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曼海姆乐队:交响音乐创作与演奏的重要流派

曼海姆乐队:交响音乐创作与演奏的重要流派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曼海姆乐队队员具有很高的音乐艺术造诣,其演奏以力度的动人变化而闻名。施塔米兹以曼海姆乐队为载体进行了管弦乐创作与演奏上的探求与改革。曼海姆音乐家在管弦乐队编制、演奏以及交响音乐创作方面的贡献,使他们在音乐史上享有“曼海姆乐派”的称谓,成为交响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莫扎特曾在曼海姆居住过一年多,并与坎纳比希密切交往,这个学派的音乐创作与演奏使莫扎特吸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曼海姆乐队:交响音乐创作与演奏的重要流派

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在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曼海姆有一个著名的管弦乐队,组织者是当地执政官选侯查理·提沃多,活动场所在选侯宅第,其乐队编制为: 二十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各四把,长笛双簧管、大管各两支,圆号四支,小号一支,定音鼓两个。如此庞大的乐队编制,在当时欧洲乐坛上是绝无仅有的。英国音乐史学家伯尼称其为“一支将军的军队”。

曼海姆乐队队员具有很高的音乐艺术造诣,其演奏以力度的动人变化而闻名。据说,管弦乐曲中的极弱(pp)到极强(f),这个乐队可以通过精微的渐强和渐弱的递进造成强烈的对比,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德国音乐家舒巴尔特在他的《音乐美学意见》一书中给予很高的评价: “世上的乐队没有比曼海姆的乐队演奏得更好的,它的强音(f)犹如雷鸣,它的渐强(Crescendo)犹如瀑布,它的渐弱(diminuendo)犹如向远处潺潺流去的明澈的小川,它的轻音(p)犹如春天的私语。”

曼海姆乐队的指挥是波希米亚杰出小提琴家、作曲家约翰·施塔米兹(1717—1757),在他周围集结了一批有才华的音乐家,如霍尔茨鲍尔、里赫特、坎纳比希以及施塔米兹的两个儿子卡尔和安东。施塔米兹以曼海姆乐队为载体进行了管弦乐创作与演奏上的探求与改革。那时奏鸣曲只有独奏、二重奏和三重奏,约翰·施塔米兹将这一曲式引入管弦乐合奏,为之取名“交响乐”。他把乐队分为管乐与弦乐两大组,取消了乐队中的古钢琴和“数字低音”的即兴伴奏。他一生创作了五十部交响曲及小提琴协奏曲、秦鸣曲等。施塔米兹的《D大调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富于英雄性;第二主题则是抒情的,由管乐器及圆号演奏。在展开部,第一主题产生多样的转调变化。然后再现第一第二两个主题。这个乐章已具有奏鸣曲式的基本特征。

曼海姆的其他音乐家,如德国作曲家菲尔兹在交响曲中用了持续音手法,他的《定期交响曲》第二部的终曲乐章就采用一个音在低声部持续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德国作曲家坎纳比希在《降B大调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第一主题用弦乐演奏,第二主题用管乐演奏,从主题本身到乐器音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施塔米兹及其他曼海姆作曲家在交响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1704年,当施塔米兹把以往三个乐章构成的奏鸣曲形式扩大为四个乐章的交响乐形式时,应当说,这种以快板、慢板、小步舞曲以及快板终曲乐章结构的交响套曲形式,已经确立了交响乐的规范。(www.xing528.com)

曼海姆音乐家在管弦乐队编制、演奏以及交响音乐创作方面的贡献,使他们在音乐史上享有“曼海姆乐派”的称谓,成为交响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而这个流派在音乐创作上的鲜明的主调风格、主题对比与展开的结构、丰富而生动的管弦音响层次以及在奏鸣曲式、交响套曲的四个乐章构成形式上的创造,使曼海姆乐派为交响乐的成熟与定型开辟了坦途。

莫扎特曾在曼海姆居住过一年多,并与坎纳比希密切交往,这个学派的音乐创作与演奏使莫扎特吸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在海顿贝多芬的交响乐创作中无疑也可寻到曼海姆乐派的踪影。

虽然曼海姆乐派作曲家先后创作了几百首古典交响曲作品,但时代的局限、艺术才华的限制,使他们的创作仍嫌单调、缺乏个性。因此,在曼海姆乐派作曲家身后,交响音乐的发展依然有段跋涉与探求的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