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山农民画助推中小学美术教育

金山农民画助推中小学美术教育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山农民画善于借鉴、吸收、融合本土民间艺术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方法以及辅导理念,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案例。在枫泾小学中开展了金山农民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金山农民画助推中小学美术教育

二、金山农民画推进了区域美术特色教育的创建

金山虽然地处远郊,但具有较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加上近年来,在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方面的打造,又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除了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之外,我们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近代史上著名的张堰南社纪念馆、元代大文豪杨维桢手植的古松、金山嘴渔业文化村,还有著名书画家丁聪、程十发、白蕉的故居……

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美术教育,就要依托地域文化,要在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上下功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金山农民画。金山农民画善于借鉴、吸收、融合本土民间艺术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方法以及辅导理念,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案例。

在挖掘利用当地民间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要善于根据乡镇地方人文特点、基层学校师资潜在的能力与整体办学思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帮助基层学校和美术老师选择美术教育突破口以及发展方向。这是一种在挖掘利用过程中逐渐清晰的工作思路。

如枫泾小学,地处古镇,是金山农民画发源地之一,我们在那里做了一个挖掘利用的实验,与枫泾小学合作编成校本课程和教材。在枫泾小学中开展了金山农民画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笔者执笔编写的校本教材《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不仅在枫泾地区使用,本区其他一些学校也拿去参考使用。后来,在华东师大美术学硕士课程中作为教学案例被采用,并被钱初熹教授推介给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美术教育学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枫泾小学校本教材

枫泾小学校本教材教学

要做好“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形成区域美术教育特色”这件事,我们觉得应该是“以点带面,层层推进,逐渐铺开” 。这也就是说,在时间上要有一个过程(逐渐推进) ;在空间上不可能同时铺开,需要“以点带面,逐渐铺开” 。这个“点”有两层含义,一是当地文化资源的选择“点” (内容) ,二是进行探索实验的“点”(地点或学校) 。例如,在枫泾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金山农民画教育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和社会人文基础。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开发,先后建成了“金山农民画展示馆”和“中国农民画村” ,为学校开展金山农民画教育带来诸多的便利。枫泾小学的金山农民画教育因此而顺利开展,开发了“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课程,编印了校本教材《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 ,随后又编写了教学配套使用的《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教学手册》 (教学参考书) 。

对于“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教育” ,形成学校美术教育特色这一点来说,枫泾小学的试点是成功的,应该说也是比较先行的。这里有三点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第一,立足本土,挖掘利用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看得见摸得着,调查、采访、学习、观摩都比较方便;第二,选择准确,选择当地文化资源中的代表样式(或品种) ,又具有人文性和视觉性的特点,非常适合美术学科;第三,利用的切入点正确,也就是学农民画具体学什么,把握得很到位。因此编制课程目标也比较正确。

因为有了比较成功的探索和经验,在区教育局、进修学院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市、区层面的展示交流和研讨,这种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经验和成果渐渐地辐射到区内的面上学校。全区中小学能根据乡镇地方人文特点、学校师资潜在的能力与整体办学思路,因地制宜地选择美术教育突破口以及发展方向。如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发的金山农民画课程、剪纸课程、创意国画课程、篆刻课程、瓷盘画课程、陶艺课程和创意扎染等课程,已经(或正在)编制校本教材,逐渐形成学校乃至地区的美术教育教学特色。

美术学科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丰富了我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推进了“两纲”教育精神在美术学科中的渗透和落实,凸显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并为形成我区“琴棋书画”区域特色教育以及我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特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亭林小学剪纸特色教育

亭林小学的剪纸教学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实践与探索,美术组教师王玉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教学(尤其是剪纸教学) 。她在剪纸教学实践中,吸收了当地传统的民间剪纸手法,也吸收了金山农民画的一些表现方法,结合现代儿童所想所见和他们的喜好,形成了一种既有传统剪纸元素又有现代儿童审美意趣的崭新面貌,这是一种成功的探索。在此基础上,亭林小学相继开发和编写了《小学剪纸艺术》 ( “基础篇”和“提高篇” ) 、 《亭林小学儿童剪纸》等校本课程和教材。

亭林小学美术教师执教的剪纸艺术课

亭林小学校本教材《小学剪纸艺术》基础篇与提高篇

2.廊下中学剪纸特色教育

廊下中学是位于金山西南角的农村初级中学,近十年来潜心以剪纸艺术为载体,传承中国优秀民间艺术,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融美术学科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为一体,坚持将剪纸特色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剪纸文化。学校建有目前上海中小学校园功能较全、作品陈列较丰的剪纸艺术展览馆,剪纸艺术大道和艺术长廊既是学生展示才艺的窗口,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

廊下中学校本教材《廊下剪纸》

廊下中学美术教师执教剪纸课

廊下中学校本教材《廊下剪纸》

廊下中学美术教师执教剪纸课

3.海棠小学金山农民画特色教育(www.xing528.com)

海棠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城区的,对家乡的本土文化已经很陌生了。海棠小学的美术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对学生开展了金山农民画教育。他们借用枫泾小学的校本教材《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 ,还请来住在附近社区的农民画作者,到学校为学生讲课,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金山农民画的特色,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提高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他们还结合学校的节庆活动,如校庆、六一儿童节、学校艺术节等,让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欢庆。

学生尝试画一画金山农民画

学生参加“彩绘童心艺术梦”特别活动

4.教院附中金山农民画特色教学

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在2009年开发编写了校本课程《金山少儿农民画》 ,是继枫泾小学开发校本课程之后的第一个初级中学。教院附中的青年教师在采访、收集、学习金山农民画的有关资料后,对金山农民画的发展、艺术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所编写的校本教材在对金山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方面有比较独到的见解。

教院附中编写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内页1

校本教材内页2

校本教材内页3

5.朱行中学扎染特色教育

朱行中学青年美术教师发掘、利用当地民间染布工艺,统整传统扎染艺术与美术相关知识技能,历时两年,开发了“创意扎染”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借助扎染创作活动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经历,弘扬传统艺术,落实学科育人价值。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丰富了学校课程建设,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有扎染教学专用教室和“梦之韵”扎染作品展示厅,编印了《创意扎染》校本教材,一幅幅绚丽的扎染作品诉说着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朱行中学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到朱行中学指导美术教学

来观摩的老师也玩起了扎染

教室的玻璃窗成了展示屏

课堂里用毛笔写生戏剧人物

6.朱泾小学创意水墨画特色教学

市级课题《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在金山区六所小学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朱泾小学的实验研究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例。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三点。 (1)准确把握中国画艺术表现语言。每一种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和艺术特点,比如,剪纸要有简练夸张的刀味感。中国画要有毛笔特有的表现力,线的徐疾、粗细、疏密等等。用墨要有“干湿浓淡” ,要有计白当黑的美学思想,要有画面背后的故事(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 (2)用学生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表现生活。 “笔墨当随时代” ,我们面对的是现代的学生,我们要让孩子用心观察和体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灵活而变化的笔墨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既要有国画味又要有童趣。 (3)吸收融入金山农民画等民间艺术的某些特点,如大胆用色、多视点构图、造型的简练生动,等等。表现的内容也是身边的事物,如校园、古镇、社区等。

用水墨画出心中独特的感受

《草垛边的游戏》 学生水墨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