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素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因素

因素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收入规模要和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相适应。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二)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财政收入规模除取决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外,还受制于剩余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经济体制决定政府职能的大小,进而直接影响财政集中率,即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重。通货膨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因素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因素

财政收入规模要和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相适应。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必然要压缩社会消费水平;相反,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就要减少国家财政资金的必要集中,从而影响国家的建设投资以及国防等方面的开支,延缓经济发展速度。

因此,财政收入规模必须适当,也就是说,既要看到客观的可能性,又要从全局考虑国家集中必要资金的需要。财政收入的规模要受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价格及收入分配体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该国一定时期的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等指标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多。一般而言,国民收入多,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多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数也是这样。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的。所以,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研究的深化。简单地说,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称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

(二)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财政收入规模除取决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外,还受制于剩余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如前所述,国民生产总值是由(C+V+M)构成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再生产的国民收入是一定的,必要产品(V)和剩余产品(M)的比重互为消长,必要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就会减少,财政参与剩余产品分配形成的收入也相应减少。在一般情况下,必要产品的增长幅度应该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使剩余产品的比重相对提高,财政收入规模也相应增加,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原理,也是国民收入分配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曾出现过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下降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引起的。究其原因,是在改革分配机制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对活劳动消耗的补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减少了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

(三)经济体制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经济体制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是分配的客观条件,但在客观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还存在通过分配进行调节的可能性。所以,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即使经济发展水平相同,财政收入规模也可能是不同的。

经济体制决定政府职能的大小,进而直接影响财政集中率,即财政收入占剩余产品价值的比重。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影响财政分配在整个国民经济分配中的份额,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划分影响各级政府财政分配在整个财政分配中的份额。于是,国家作为财政分配的主体和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核心,在经济体制问题上具有了双重意义:一重是政府职能影响财政分配,而一定的财政分配要求一定的政治体制与其相适应;另一重是政府职能对上层建筑中制度的一部分即财政体制有巨大影响。这双重关系综合表现为政府职能对财政体制的影响。政府职能范围对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体制的影响,造成我国主要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财务体制;政府职能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体制的影响,使我国形成以国家预算为主的体制。

(四)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一般来说,由于财政收入是以一定的货币量表示的,则有名义财政收入与实际财政收入之分。所谓名义财政收入是指当年账面上实现的财政收入,而实际财政收入是指财政收入所真正代表的社会产品的数量,在价值上可以用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财政收入来表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某年的物价上升,该年度的名义财政收入就会增加,但实际财政收入并不一定增加。

通货膨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1)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大于名义增长。(www.xing528.com)

(2)物价上升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名义收入是正增长,财政实际收入是负增长

(3)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大体一致,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财政实际收入不增不减。

物价上涨对财政收入的增加并不一定有利,但如果物价上涨是由财政出现赤字,中央银行被迫发行货币以弥补赤字所引起的,则这时的通货膨胀对财政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在引发通货膨胀的同时,政府多取得了一笔收入(即弥补赤字部分),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实际收入则因通货膨胀而有所下降。政府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企业和个人征收了一笔税收,人们通常把它称作“通货膨胀税”。

2.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在经济增长水平、政府分配政策和价格水平等既定的前提下,税收制度的设计与税收的征收管理水平也对财政收入规模有较大影响。

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增长而提高,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加。如果实行的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就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的是定额税,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实际上也是下降的。我国现行税制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同时对所得税的主要部分——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因而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出现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零增长的现象。

税收收入的流失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现象,差别只在于程度不同而已。但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法制比较健全,其税收征收管理机制尤其是监督机制设计缜密,纳税人偷逃税款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就不仅面临着经济上的严重损失,政治上、个人信用上也会身败名裂。因此,巨大的成本风险客观上有助于阻止税收的流失。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税收在分配体系中功能的增强,政府已经注意到税收收入流失对财政收入影响的严重性。2011年我国的税收收入达89 738.39亿元,比2010年增收16 527.60亿元,增幅高达22.58%;税收收入占GDP(472 115.0亿元)的比重约为19.01%,比2010年提高0.86个百分点。在税收收入连年大增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税收流失额也在趋于扩大。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地下经济约占GDP的15%,按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19%匡算,2011年,我国地下经济的税收流失约为13 455.28亿元。从各种渠道的信息来看,目前我国税收流失情况已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对税收流失的研究,对税收流失进行有效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增加税收收入,是十分必要的。

3.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相对价格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一是产品相对价格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缴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在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最终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五)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要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进行一系列的分配和再分配,一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主要包括工资制度、税收制度、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和制度等。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决定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最直接的因素。分配制度改革影响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

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即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M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即M中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从而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

一国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越是追求公平,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就越大,政府要求掌握的财力就会越大。在国民收入或者社会总产品既定的情况下,政府再分配的力度越大,财政收入规模就越大。一般来说,分配制度与政治体制的集权和分权有直接的联系。例如,瑞典、芬兰、挪威这样的北欧国家,财政收入规模之所以很高,是因为政治体制上倾向于集权,由政府包办的社会福利范围非常大;而美国的财政收入规模相对较低,这与美国为联邦制国家,政治体制上倾向于分权是有密切关系的。

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城市职工实行严格的工资管理,对农产品实行“剪刀差”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由于国家改革了分配制度,调整了分配政策,国民收入分配开始向企业和个人倾斜,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开始大幅增加,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却从1978年的31.24%下降到2011年的21.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