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与制度安排:探讨经典形成的内在条件

阅读与制度安排:探讨经典形成的内在条件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者和阅读,制度安排便是经典形成的内在条件。经典形成的内在条件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经典作品之所以称得上经典,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关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的本性,换句话说,经典从本质上关注的是人类和社会永恒的价值和主题。巨大的精神能量,永恒的价值,内容的超越性,便是经典形成的内部条件。

阅读与制度安排:探讨经典形成的内在条件

(1)经典形成的外在条件

历史证明,任何“重要的书籍”要想成为经典都需要经历某些必需的历史过程。首先,形成经典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于它依赖于读者和阅读。没有读者,没有不断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权威性的“经典”,就很可能被尘封。无论什么“经典”,都是在流传和阅读过程中逐渐为自己赢得意义。其次,经典依赖于体制和制度化的安排。典籍教育从中国上古就被体制化了,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之中,典籍既是教化之典,也是政治经典。体制性的推崇和安排,使典籍获得正统地位。儒家典籍在秦帝国时代受到致命性的毁灭,作为反证说明体制对经典的存在是多么重要。汉代就建立起来并延续到晚清经学和经典解释传统,后来之所以发生危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保证经典权威的帝国体制发生了危机。体制的危机,伴随着经典权威和信仰的认同危机。读者和阅读,制度安排便是经典形成的内在条件。

(2)经典形成的内在条件(www.xing528.com)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经典作品之所以称得上经典,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关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的本性,换句话说,经典从本质上关注的是人类和社会永恒的价值和主题。不管人类如何发展、社会怎样进步、科技如何突飞猛进,作为自然界个体的人,作为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总有一些本质的东西是相对永恒的,如对生与死的理解、对情感的认识,这些关乎人性根本问题的思考是历代延续、古今相通的,今人与古人有着同样的生命体验。因此当我们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时,并不会有恍如隔世之感,反而更像是在通过那些跨越千年的文字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而且这种沟通甚至比面对同时代作品时更为真切和深刻。即使存在认识上的差别也不会影响我们从古人的所思所想中寻找那些永恒的价值,只要去阅读,就会发现古代的诗人与哲学家都可以感知我们灵魂的深处,并且准确地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经典的伟大在于它的这种超越性,在于它的高度,还在于它提供给读者的思想和智慧的不断丰富和升华。经典作品区别于一般性阅读作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并非简单地传达一种信息或是教授一种知识,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成长的养料,更是一个成长的空间。经典就像是为读者播下的一粒精神的种子,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展、认识的深化以及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在我们的头脑和心灵中生根发芽并且日益茁壮,从而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巨大的精神能量,永恒的价值,内容的超越性,便是经典形成的内部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