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家庭般温暖环境

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家庭般温暖环境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转移,小规模学校将成为教育的常态。面对日益增多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大邑教育人没有把这些学校当成“死角”“弃儿”,抛之不管,盲目撤并,而是在政策上“兜底”,在资金上增加投入,在师资上给予倾斜。斜源小学,位于大邑县城以西21公里的斜源古镇。斜源小学的这一切,应该是大邑乡村学校这些年来良好生态架构的一个缩影。

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家庭般温暖环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转移,小规模学校将成为教育的常态。对于小规模学校,是自生自灭,自然消亡;是不顾及群众利益,随意撤并;还是本着一种责任与使命,一种良知与情感,不放弃小规模学校,把每一所学校包括每一所小规模学校办好。其取向和作为考量着一个地方教育主管者的教育远见和智慧。

一些地方,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了名校、重点校,肥上添膘,锦上添花。面对日益增多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大邑教育人没有把这些学校当成“死角”“弃儿”,抛之不管,盲目撤并,而是在政策上“兜底”,在资金上增加投入,在师资上给予倾斜。

同时坚持乡村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校园文化的营建,乡土课程的开发,富有乡村气息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评价机制的撬动等途径,“量身打造”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乡村学校都充满魅力,让每一所小规模学校都有了生机与活力。

斜源小学,位于大邑县城以西21公里的斜源古镇。这所有76名学生、16位教师、6个年级的学校,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建筑古色古香,与小镇“典雅古朴”的风格特别契合。

校长陈仕林在教育局开会,副校长付晓红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文化展厅、安全教育展厅、手工香囊陈列厅、学生寝室、学生餐厅。我们感受了浓厚的楼道和走廊文化,观摩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课程,体验了幸福课堂和个性化的小班教育,一种“家的味道”扑面而来,一种“比家更美丽”的校园氛围,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我们。

最后我们来到“阳光书屋”,这是利用楼层的一个平台搭建的一个三面及顶部都通透的书屋,周围的山色掩映其中。书屋里存放了很多图书,而且与顶楼的图书室相连,取书、读书十分方便。我们落座后一边翻书,一边听副校长付小红给我们介绍:“学校老师虽然少,但老师结构合理,去年教育局一下补充了五个年轻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关键是留住老师,让老师能够扎下根来,教育局出台了很多暖心政策,乡村老师能安下心来从教。”(www.xing528.com)

在旁边拍照的小付老师,去年参加工作,被安排到这里,她说:“小班教育,我们差不多都是全科教师,办公室就在教室,生在师在,老师和学生时时处在一起,工作全天候,不仅有责任感,而且都有一种幸福感。”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孩子们便离开教室,来到窗明几净的社团活动室,画画、写字、剪纸、下棋、制作小香囊……开启每天美好的社团活动时光。

从孩子们灵动的眼神里,从他们的投入与专注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生活的快乐与愉悦,他们生命成长的美好与幸福。

斜源小学的这一切,应该是大邑乡村学校这些年来良好生态架构的一个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