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医师的人生旅程:化疗中接手医师证书与乐观治疗社区居民的精彩故事

杨医师的人生旅程:化疗中接手医师证书与乐观治疗社区居民的精彩故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没有杨医师,又如何会有此般精彩的合影。当机械总厂厂长亲自把证书送到她手里时,杨医师至今难忘,那种开心如飞上云端的感觉,没有什么能获得如此的成就感,身体的病痛也仿佛随着花开声化了。接过厂长手中的医师证书时,杨医师正在医院接受化疗。乐观豁达的杨医师办理了病退手续。杨医师一边治疗,一边为社区的居民们上门量血压。乐队成员大部分都是社区热爱音乐会拉乐器的居民们,杨医师夫妻俩为物色好的队友,平时有心留意。

杨医师的人生旅程:化疗中接手医师证书与乐观治疗社区居民的精彩故事

◎陆文英

那一日回娘家,母亲喜滋滋拿出一张合影,告诉我这是两老人家钻石婚纪念,茶东社区赠送的。镜框中80多岁依然英俊,依然温婉可人的父母,嘴角上扬向我注视。我心中十分感动,点赞茶东社区如此周到贴心的举措。母亲在一旁直感叹:“幸亏杨医师,她特地上家里来,询问我俩结婚的年份。告诉我们社区有这项活动,不要错过。”母亲虽然在茶东社区居住了30多年,但户口还在周铁镇,社区按户口搜索,确是难寻。如果没有杨医师,又如何会有此般精彩的合影。父母60多年的风雨同舟,一甲子的牵手,有社区隆重的纪念活动,具有了非凡的特殊意义,是让人暖到心尖的感动。 “杨医师真是个热心人。”母亲言语朴素,却饱含感激。是呀,如果没有她,父母的这幅戴着大红花的钻石婚纪念照,也许就不可能挂在客厅里。每次回家看到红红的相框上“喜庆钻石婚”,我们都由衷感叹,岁月真好。

杨医师本名杨秀娟,是一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也是茶东社区的小组长,社区的一些家访调研活动少不了她。她一头短发,戴副眼镜,脸庞红朴友善,为人直爽热情,居民们都尊敬地称呼她“杨医师”。

杨医师老家是徐舍砖桥村,即现在的中超电缆公司那里。她说自己与氿有缘,出生在西氿边,生活在东氿边。江南的水,不仅成就荆溪的秀山明城,也滋养这里温婉的女子。杨医师家庭条件好,读了不少书,特殊年代因为家庭出身的关系没有进一步深造。过去农村医药不发达,她自学医书,逐渐通晓医理,又经过卫生部门培训,从一名赤脚医生,到社办企业医务室,1985年调入宜兴机械总厂当厂医。她聪明好学,用心行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3年以前,宜兴归属镇江专区,杨医师参加镇江地区医生培训考试,总是宜城区的第一或第二。20世纪90年代全国统考医师职称,聪明的杨医师考取了第一批医师。 “当时人民医院还有几位医生没考上”,杨医师自豪了很久。当机械总厂厂长亲自把证书送到她手里时,杨医师至今难忘,那种开心如飞上云端的感觉,没有什么能获得如此的成就感,身体的病痛也仿佛随着花开声化了。

接过厂长手中的医师证书时,杨医师正在医院接受化疗。那年,杨医师49岁,被确诊得了乳腺癌。癌,对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犹如晴天霹雳。儿子们心似千斤重压,在她面前说话小心翼翼,生怕触痛了杨医师。反倒是杨医师宽慰儿子们:“要面对现实,每个人最终都要走的,何必忧虑难过。”

乐观豁达的杨医师办理了病退手续。虽病退在家,她却一心想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杨医师经常说:“能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件开心的事。”化疗五个疗程,三四年后,又动了一次手术。杨医师一边治疗,一边为社区的居民们上门量血压。她接受社区主任的邀请,做起了小组长。收保洁费、送各种通知、出小黑板,诸如此类工作,杨医师忙得不亦乐乎。

如果没有一颗甘愿服务的心,又如何会接受社区的邀请,做服务居民的小组长呢?又如何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大家量血压?杨医师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助人为乐,如和煦的春风,带着明快、轻盈的温暖,感动着居民们,也感动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安排她在居家养老服务站,定时给居民量血压,方便社区居民。晚上八九点钟杨医师已睡下,但只要有人敲门,杨医师再累也是坚持起床,量血压,谈论病情,建议注意事项,直到看着病人满意地走出家门,杨医师才会微笑着安心而卧。

