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励自我:将相无种当自强

激励自我:将相无种当自强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大展宏图之前,“躬耕于南阳,好为《梁父吟》,每尝自比于管仲、乐毅,所居之地有一冈,外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由此可见,诸葛亮隐居之时,是把管仲、乐毅当作自己效法的榜样的。而“见贤思齐”,则正是他们向榜样学习而奋发向上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对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杨邦义是当时抵御金兵入侵的英烈,因拒绝降金,被金帅剖腹挖心残酷处死。

激励自我:将相无种当自强

在世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个十分光彩夺目的形象,他不但是位创立了“丰功伟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谦虚谨慎,鞠躬尽瘁”的志士仁人。千百年来,人们都崇敬他、爱戴他,把他当作忠贞与智慧的化身。

在仰慕之余,许多人不禁要问:“在道德和事业上,诸葛亮是如何达到如此之高的成就的呢?难道他真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不可企及的‘天才’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诸葛亮也是人,不是神,只不过他是出类拔萃的“人中龙凤”。

诸葛亮能成为“人中龙凤”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主要得益于他长期的修养。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大展宏图之前,“躬耕于南阳,好为《梁父吟》,每尝自比于管仲乐毅,所居之地有一冈,外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由此可见,诸葛亮隐居之时,是把管仲、乐毅当作自己效法的榜样的。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曾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称霸天下;而乐毅是战国燕国的上将军,他扶持微弱的燕国,曾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与齐国开战,一举征服强齐70 余座城市。他们二人,都是济世之才,诸葛亮以他们为榜样,修身正心,勤学苦练,终于成就了一代伟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把自己心目中理想人物当作榜样来加以学习的修身方式,就叫做“见贤思齐”,这是古人反复强调的一种追求卓越和完善的良方。

早在几千年前,儿子就在《沦语·里仁》篇中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意思是说,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这里说的“贤人”,就是指那些在道德和事业上极有建树的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力量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他们以自己的良言、善行、丰功、伟绩,把抽象的道德原则和事业的成就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立体形象,因而对人们的道德认识和事业发展有着深刻的教育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其优秀品德的形成,其伟大功勋的建立,都与其各自确立的榜样的影响密切相关。而“见贤思齐”,则正是他们向榜样学习而奋发向上的一条重要途径。

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个这样的事例,以资借鉴。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全力以赴著述《史记》时,却不料祸从天降——汉将李陵在匈奴重兵围攻下,浴血苦战多日,终因矢尽粮绝,援兵久候不至而败降。汉武帝闻之大怒,下令诛杀李陵全族,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冲撞了汉武帝,被施以惨无人道的宫刑阉割生殖器的酷刑)。

这对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后来他曾讲道:“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足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这一奇耻大辱使他痛不欲生,几乎想“引决自裁”,但他想起前代先贤们身处逆境而志弥坚,历尽磨难成大业的典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于是,他“见贤思齐”,振作精神,发愤著书,经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撰就举世闻名的不朽世著——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

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 年),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吉安市)的乡校内,年方八岁的文天祥凝神注视着学宫内了孔像旁从祀的本地先贤像,他的眼光久久停留在其中两位的身上,这就是杨邦义和胡铨。

杨邦义是当时抵御金兵入侵的英烈,因拒绝降金,被金帅剖腹挖心残酷处死。胡铨则因上书痛斥奸相秦桧卖国,被流放岭南,但他却矢志不移,坚持与秦桧一伙作斗争。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读过不少记载古代英烈事迹的书籍,却不料在自己的家乡,本朝也有类似的英雄人物,这使幼小的文天祥受到鼓舞,他仰望杨、胡等人的遗像,紧握拳头发誓道:“如果将来我死后不能像这样受到人们的崇敬和怀念,就算不上大丈夫!”

后来,文天祥果然以自己效法的先烈为榜样,带领人民,誓死抗击元朝入侵者。不幸被捕后,在囚牢中进行了三年又两个月零九天不屈不挠的斗争。支持他在非人的恶劣环境中奋斗不息的,便是他所敬仰的12 位作为浩然正气的代表和化身的历代忠义之士。在千古绝唱《正气歌》中,他写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www.xing528.com)

在诗中,他热情讴歌了秉笔直书的史官、忠贞不渝的苏武、击楫中流的祖逖,以及临死不屈的张巡和颜杲卿等,他们都是文天祥梦寐以求的典范,他决心像他们一样拥有一身浩然正气,永不向敌人屈服。

最后,文天祥杀身成仁,成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这难道不是他“见贤思齐”,用榜样反复激励自身所致的吗?

榜样是一面镜子,在它面前,人们可以照见自己的差距,受到激励而奋起。如果我们能把“见贤思齐”当作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不断去学习其他人身上的各种长处,那么我们一定能加速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那么,要想做到“见贤思齐”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其一,提高榜样的质量,选择真正的贤士来激励自己。

目前,商品大潮的涌动,潮向、潮声、潮观唤起了人们一种新式的“见贤思齐”意向,从所选择的榜样来看,他(她)们的光谱往往是这样的:

一、经济形象的富有性;

二、劳动形象的轻松性;

三、外观形象的美貌性;

四、生活形象的绯艳性;

五、社会形象的名位性。

应当看到,这种榜样的选择,较多融进的是对财富和享乐的崇拜,冷漠的往往是品格的辉煌和人格的壮美。

榜样的质量是青年心态的主框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质量的第一标志。

郁达夫有一句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爱戴、敬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沧海桑田,英雄不死,为什么?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人性最深处,对爱、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永远无法磨灭无法替代的“情结”,更重要的是人类在自身的演进过程中,在血与泪的洗礼中,发现追求真、善、美是实现自身解放和走向文明进步的唯一方式。

如果任何神物都不再神圣,人们对于高于“自我”和常人的巨人、伟人,对于高于“自我本能”、“自我需要”的信仰、信念,都采取否定、嘲笑的态度的话,那么必然会酿成人类自身的悲剧。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为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并且选择真正的贤士作为榜样加以学习。

其二,“见贤思齐”最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

当我们从榜样身上反照出自身的欠缺,或看到榜样的优点,从而产生改过从善或向其看齐的愿望,当然是好的,但倘若不付诸行动,是不会收到成效的。

当然,单纯的崇敬榜样和真正的学习榜样之间,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榜样,如同高耸入云的雄伟山峰,仰之者众而登之者疏,它连接着责任、代价、危险、贫穷、饥饿、奋斗,它或许是地崩山裂的壮美,或许是绵绵不尽的永恒。横在凡人和榜样中间的,是那道道德、功利和自强不息等的鸿沟。

然而,要想达到道德的崇高境界或事业的巅峰,就必须以“见贤思齐”来提高思想,付诸行动。

司马迁“见贤思齐”,花费了十多年的心血撰写《史记》。

班超“见贤思齐”,学张骞等人立功异域,在西域坚持了31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国家和民族立下殊功;

文天祥“见贤思齐”,以满腔碧血浇铸忠魂,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

孙中山先生少年时代“见贤思齐”,慨然以洪秀全自居,决心拯救民众于水火,于是,他百折不挠,为中国的民主、统一和独立,付出了一生;

先人们奋进的足迹告诉我们:“见贤思齐”需要的是变“坐而论之”为“起而行之”。

“见贤思齐”的修身方法,将引导我们不求苟活于世,而是奋起逾越一座又一座险峰,去俯瞰更为广阔壮丽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