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小说市场趋势:女性读者对爱情小说结局的态度转变

美国小说市场趋势:女性读者对爱情小说结局的态度转变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女性小说或爱情小说的比例在逐渐萎缩,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离婚率愈加攀高,“不相信爱情”成为爱情小说不畅销的潜在诱因。由于离异女性仍然是爱情小说的消费主体,所以爱情小说仍有一定市场,但受欢迎的小说,多以悲剧收尾,“相信爱情美好,但不相信结局同样美好”,成为读者的普遍心理。

美国小说市场趋势:女性读者对爱情小说结局的态度转变

美国的电影和类型小说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欢迎,电影如《变形金刚》《哈利·波特》,小说如《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等。美国电影和图书要么在消费主义的控制下极尽所能地制造场面,要么走悲悯路线,讲述全球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种族冲突。但有一点,美国当代爱情小说,在境外很难取得大的成就,虽偶有畅销书输出,但也仅限于一阵风的流行。

新近出版的《最后一次说爱你》是美国作家凯文·艾伦·米尔尼所著的爱情小说,书名翻译得颇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通俗易懂,煽情且克制,与国内新生代言情派实现了接轨。这本书的结构也颇符合好莱坞电影的叙事风格,在引子里先是刻画了激烈的情感冲撞,若有若无地给读者勾勒出故事框架,然后开始了《百年孤独》式“许多年之后”的回忆,这样的写作方式固然老套,但在吸引读者方面却是百试不爽的。

主题曲获得过2008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的电影《曾经》(Once),是一部被音乐、爱情充斥的作品,《最后一次说爱你》在故事性质和文字风格上,堪称《曾经》的翻版。伊森来到了维也纳求学,带着爷爷送他的吉他,在一次讨要生活费被拒之后,他听从爷爷的建议,开始在街头演奏乐曲赚钱,在街头他认识了安娜,安娜给他一封手写的留言,他们开始了爱情之旅……

这是一部尽可能往里面装满浪漫情节的小说,维也纳、音乐、爱情、邂逅、年轻人……再蹩脚的作家,也能用这些元素写出一部让人微笑的小说。对于伊森和安娜而言,他们贫困、快乐、得过且过,人生与理想不过是未来虚幻的场景,除了爱情他们一无所有。但对乐于在文字中幻想的读者而言,这样的人物恰能打动他们的内心,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会对纯粹的爱情抱有欣赏之心,甚至会为一无所有的爱情感到莫名的悲壮和感动。

小说家自然不会放过在最悲情时再催一把泪,经典小说也好,当代作品也好,从来都是只恨对悲剧的想象力不能再上层楼。而爱情最常见的悲剧结尾是“死亡”,《最后一次说爱你》也选择了用这个方式煽情,与这种紧张的结果所对称的是,作者在描述爱情之唯美时所使用的舒缓笔调。所以,心性乐观的读者不必理会这部小说的结尾,如果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存在的话,那么十有八九故事主人公会顺利结婚生子并遭遇中年危机,只不过,那样就会是另一种风格的婚姻小说了。(www.xing528.com)

有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女性小说或爱情小说的比例在逐渐萎缩,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离婚率愈加攀高,“不相信爱情”成为爱情小说不畅销的潜在诱因。由于离异女性仍然是爱情小说的消费主体,所以爱情小说仍有一定市场,但受欢迎的小说,多以悲剧收尾,“相信爱情美好,但不相信结局同样美好”,成为读者的普遍心理。因此,爱情小说作家常会屈服于这种心理,连“美国版琼瑶”斯帕克思都称“爱情小说是最难写好的”。

国内的爱情小说目前还处在穿越的阶段,热火得不能自持,在这种阅读环境下,国外言情小说引进后水土不服也在情理之中。在脆弱与孤独在现代人内心弥漫的时代,谋杀、盗墓推理、惊悚等类型小说的流行是正常的,爱情小说似乎只有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读者才会喜欢看。

(《新闻晨报》2011年1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