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反腐立法:王朝命运

先秦反腐立法:王朝命运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帝辛极度腐败,导致身亡国灭,成为千古笑料。各级官员兢兢业业,自觉与违纪违法划清界限,以至于刑法束之高阁,长达四十余载。各级官员贪赃枉法,顶风作案,令周穆王头疼不已。周穆王赶紧命令吕侯为反腐立法,这就是著名的《吕刑》。《吕刑》为司法人员办案划下红线,不得有“五过之疵”。周穆王为后世开了一个先河,依法反腐。秦律规定,贪赃同盗。可是秦律规定,即使受贿一钱,也要判处黥城旦。秦律的判处直截了当,就是行贿罪。

先秦反腐立法:王朝命运

由于史料的缺乏,贪污腐败起源于何时尚未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贪腐与政治相挂钩。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的萨缪尔·亨廷顿一针见血,腐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和财富的交换。历史学家翦伯赞更是直截了当地下定义,贪污是统治阶级的职业,并认为这种职业就发轫于殷商时期。

可见,贪污腐败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夏朝时,启在位期间马马虎虎。太康上台以后就不行了,这位爱打猎不爱江山的昏君很快地就把江山拱手让给了外族人后羿

太康之弟仲康虽然登上了王位,但充其量也就是个后羿的玩偶。朝政混乱不堪,官员们各行其是。由于天文官羲和玩忽职守,吃酒误事,竟然忘记了向中央汇报日食。在那个年代,观测天文异象可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啊。

国家这么乱,贪官污吏们趁机浑水摸鱼,能抱走几坛酒就抱走几坛酒,能摸几个铜板就摸几个铜板。因为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才让他们侥幸逃过了历史的清算。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成汤灭夏之后,吸取末代夏王桀腐败亡国的教训,颁发了一部法律——《汤刑》。后来商代“五朝元老”伊尹引用了《汤刑》有关条款,将当时腐败之风总结为三类,以告诫文武群臣,“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墨刑,具训于蒙士。”—在宫中纵情歌舞,饮酒作乐,称作巫风。贪恋女色,沉迷游猎,称作淫风。诬蔑圣贤,背逆忠言,疏远德高望重的长者,亲近顽劣愚蠢的小人,称作乱风。这三种腐化之风有十种过失,如果公卿大夫随便染上一种,家庭必然衰败;国君随便染上一种,国家必然灭亡。为官不纠正不良的作风,就要被处以“墨刑”(脸上刺黑字)。这些记载出自《尚书》中的一篇《伊训》,堪称历史上最早的惩腐条款。

殷商的国王们整天忙着迁都搬家,文书档案散落殆尽,甲骨文上的零星记载,让后人无法一窥当时反腐的详情。但是西汉太史公在《史记》中提及到殷商末期的腐败情况,盘庚迁殷之后,国家曾经鼎盛一时,出现了武丁之治,但是帝甲“淫乱,殷复衰”。帝甲之后,殷商逐渐走下坡路,直至灭亡。末代商王帝辛(纣王)的荒淫腐败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沉湎酒色,“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奢华无度,荒淫糜烂,“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巨贪大腐当道,帝辛重用的都是那些蝇营狗苟、贪利善谗的奸佞,如费仲、恶来等。

周朝奠基者——西伯周文王由于受到崇侯虎的诬蔑,被囚禁于羑里。周人闳夭等大臣为了拯救西伯,搜集有莘氏的美女、骊戎族的好马、还有熊等稀有动物,通过费仲行贿帝辛。帝辛大喜,就毫不思索地释放了西伯。这就是有史记载的第一次重大政治贿赂事件。帝辛利令智昏,头脑发热,纵虎归山,终于在血流漂杵的牧野大战中,绝望地登鹿台自焚。帝辛极度腐败,导致身亡国灭,成为千古笑料。

西周立国之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很在意老祖宗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担心重蹈殷商覆辙。于是从软硬件上下功夫,不但卜都定鼎,而且制礼作乐,建立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以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西周初期几个周王按照周公的既定方针办事,的确干得很出色,政治清明,从上到下,清正廉洁,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各级官员兢兢业业,自觉与违纪违法划清界限,以至于刑法束之高阁,长达四十余载。

