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商代商业:司母戊大鼎与货币革命

中国商代商业:司母戊大鼎与货币革命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量最宏大的青铜器,就是中国商代的“司母戊大鼎”,已经确认是商王文丁时期的作品,迄今已有3100多年,重量达875公斤。由此可见,商代的手工业制作技术已经表现出当时人类智慧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商代的商业交往之遥远,道路交通之广阔,以至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汉唐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其实就是夏商周3代“玉石之路”的历史演变。考古发现表明,商代的商业发展已经开始引发中国的货币革命。

中国商代商业:司母戊大鼎与货币革命

商代不仅重视农业生产,而且特别重视跨地域的物资交换,后人把做生意者称为“商人”,其实就发端于此。商族人出于异地交换物资的需要,因此比较注重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运输能力。“服牛乘马”的创举之所以出自商族人部落,显然并非历史的偶然。专家们认为,商代商业发展较快的社会原因有三:一是手工业突飞猛进,可供交换的产品增多;二是城邑蓬勃兴起,商品需求日益增大;三是道路交通空前发展,为商品的远程贸易提供了必要条件。

商代的手工业主要有采矿业、青铜冶炼业、青铜器制作业、陶器制作业、玉器制作业、兵器制作业、纺织业、造船业、造车业,以及酿酒业。1988年,江西九江市瑞昌市铜岭矿区发现一处商代青铜矿遗址,存有27个商代矿井,井巷中搭建有木柱支撑的顶棚,被确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矿井支撑技术。矿井遗物中有大量的青铜采矿工具,及木铲、竹筐、辘轳等辅助工具。尤其是发现其中有一段长3.5米的木溜槽,将中国古代的洗矿、选矿技术发明向前推进了1 000余年,成为又一项世界纪录。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量最宏大的青铜器,就是中国商代的“司母戊大鼎”,已经确认是商王文丁时期的作品,迄今已有3 100多年,重量达875公斤。由此可见,商代的手工业制作技术已经表现出当时人类智慧的最高水平。

商代手工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发现的殷商卜辞中,频频出现“邑”、“大邑”、“天邑”、“大邑商”、“天邑商”一类词语,这表明商代的城邑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就目前发掘的商代城邑遗址而言,大体都是以夯土围墙或壕沟隔离的方式,在数万到数十万平方米,甚至数百万平方米范围内构筑大量住房、宫室、宗庙,以及手工业作坊、交易市场等建筑,有些城邑还圈入有大量耕地。

大量城邑的建立,以及城邑之间日益频繁的商业交换,必然需求沟通城邑之间的交通线,势必促进全国性道路交通网络的形成。目前发现的商代玉器,不仅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陕西的“蓝田玉”、甘肃的“酒泉玉”,而且主要是辽宁的“岫岩玉”和新疆的“和田玉”。由此可见,商代的商业交往之遥远,道路交通之广阔,以至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汉唐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其实就是夏商周3代“玉石之路”的历史演变。《诗经》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271〕的诗句。据专家研究,“‘有截’是当时嵎夷的别名。其聚居地相当今之辽宁北镇县。夏代将此处划在青州辖地之内,原是商族的故乡。当时相土已移居在商丘,从中原地区回望他在渤海北岸的故土,自然把嵎夷地区视为相土的属地,并与山东半岛之间设有一条定点的往返航线,这条航线,从现代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272〕。可见商人不仅开辟了陆路交通线,而且开辟了海上商业航线。据《尚书》记载,“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273〕,说明商人后裔的宋国人仍然有远出做生意的传统。考古发现表明,商代的商业发展已经开始引发中国的货币革命。“1953年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3枚铜贝,殷墟西区620号墓地墓中的2枚铜贝”〔274〕,已经被专家们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货币。尽管这些铜贝的数量与商代流行的天然海贝币相比较,还只是凤毛麟角,当时“贵族和平民的墓里都发现过货贝(海贝),单座墓里少的几枚、十几枚,多的几十枚、几百枚,装在麻布袋里。著名的殷墟妇好(商王武丁的妃子)墓随葬有7 000余枚海贝”〔275〕,可见商代的人工金属贝币还处于萌芽时期,但毕竟是天然贝币向人工金属贝币过渡的开端。到西周初年,金属贝币已经“在货币舞台上充当主角”〔276〕,“单个墓葬里发现货贝最多的是河南浚县辛村一号周墓,共出土贝币2 915枚”〔277〕。“1957年2月,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发掘出一座西周铜器窖穴,出土文物中有一件周共王时的《裘卫盉(hé)(烫酒器)》,或叫《卫盉》,上面有一篇重要的铭文,提到盉的主人裘卫用一个价值80朋(800枚)的堇璋换取了十田(1 000亩),又用两张虎皮、两件鹿皮蔽膝、一件皮披肩共值20朋(200枚)的东西,换取了三田(300亩)”〔278〕。这显然表明,西周中期的商品交换,已经完全按照货币数量进行价值换算,同时也表明当时通用的人工金属贝币具有较高的购买力

【注释】

〔271〕见蒋见元注译《诗经》第351页《商颂·长发》。

〔272〕见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史》第1章第2节第23页《夏商周三代航海事业的初创》。(www.xing528.com)

〔273〕见顾宝田《尚书译注》第129页《周书·酒诰》。

〔274〕见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章第32页《夏商西周的贝币》。

〔275〕见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第1章第30页《夏商西周的贝币》。

〔276〕见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章第32页《夏商西周的贝币》。

〔277〕见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第1章第32—33页《夏商西周的贝币》。

〔278〕见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第1章第32—33页《夏商西周的贝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