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负债管理内容框架详解

资产负债管理内容框架详解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业务范畴、经营模式等的发展演变,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也不断拓展、日益丰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作为资源配置部门,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对经营条线主动沟通、主动服务、主动协调、主动作为,服务好经营一线。在传统银行业面临外界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只有继续保持资产负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保障银行的领先地位。

资产负债管理内容框架详解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业务范畴、经营模式等的发展演变,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也不断拓展、日益丰富。结合当前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义可概括为: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约束下,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与监督,以达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风险上可控,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具体而言,资产负债管理包括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流动性与银行账簿市场风险管理、定价管理、资本管理和司库管理等内容(见图2-6)。

图2-6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框架

(一)资产负债组合管理

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是对银行资产负债表进行积极的管理,即在满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协调平衡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的组合配置结构,谋求收益水平的持续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是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管理,既是平衡风险、资本与收益,提高整体盈利能力的策略手段,又是推动资产负债表结构优化、促进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包括资产组合管理、负债组合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三个部分。资产组合管理以资本约束为前提,综合运用各种量价工具,调控资产总量和结构,构建以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资本回报率为中心的价值传导机制,确保经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率最大化。负债组合管理以平衡资金来源和运用为前提,以加强核心存款管理为核心,以发展主动负债为补充,优化负债的品种、期限及结构,降低负债综合成本,保持负债成本与流动性的平衡,确保负债总量适度,有效支撑资产业务的发展。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立足资产负债管理,以流动性指标、资本充足率等为约束条件,基于资产负债相关项目的关联关系,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组合配置。

参考资料

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中应把握的原则

资产负债管理面临很多挑战,在具体工作层面,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原则性。资产负债管理面临诸多沟通和协调,但要严守底线,做正确的事,根据有利于全行发展的原则统揽全局,保证产品、机构、条线等局部利益服从全行整体利益。

二是增强主动性。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作为资源配置部门,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对经营条线主动沟通、主动服务、主动协调、主动作为,服务好经营一线。

三是保持专业性。在传统银行业面临外界巨大冲击的背景下,只有继续保持资产负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保障银行的领先地位。除国内同业外,还要重点关注国际先进银行的成功经验,积极学习借鉴,为自身所用,不断创新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工具。

四是提升前瞻性。前瞻性就是要“把握大势,先人一步”。所谓大势,是指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的发展规律、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监管政策和制度的变化趋势。资产负债管理不谋长远则做不好当下,要在与同业、监管、分支机构、市场专业人士等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把握市场变化的本质及趋势,提前安排资产负债配置,推动全行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二)流动性与银行账簿市场风险管理

流动性状况反映商业银行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运营状况及市场声誉,良好的流动性状况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基础。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的识别、计量、预警、监控和报告,确保银行在正常经营环境压力状态下,能及时满足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引发的流动性需求和履行对外支付义务,有效平衡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加强附属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测,有效防范整体流动性风险。

银行账簿市场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户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内容,通常包括设置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限额,制定利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定期评估利率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确定管理政策、方法技术、监测控制、信息系统、信息披露等管理内容。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利率波动性将不断增加,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管理难度也将加大。

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是指其持有的外汇及外汇衍生工具头寸,由于市场汇率发生不利变化导致银行遭受价值损失和财务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汇率变化及其对外币资产负债的影响,及时对银行账簿外币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的汇率风险敞口进行监测、分析与防范。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将进一步扩大,汇率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大。

(三)定价管理

定价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利润。定价管理可分为外部产品定价管理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商业银行以促进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为目标,加强资产、负债产品的外部定价管理,提升定价水平和经营效益,并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完善内部价格管理,优化银行内部经营机制和全系统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四)资本管理

资本是对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资源,资本的稀缺性和经营的杠杆性决定了银行资本管理较一般企业更为重要和复杂。从不同利益方的角度来看,银行资本可以分为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这三类资本分别体现了银行股东、监管部门和内部管理层的不同诉求。基于不同利益方的诉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定期监测和评估资本充足情况,建立资本管理框架及机制,制订资本规划,确定资本管理工具和流程,实施资本补充、分配和考核等。

(五)司库管理

司库资金管理是对商业银行全部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统一管理,是优化资金配置,引导资金合理流动,促进营运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的重要手段。司库管理的核心是建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建成以总行为中心,自下而上集中资金和自上而下配置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全额计价、集中调控、实时监测与控制全行资金流的现代商业银行司库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