图13:在贺兰山驴尾沟南侧高达几十米的山崖上镌刻着四个竖写的岩画文字,宽25厘米,高60厘米。在如此高又如此难攀登的山崖上镌刻4个大字,无疑是一篇宣言书或告示、声明,意义非同一般,但至今仍无法解读。

图13 驴尾沟岩画文字

其他贺兰山岩画文字见图14。

图14 岩画文字例证

从以上图画可知,一是岩画作为原始艺术,不仅表现了原始人的生活和感受,而且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外部世界。二是图画与符号组合表意更丰富。这种既有具象图画又有抽象符号的描绘生活场景的岩画,应该是岩画由图画到抽象符号文字的过渡时期。在大麦地岩画中存在这种图画与符号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的精彩篇章。图画与符号相互补充、相互交织的形态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文字的发展是先有图画,然后才有了图画与符号配合,即由繁到略繁,最后达到实用、简约的目的,不可能由繁一步到简,其间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期就是图画与符号相搭配、相糅合的阶段。

【注释】

[1]高嵩、高原:《岩画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历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