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代渡口管理与交通工具

商代渡口管理与交通工具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殷商时期已经开始实施渡口管理。这就是说,有一个名叫“亚”的官员,准备从名为“祭”的渡口渡河,到名为“茧”的地方去传达命令,经过渡口管理人员3次占卜之后,才允许他携带行李包裹登舟而去。由此可见,商代的渡口已经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其中就有占卜吉凶的制度规定。由此可见,商代的渡口已经开始从黄河流域深入到长江南北。据史料记载,商代的渡口不仅备有舟船、木筏,而且还有一种被称为“囊舟”的交通工具。

商代渡口管理与交通工具

殷商时期已经开始实施渡口管理。《尚书》有所谓“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263〕,“大会于孟津”〔264〕。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津,水渡也”,就是渡口。殷商甲骨文卜辞中记有“丁未卜,贞亚勿往茧,在兹祭。贞勿呼涉河。贞勿呼伐,舟惟橐(tuó)(行李袋)用”(《安明》695)。这就是说,有一个名叫“亚”的官员,准备从名为“祭”的渡口渡河,到名为“茧”的地方去传达命令,经过渡口管理人员3次占卜之后,才允许他携带行李包裹登舟而去。由此可见,商代的渡口已经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其中就有占卜吉凶的制度规定。

2001年10月,江苏无锡市修建“锡(锡山市)澄(江阴市澄江街道)高速公路”时,发现位于江阴市云亭镇的“佘城文化遗址”,其城垣“南北长800米,东西宽约500米,面积近40万平方米”〔265〕,“该城的年代跨度较大,早到夏商,最晚的到西周早期”〔266〕,现已“探明在东北部和西北部有两处建筑群,还探得水城门及码头〔267〕,被视为3 600年前的“江南第一城”。“佘城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解开了“商不过江”的历史疑团,而且表明夏商时期的江南水乡已经开始构筑城市,同时揭示出江阴古渡口的文化风貌。由此可见,商代的渡口已经开始从黄河流域深入到长江南北。

据史料记载,商代的渡口不仅备有舟船、木筏,而且还有一种被称为“囊舟”的交通工具。殷商甲骨文中所言:“乙亥卜,贞立二使,有□囊舟”(《合集》5507),就透露出这个信息。时至今日,中国西北地区的黄河渡口,以及西南地区的纳西族和普米族人,仍然有使用皮囊渡河的方法。“囊舟”作为渡河工具,可谓流传久远。

【注释】

〔263〕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309页《晚书·说命》。(www.xing528.com)

〔264〕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320页《晚书·泰誓》。

〔265〕见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2002年》第190页,邬红梅《江阴市云亭镇佘城青铜器时代遗址》。

〔266〕见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2002年》第191页,邬红梅《江阴市云亭镇佘城青铜器时代遗址》。

〔267〕见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2002年》第191页,邬红梅《江阴市云亭镇佘城青铜器时代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