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是经济学词汇。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经济学词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或者说,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购买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其二是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如老人或失业者)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种形式,它通过两种途径影响整体经济。首先,税收影响人们的收入。其次,税收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

1.国家预算

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2.税收

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3.财政投资

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4.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5.财政信用

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6.财政立法和执法

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7.财政监察

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三)财政调控的目标

(1)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物价的基本稳定,促进充分就业等。

(2)协调各方面的分配关系,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防止和纠正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分悬殊两种分配不公的现象。

(3)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四)财政调控的功能

(1)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及其平衡状况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www.xing528.com)

(2)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还能对企业乃至个人货币收支的增减和流向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3)财政调控渗透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两个领域

(五)财政政策的分类

1.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须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这种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为税收的自动稳定性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按照财政政策的早期理论,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其特点如下:

第一,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

第二,汲水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

第三,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

第四,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补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因素,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以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少通货紧缩因素,政府又必须通过减收增支等政策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谋求整个社会经济有效需求的增加。

补偿政策和汲水政策的区别:

第一,汲水政策只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但在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可用于控制经济过度繁荣。

第二,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存在补偿等。

第三,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

第四,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载体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2)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在经济政策理论中,一般把通过增加盈余或减少盈余以及增加赤字或减少赤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赤字财政政策称为非均衡财政政策;而以收支均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财政政策称为均衡财政政策。均衡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力求避免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均衡财政政策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因为在均衡财政之下,政府支出可以通过支出乘数,按照支出规模的大小,产生使收入上升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平衡预算的乘数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