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钢琴音乐形态对比研究

中西钢琴音乐形态对比研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其他音乐门类相比,中国民族钢琴音乐可谓是一种非常年轻的艺术样式。中国钢琴音乐已形成自身独特的、彰显的异域性话语场域,在钢琴音乐形态上、情感上、审美意念上具有强烈的中国语境特色。从前面所述的关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异域性特征来看,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模式型—作品型—异域创新型”的创作历程。

中西钢琴音乐形态对比研究

在中国,钢琴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开始普及。自从1934年俄国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了中国首次“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比赛后,中国钢琴音乐开始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与其他音乐门类相比,中国民族钢琴音乐可谓是一种非常年轻的艺术样式。

如前所述,钢琴音乐源于西方,源于西方钢琴音乐的历时性语境。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因其自身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和丰富的音响色彩,受到了中国作曲家的青睐。一百年来,涌现出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钢琴教育体系,出现了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钢琴家。从钢琴音乐创作到表演再到听众层面,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创作—阐释—接受的钢琴音乐“功能循环圈”。中国钢琴音乐已形成自身独特的、彰显的异域性话语场域,在钢琴音乐形态上、情感上、审美意念上具有强烈的中国语境特色。

通过对西方钢琴传入中国的历史源流的分析,来探讨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语境特色,如表3-5所示:

表3-5

①(清)悖裕瑛,曹仁虎等奉命撰《续文献通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卷110,第629册,第413页。

续表

①谈迁(清初史学家):《北游录》,转引自张娟《明清时期西方键盘乐器在中国传播管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26~27页。
②王霖:《康熙皇帝弹奏钢琴》,载《中国音乐》1991年第3期。
③徐问编:无谷、刘卓英点校的《清稗类钞选》(文学、艺术、戏剧、音乐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第472页。(www.xing528.com)

续表

①毛宪民:《明清皇宫的西洋乐器》,载《文史知识》1993年第10期。

19世纪末,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许多中国青年假道日本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其中,有一些青年在日留学期间选学钢琴。据统计,1902—1911年期间赴日留学并选修钢琴者有13人,他们是:曾志忞、萧友梅、王志超、李侨、朱俊、冯鸿图、张竞新、余边申、胡蕴庄、林淤、余景新、刘鼎桓和柯丁丑,他们学成回国后,都积极向国民推广钢琴艺术。例如,1907年8月,曾志忞、高寿田、冯亚雄在上海举办“夏季音乐讲习会”,为钢琴在中国的传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晚清时期,中国本土的报业和出版业迅速兴起,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记载了当时国内许多与音乐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西洋乐器、外国音乐家及各种音乐会的资料。例如,《申报》从1872年到1900年刊载了40多家拍卖钢琴商行的广告;1884年创刊的石印画报《点石斋画报》是一份图文并茂的刊物,收录了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期间国内外发生的小事件,其中,刊登过许多钢琴的介绍,这些钢琴多为立式的,有的还没有踏板。由此可见,随着中外贸易的扩展,国外出售钢琴的商家竞争中国市场,对钢琴在中国的普及做了许多有利的宣传。19世纪末的上海已经形成国内最大的钢琴市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上海钢琴业的兴旺局面。

西方钢琴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宫廷—教堂—课堂的传播,在李叔同、曾志忞、萧友梅等中国第一批钢琴教育者的早期启蒙教育下逐步开始发展。从前面所述的关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异域性特征来看,中国钢琴音乐经历了“模式型—作品型—异域创新型”的创作历程。相比西方钢琴音乐形态语境中作品题材与体裁发展的变迁,中国钢琴音乐的形态语境层面发展并没有那么丰富,毕竟中国钢琴音乐没有经历西方钢琴音乐长达三四百年的历时性语境,在音乐创作题材和体裁上的语境发展特色没有西方钢琴音乐语境发展的模式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