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人一炬吗? 秦阿房宫之谜

楚人一炬吗? 秦阿房宫之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始皇登位后,曾建造阿房宫。到秦二世自杀,并没有完成阿房宫的工程修建。阿房宫图,是后人根据杜牧的《阿房宫赋》勾勒出的另有专家认为仔细翻阅历史,只有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项羽、大火和阿房宫才被紧紧捆在了一起。“阿房宫没有建成是不争的事实。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就是阿房宫前殿遗址之夯土台基。”阿房宫成了秦王朝一个没有完成的美梦,并在战乱中衰毁,成为千古凭吊之地。

楚人一炬吗? 秦阿房宫之谜

秦始皇登位后,曾建造阿房宫。没过多久,人们已无法知道秦始皇为什么取这个怪怪的名字。唐代文学家杜牧用夸张的语句吹捧了一下阿房宫,使后人对这一宫殿充满了想象,对项羽的一把大火感叹不已。然而,有考古学家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也没被项羽火烧。这种说法是真还是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始皇晚年开始经营巨大规模的朝宫,即著名的阿房宫。

关于阿房宫,唐代的杜牧有《阿房宫赋》。根据杜牧的赋,可知阿房宫占地300余里,南至终南山,北接咸阳城,东至骊山,楼馆重叠,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长达80余里。

据《史记》记载,阿房宫的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按现在的标准来说,东西约82米,南北约138米,面积是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四倍多。秦始皇故意把这座宫殿建成一个神话中的天堂,显示自己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杜牧在赋中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项羽攻入咸阳,焚烧秦国宫室,火烧三月不绝。阿房宫这座宏大豪华的宫殿便也烟飞灰散了,仅留下土台残迹。西汉时,阿房宫遗址被划入上林苑,因其东、北、西三面有厚重的宫墙,史称“阿城”,后来被夷为农田。遗址在今西安西郊的阿房村一带,1961年被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说法,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和试掘,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然而他们发现阿房宫前殿的夯土台基上没有火烧过的痕迹,也没有见到秦代宫殿建筑中必有的瓦当及瓦当残块。人们想要知道,阿房宫到底被烧毁过没有?

秦阿房宫遗址

一些学者认为,阿房宫前殿不仅没被烧过,而且根本没有建造过。有关考古专家认为,阿房宫是一项庞大的建设工程,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建成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开始修筑阿房宫前殿,三十七年(前210)七月秦始皇死亡,便把修建阿房宫的民工调去修建骊山墓。秦二世元年(前209)四月,二世又命令继续修筑阿房宫。到秦二世自杀,并没有完成阿房宫的工程修建。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下》中,十分肯定地说秦王朝在阿房宫未完成的情况下就灭亡了,秦“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阿房宫考古队在前殿遗址密集勘探,基本搞清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大小。截至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堆积层,如果秦代有建筑的话,那它的文化堆积到哪里去了呢?同时,考古发掘中,汉代堆积层内出土了不少秦代板瓦片、筒瓦片,但是目前还未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最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之一瓦当及其残块。所以,从考古发现看,阿房宫也没有建成。在阿房宫前殿台基的勘探和试掘中,丝毫没有烧过的迹象,所以,项羽火烧阿房宫是没有的事,“我们应该给项羽平反!”

秦汉史专家王晖认为项羽火烧阿房宫、火三月不灭的说法,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可能是对古文献的错误理解。《史记》中说项羽在咸阳屠杀民众,“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所说火烧秦朝宫室的地点在咸阳,根本不是秦朝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所以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只是误传。(www.xing528.com)

那么,究竟是谁让人们深信阿房宫毁于大火的?专家认为今人有关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是受唐代大文学家杜牧《阿房宫赋》的影响。

阿房宫图,是后人根据杜牧的《阿房宫赋》勾勒出的

另有专家认为仔细翻阅历史,只有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说法,项羽、大火和阿房宫才被紧紧捆在了一起。但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距离秦朝灭亡整整过去了一千多年,他怎能见到阿房宫被大火焚烧的真实场面?

而且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阿房宫“西至咸阳,东至临潼”,“覆压三百余里”,规模何其宏大,明显有夸大的痕迹。根据勘探发掘确定,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积54万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址。但同杜赋相比,仍然“缩水”非常大。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张传玺认为,这里面是杜牧偷换概念,真要说300里,也只能是从咸阳到临潼“关中计三百余”的全部秦宫,杜牧只是拿阿房来做个代表。更可能300里本身是个夸张。阿房宫的真正大小,应该就是《史记》所描述的“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在寻找和确定阿房宫范围的过程中,2004年11月,距阿房宫前殿遗址之西1150米处,考古工作者又发掘出一处大宫殿建筑遗址,并有火烧痕迹。它属不属于阿房宫,或者阿房宫属不属于它?

李毓芳等考古专家认为阿房宫名存实无,“阿房宫没有宫,前殿现场只有3堵墙,连南墙都没来得及建起”。“阿房宫没有建成是不争的事实。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就是阿房宫前殿遗址之夯土台基。”阿房宫成了秦王朝一个没有完成的美梦,并在战乱中衰毁,成为千古凭吊之地。然而,考古证明火烧阿房宫的说法很可能是流传千古的谬言。

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也没有烧毁的推论,许多人一下子很难按受。所以有专家指出,这主要是一些人将观念的历史代替了历史的真实;其次,考古的发掘、研究落后于人们对这一事实的认知。不能把观念的历史代替历史的真实。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在阿房宫前殿遗址正西发现的一个大型黄土遗址建筑台基,东西长250米、南北宽45米,距地面高度7米,距秦代地面高9米。黄土台基中下部有纵横交错的排水管道,说明这个黄土台基上曾有过被人使用过的大型宫殿建筑。在这一黄土台基北部3.8米处地下,发现一距字形石渠遗存,东侧向南长17.4米,西侧向北4.9米,东西长9米,水渠宽40公分,深12至15公分,水渠底层铺大鹅卵石,上铺小鹅卵石,水渠两侧砌筑比较规则,2至3排由呈“品”字形的大鹅卵石铺就,这是比较典型的小桥流水式渠道和园林遗址。在黄土宫殿台基西侧又发现另一宫殿廊道和散水,廊道宽1.67米,散水宽0.67米,同时发现了不少秦汉时期的板瓦、筒瓦和完整秦瓦当;尤使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此处发现了红色的火烧土及宫殿墙体残块。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园林遗址,进一步证实了史书上关于阿房宫是在秦皇游幸的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记载,从而证实了秦阿房宫不仅仅有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前殿,而且是由一系列宫殿组成的宏伟建筑集群。特别是宫殿红烧土和火焚墙体残块的首次发现,可以否定关于阿房宫未被火焚烧的说法,找到了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但是否由项羽焚烧,还有待进一步探查和研究。

阿房宫到底是否建成,是否在秦末被烧,要想真正搞清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学者们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