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学校乡村伦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法

农村学校乡村伦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学生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要求不同,应有针对性设置伦理课程。乡村伦理课程应该包含乡村情感、乡村知识和乡村实践三部分。“乡村知识”是乡村文化的概括性认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人情伦理、风俗习惯。乡村伦理课程的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三点。这些现象促使学校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乡村伦理、乡村文化的重任。

农村学校乡村伦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法

所谓乡村伦理课程,是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背景、农村德育需要及伦理维度等将农村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编写成教材。农村学校的伦理课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以地方传统文化、伦理、和习俗为依据,并不适合所有农村地区。因此,农村学校应作为乡村伦理课程的开发主体。课程的设计目标与内容也应基于农村学生。

要在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实现乡村伦理价值的回归,可在德育教材中增加乡村伦理的内容,还可以单独设置一门课程教授学生乡村伦理。农村学校具有自主开发课程开发天然优势,农村的社会环境为课程开发提供了一手的资源和天然的实践场所。因此,农村学校自主开发乡村伦理的课程来凸显乡村特色,创设接近农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乡村伦理、乡村文化的熏陶中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成长。

(一)乡村伦理课程的基本内容

乡村伦理课程要关注农村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培养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了解学生心理动态,设置主题型的教学活动,探索道德教育的意义。乡村伦理课程内容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阐述。

从纵向来看,乡村伦理课程的设计以农村学生的成长历程为基准,涉及的每一个主题、每一个环节都应和农村社会对学生的道德需求保持一致。乡村伦理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它应与农村学生的成长历程相关。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学生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要求不同,应有针对性设置伦理课程。同时,乡村伦理课程的内容不是对农村伦理进行整体性概括,也非简单的浓缩,而是要从农村学生具体的道德要求出发,要适合农村学校中道德教育活动。

从横向来看,乡村伦理课程源于乡村生活,其内容应紧贴乡村实际。乡村伦理课程应该包含乡村情感、乡村知识和乡村实践三部分。“乡村知识”是乡村文化的概括性认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乡村文化、人情伦理、风俗习惯。“乡村情感”是对乡村认知后的一种情感升华。乡村情感的培养既包括热爱乡村的情感,也包括对乡村伦理中人情伦理的培养。“乡村实践”是培养学生具有参与乡村建设的意识和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道德实践是检验道德教育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的结果是在一定的观念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但道德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行为来检验。乡村伦理课程和乡村道德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消化道德观念,培养言行一致的有道德的人。

(二)乡村伦理课程的目标定位

乡村伦理课程作为农村学校德育课程的补充,其主要课程对象是农村学生。因此,乡村伦理课程应该忠实于服务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抓体验,真正关注农村学生的道德发展与情感诉求,关注乡村文化和乡村伦理的传承与发展。乡村伦理课程的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三点。(www.xing528.com)

1.要忠实于乡村生活

实施德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农村学校的德育课程关注农村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与生活情境。乡村伦理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背景为基础,德育课程的内容设置要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乡村伦理课程要关注农村社会和农村学生所处的道德情境,以农村生活为背景设置教学案例,进行活动课程的编排,开发综合性的教学课程。

2.以生活德育为基本形式

新课程改革中,德育课程立足生活,这已是当前农村学校德育的共识。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目的是突出生活和教育共生共存。教育孕育于生活当中,生活处处皆教育。学生的道德养成是生活行为的一种,道德的养成必须依托生活情境。农村学校的德育定位是生活型,确保德育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乡村伦理课程要从农村学校的现实处境出发,从农村学生道德的需求出发进行课程设置。

3.要注重乡村伦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伦理和乡村风情是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乡村学生和城市文化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农村学校的德语课程城市化,留守儿童现象又使家庭教育的作用渐渐淡化,乡村伦理和乡村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渐渐弱化。这些现象促使学校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乡村伦理、乡村文化的重任。乡村伦理课程以农村特有的风土风情、乡村伦理作为课程内容,目的是传承并发展乡村伦理和乡村文化,提升农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乡村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