杨医师在医务室给人诊病时,积累了较多经验,又喜欢看书,不是浅学,而是开动脑筋,经常揣摩书中的医理,多问几个为什么。平时也做个有心人,社会中人,在谈论病情如何给治好时用心记住。她说给人看病时很是受用,在给居民们量血压时,经常观察来人的脸色,提醒些平时注意保养事宜,并提一些用药的建议。有一回给一位外地来宜的家政人员量血压,她面色蜡黄,整个人精神萎靡,杨医师详细询问身体哪里不适,并开了药方建议试试。半个月后这位家政人员,脸色转红,肤有光泽,病情基本痊愈。那人连连称谢,说药不仅便宜疗效也好,才8元多钱,就治好了她的不适。(www.xing528.com)

杨医师生病歇在家里时,虽不行医,但还经常有人上门来看病。她在社区给人量血压时,也有居民来讨些方子,连有的医生家人有时也会来讨些主意。过去给人看病没有如今的许多仪器,用药、部位等等都要经慎重思考。社区里有一些外来人员,有些老居民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杨医师考虑到她们的经济状况,决定自制些常备药。

现在紫藤花开满架,绿树凉亭错落有致的备马圩公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片绿色的庄稼地,那时木材小区还没开发,茶厂就在新村边上。杨医师经常去那里寻些草药,捣碎取汁,制成外涂药。轻度烫伤的人都来找她,她用冷水冲洗,涂上软肥皂,两小时后就无不适感,也不会留下疤痕。 “蛇胆”这种毛病过去也是多发,杨医师自制的药早早装在瓶里,等病人来随即就给涂上,这些都是免费的。年纪大些的老人家出门不方便,家庭条件又不好,她总是上门为他们服务。小区里有位陈老太太,93岁了,照料她的女婿先她而去,仅靠抚恤金生活,杨医师经常上门为她看病送药,不收一分钱的费用。钱老太太没有退休金,儿子靠给人磨刀挣些生活费,钱老太太有气管炎经常要挂水,杨医师不管严寒酷暑坚持上门为她挂点滴。老太太的儿子感恩在心,过一段时间就去杨医师家,把她家中刀剪都拿去,磨得铮亮,再笑呵呵地送还。

杨医师不仅为小区居民提供量血压的方便,也与老公一起热心于茶东社区的音乐室。现在经政府改造过的茶东新村简直就是花的海洋,整洁有序,错落有致、枝叶清丽的花木,在四季次第开放,生机无限,融合着居民们幸福的情愫。杨医师先生的音乐室就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那幢楼,紧邻备马圩公园。杨医师的先生会拉二胡,他从经贸局退休后,因热爱音乐设立了音乐室。丝竹声声晓莺悦耳,音乐室给居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音乐室的乐器都是杨医师俩口子自己置办,并组建起了一个乐队。乐队成员大部分都是社区热爱音乐会拉乐器的居民们,杨医师夫妻俩为物色好的队友,平时有心留意。有一次散步,听到一户居民的窗口飘出美妙的二胡曲,夫妻俩第二天就上门邀请。那是刚退休的蒋老师,刚从丁蜀镇搬过来的,还在老年大学进修,不好意思参加进来。动员了几个月,最后被俩口子的盛情感动,最终答应了。最近,机关党工委原书记徐星炎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在曲乐队里快乐地吹起了笛子。2015年宜城街道社区文化节,乐队代表茶东社区参赛,乐曲创作编排都是原创,得到了金奖。社区王芳书记感叹,有杨医师俩口子这样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茶东社区才会如此出彩,取得诸多荣誉。

杨医师的手机与家庭电话绑定,家里电话多,居民问病情往往一问就要半个多小时。 “能帮则帮。”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几十年如一日,那是多少时间、精力啊。2008年,杨医师被中国社工协会授予“中国好邻居”称号。

现在杨医师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买菜做饭值勤,同时担着家庭的责任与社区小组长,还加入了门球队。在门球队,队友们也都要问些小毛小病的问题,杨医师总会耐心解答。下雨时,杨医师分发雨衣,积极做好后勤工作。茶东门球队在宜城门球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杨医师快乐着。

澄澈乐善的生命之水常流,傲雪凌霜的峰谷之竹常绿。现在杨医师已经72岁了。20多年过去了,杨医师用助人为乐的精神,用充满激情、充满乐观的如歌行板,助人自助,驱除了病魔,并得到居民们由衷的称道。

陆文英,现供职于宜兴市统计局。宜兴荆溪诗社理事。与诸笔友出版诗词合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