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强运动:从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清朝自强改革历程

自强运动:从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清朝自强改革历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说自强运动始于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过改革的星火在此之前已经开始燃烧。1852年,由于地方高度自治,清朝皇帝下令各地方官组织团练以御叛军。14到1856年,他已经可以自行生产西洋式火炮了。曾氏认为自己和那位明朝将军有着某种精神联系。22果然,太平军第二年攻破王有龄据守的杭州城,王自缢于花园。32他说,所有这一切的目标就是自强。

自强运动:从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清朝自强改革历程

有人说自强运动始于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过改革的星火在此之前已经开始燃烧。关键的触发点是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由一名自称是“耶稣弟弟”的“先知”带领,他们从中国南方起兵,水陆并进,席卷中国的中心地带,攻城略地,应者云集。1853年,他们占领了南京——明朝最初的都城。10

太平军用上了西洋武器。1853年5月,有报道称有上百西方人和六百广东人装备了西洋武器,向西方人租借船只,加入了太平军。11起义早期他们甚至不需要现代武器,因为清军实在难堪一战。一名太平军将领1853年夸口:“我年岁既长,但给我一支好枪(spear),十个清兵我也不惧。”12

但是,随着战争深入,太平军激发了中国17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波军火试验。1852年,由于地方高度自治,清朝皇帝下令各地方官组织团练以御叛军。其中最出名的是曾国藩(1811—1872),他早在1852年就开始购进西洋大炮。14到1856年,他已经可以自行生产西洋式火炮了。14作为回应,太平军也增加了他们的洋枪洋舰,聘请了更多洋顾问和洋军官,兴建工厂和军火库,维护军备。15有学者认为太平军为中国随后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16这也许言过其实,但挑战—回应的动态模式让战争双方都寻求更新的武器。

双方也都重视练兵。太平军以严格的阵型和军令层级著称。作为回应,曾国藩师法戚继光的练兵之道。曾氏认为自己和那位明朝将军有着某种精神联系。戚继光就以操练乡勇而非懒散的大明常备军为好,曾氏亦是如此,不愿带八旗军。17他甚至采用了戚继光的部队建制18,日日练兵,以戚继光的战术阵型为样板19,并力荐别人也这么做20

曾国藩的部队和将领都是大清子民,绝大部分是中国人,不过别的地方官就会雇用西方人。从政治上来说,这么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大清在与太平军作战时,他们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与英法联军作战。如此,信任西方人似乎很危险。不过一些地方官太过忌惮太平军,他们愿意一搏。比如1860年5月,浙江巡抚王有龄(1810—1861)要下属为他向外国人求援,并保证如果事情办砸,他个人承担“骂名”,“甚至罪过”。21上级不支持这种做法,王有龄对此痛言:“我们会看到城池失守,百姓遭屠。”22果然,太平军第二年攻破王有龄据守的杭州城,王自缢于花园。23

其他地方局面略胜杭州。上海地方官吴煦(1828—1872)和他富有的同僚杨坊(1810—1865)求助于英、法,共御前来的太平军,并于1860年组织洋枪队。24他们任命的洋枪队头目是弗雷德里克·汤森·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1831—1862),一位美国冒险家。华尔的队伍一开始主要由菲律宾人和西方军官组成,胜绩不多。不过后来一度改观,形势的发展也让他们雇用西洋军官更加容易。(www.xing528.com)

1860年夏天——那时华尔的洋枪队还在为清国陷阵杀敌,英法联军开始进逼清朝国都。大清被迫求和,签订了《北京条约》。清廷上下风气一改从前,承认了西洋部队能征善战的事实,面对与太平军作战的屡屡败绩,接受了西方的军事援助。华尔的洋枪队改名为著名的常胜军,士兵皆为中国人,而军官为欧洲人和美国人。25华尔入籍中国,成为清朝的一名官员,至今为中国人称道。26除了华尔的常胜军,还有一支中法混编部队常捷军,性质相同。27两支部队对敌太平军,成效显著。28

其他清朝新军也捷报频传,最出名的是曾国藩、李鸿章(1823—1901)、左宗棠(1812—1885)的部队。1864年夏天,曾国藩的西洋式炮兵轰开城墙,收复了南京。29

新军开始追击太平军残部,连战连捷,平捻军,镇回乱,甚至对阵西洋军队也尝有胜绩。1878年,左宗棠与装备较弱的俄军交手,力拒沙俄。1884年,刘铭传、孙开华率军在台湾法军战至僵持。清军输掉了与法军的大部分战役,但一些部队,比如刘、孙,就战绩优异,令许多西方人也大为吃惊。30在这些新军中,最重要的当属李鸿章的淮军,即后来成为广为人知的北洋军,北洋军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是中国最主要的国防力量。31

新军的发展与广泛的改革呼声相呼应,一些改革已经非常深入。翰林冯桂芬(1809—1874)曾规划过一份建议,包括一整套的外语教育计划,兴建船厂和军工厂的计划,以科学工业生产为官场晋升标准的评价体系,翻译数学机械、化学、地理学著作的计划,甚至建议推行一些代议制政府的元素,比如在地方一级实行普选。32他说,所有这一切的目标就是自强。

冯桂芬的许多建议被改革者采纳,早期对西方军备的追求逐渐被现代化的追求所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