到了第五代君主周穆王时期,西周立国恰好一百年,由于承平日久,官场渐渐滋生腐败。周穆王又忙着西游昆仑山,结果他从西王母那儿回来一瞧,不得了了。各级官员贪赃枉法,顶风作案,令周穆王头疼不已。如此以往,恐将辜负了周公的教诲。周穆王赶紧命令吕侯为反腐立法,这就是著名的《吕刑》。《吕刑》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堪称当时反腐倡廉的利器。

《吕刑》为司法人员办案划下红线,不得有“五过之疵”。所谓的“五过之疵”就是指办案人员可能存在的五种徇私枉法行为:

惟官——办案人员与涉案罪犯是同僚。惟反——诱逼、敲诈涉案罪犯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办案人员与涉案罪犯是亲属。惟货——办案人员向涉案罪犯索取贿赂。惟来——办案人员暗中私通涉案罪犯。

周穆王的态度很明确,谁触及这条红线,谁就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其罪惟均,其审克之)。后人有理由相信,头悬利刃,恐怕那时谁也不敢以身试法。

周穆王为后世开了一个先河,依法反腐。之后东周各诸侯国竞相仿效,晋、齐、楚、秦等。从保存下来的文献来看,做得最好的当属秦国。湖北云梦泽睡虎地秦墓挖出的《秦律十八种·法律问答》,让我们得以一窥战国时期秦国反腐的究竟。

有一条说,“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秦律规定,贪赃同盗。非法窃取公共财物,也就是监守自盗,以贪污罪处理,按盗窃罪来量刑。

秦律对行贿罪的处分尤加严厉,“通一钱黥城旦罪”。那时候一钱的购买力有多少,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十块钱。可是秦律规定,即使受贿一钱,也要判处黥城旦。就是脸上刺下墨字,让他服筑城劳役四年的有期徒刑。有人贿赂你十块钱,一旦东窗事发,就判个四年的苦劳刑罚,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法律问答》还特别提及两条对行贿罪的惩罚规定。

其一,“邦亡来通钱过万,已复,后来盗而得,何以论之?以通钱。”——偷渡出境的人向国内官员行贿一万钱,不过得到了宽恕。但是后来又溜回国犯了盗窃罪,被抓住了该怎么量刑?秦律的判处直截了当,就是行贿罪。(www.xing528.com)

其二,“知人通钱而为藏,其主已取钱,人后告藏者,藏者论不论?论。”——明知某人行贿,代管钱财。主人把钱财取走了,但是后来有人告发代管者,代管者该不该判刑?判刑呗!只要跟行贿罪打过擦边球,对不起,一律严惩不贷。

可见秦国统治者对贪污、行贿的腐败行为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春秋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纷争不已。西陲偏远的秦国,日后为什么能够吞并东方六强,一统天下?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依法反腐的最典型案例当属晋国太傅羊舌肸诛杀羊舌鲋。

羊舌一族,在晋国朝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羊舌肸的老爹羊舌职做过晋国中军尉之佐(相当于国防副部长),有赤、肸、鲋、虎四子,均在国中担任要职,晋人称之为“羊舌四族”。当时的中军尉是四朝元老祁奚,祁奚退休离岗之际,做了一件千古传颂的美事——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祁奚先推荐有杀父之仇的解狐继任中军尉,可惜解狐来不及上任就死了。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解狐,一仇一亲的,令晋悼公大跌眼镜。不久,羊舌职也死了,祁奚就推荐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做祁午的副手。

羊舌肸在晋国是红得发紫的大人物,他当过晋平公的老师。晋平公即位之后,赐封羊舌肸为太傅,算得上晋国的元老。羊舌肸因其品德高尚,与郑国的国相公孙侨(子产)并称侨肸。

羊舌鲋是羊舌肸的异母弟,也是晋国数一数二的人物。公元前529年七月,晋昭公在邾南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甲车多达四千乘。羊舌鲋担任代统帅(摄司马),身披金灿灿的甲胄,在众多的诸侯面前风光一时。

第二年,两个投奔晋国的楚国贵族之间发生了一件土地纠纷。当时晋楚形势类似于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国内一出乱子,大臣就躲到对方去。楚国内乱时,贵族雍子逃到晋国去避难,晋侯把鄐(今河北邢台)赐给他。后来,楚国另一贵族申公巫臣拐走春秋第一淫女夏姬,也跑到晋国去。晋侯又把鄐割出一小块地盘,称为邢,给申公。申公的儿子就成了邢的主人,号曰邢侯。但晋侯在封地时留下了一笔糊涂账,鄐与邢之间界限不清。雍子因而跟邢侯争吵不休,多年不得解决,最后两个冤家把官司打到晋国执政韩起跟前。

这时候,大法官士弥牟出使楚国,羊舌鲋暂代其职。韩起就把断案的事交给了羊舌鲋。羊舌鲋仔细审案之后,发现过错在雍子。雍子听说羊舌鲋是个好色之徒,心下一横,将自己的美貌女儿贿赂给羊舌鲋。

如果此时羊舌鲋能够秉公办案,多年的纠纷马上平息。孰料羊舌鲋抱得美人归,态度急转,改判处邢侯有罪。邢侯怒从中烧,一不做二不休,宣判之时,当庭把羊舌鲋和雍子剁成两半。这一起由性贿赂引发的人命案,惊动了晋国朝野。韩起登时傻了眼,三个人该怎么定罪?赶紧跑去问元老羊舌肸。

羊舌肸搬出《夏书》,夏朝留下来的一部经典。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昏、墨、贼,杀。”传说这是夏朝大法官皋陶制定的一条刑法。羊舌肸依据皋陶的刑法,做了最后的判决:羊舌鲋、雍子、邢侯“三人同罪,施生戮死”。雍子知法犯法,企图以性贿赂霸占他人的财产,这就是《夏书》所说的昏;羊舌鲋执法犯法,贪污腐败,这就是《夏书》所说的墨;邢侯犯了故意杀人罪,这就是《夏书》所说的贼。请按照皋陶的刑法立案。韩起就下令将邢侯处以死刑,雍子与羊舌鲋戮尸于闹市。

从此,贪污腐败罪有了一个新的代名词,墨。意即贪污不廉洁,下黑手掠夺不义之财。贪腐分子的实质就是一块脏兮兮的黑炭。对待贪腐分子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在处决贪腐罪犯上,战国中期的齐威王绝对算“心狠手辣”。

齐国阿大夫(今山东阳谷的父母官)是个不折不扣的腐败分子,鱼肉百姓,贿赂朝官,欺上瞒下,为了升官发财,无所不用其极。结果逃不过齐威王雪亮的双眼,被扭送到临淄训斥一顿。

齐威王说,寡人把你派到阿去,这几年混得不错啊!寡人身边的随从都把你捧上天。寡人暗地派人去阿体察民情,却发现田野一片荒芜,老百姓面黄肌瘦。之前赵国侵犯鄄,你见死不救。卫侵占薛陵,你视若无睹。可为什么寡人身边有那么多人为你唱赞歌?明明是你沽名钓誉,暗中行贿。

训罢,齐威王杀鸡儆猴,下令将阿大夫和那些受贿的官员,下饺子似的,一个个扔进油锅,登时煮的皮开肉烂。看得朝中大臣浑身颤抖,谁也不敢再贪污腐败了。齐威王的铁血反腐很快就收到奇效,齐国大治,国力鼎盛,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齐威王自称为王,号令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像齐威王那样实行狠字当头的反腐政策毕竟罕见。绝大多数统治者尸位素餐,贪婪成性,腐败事例,数不胜数,令人怵目惊心。老百姓们困苦不堪,《诗经》里就有《硕鼠》和《伐檀》等诗篇,那些都是老百姓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可恶的大老鼠啊,你们什么时候才会灭绝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