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州:南方文化中心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苏州:南方文化中心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州在春秋吴国建都时,已渐渐取得南方的文化中心的地位。称为苏州,从隋朝起,这因吴王筑有姑苏台之故。吴王霸业成功,苏州的文化亦因而放一异彩。苏州正当江浙之交,为南方西方的货品的集散地,遂成经济重镇。当时苏州的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文学美术的成就亦特高。明清的传奇,大部是苏州人的著作。清朝的苏州文化变更了中心,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成为朴学的坛坫。

苏州:南方文化中心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苏州在春秋吴国建都时,已渐渐取得南方的文化中心的地位。迄今二千数百年来,承继不绝,可谓根深蒂固,在历史上是与长安洛阳、北平并驾齐驱,互争光彩的。

这地方的名称,称为吴县,从秦朝起,这因春秋之季,吴国建都于此之故。称为苏州,从隋朝起,这因吴王筑有姑苏台之故。那时伍子胥为报父仇,说动吴王,举兵伐楚,楚不支而败,吴国遂为南方之最有力者。继而吴国又向北发展,攻打齐国,特开邗沟,连湖泊以通江淮,交通无阻,兵粮不缺,遂一战而胜齐。以一国的力量,开出这样长的一道运河,那时的水利工程是如何的发达呀!吴既胜齐,于是他们又向西面发展,从济水凿沟以通河水,在黄池会了晋君,代晋称霸。这时全中国的强大诸侯,只有齐、晋、秦、楚四国,吴竟压倒了三国;只秦国僻在西陲,得保安全。吴王霸业成功,苏州的文化亦因而放一异彩。

考吴王的宫即现在的公园,在干将坊附近;干将是吴国当时的兵器制造家,所铸的刀剑戈矛之类,极为锋利,因此吴国出产的兵器极为有名,古书上常常提到“吴刀”“吴戈”,这可见矿冶工业的发达。及至秦末,项梁杀会稽郡守而起兵攻秦,他的侄子项羽继承他的事业,率领江苏八千子弟转战各地,这八千子弟兵即是从苏州征集来的。有了这班强悍的青年军,又配上这种利器,所以便可把如虎如狼的秦皇室打灭了。

到了西汉,苏州又成文学中心,当时的朱买臣、严助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至三国,吴主孙权建都南京,北方文化更向南移,东晋时文人学士大量南来,当时苏州文化更见得灿然大观了。

隋炀帝疏浚运河,贯通南北,这中间的一段即是吴王所开的邗沟。苏州正当江浙之交,为南方西方的货品的集散地,遂成经济重镇。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绝句,乃由他坐船行运河中,一天寄泊于此,半夜里听岸上寺钟一声声传来,兴之所至,遂有此千古绝唱。枫桥正当运河,曩时枫桥至阊门间,十里河岸都是米铺,想见江南产米之富和苏州商业之盛。可是现在呢,米市迁到无锡,此间只落得“枯木无情秋江冷”了。

虎丘,江南名胜之一,亦在运河的支流的北岸。七里山塘连接阊门,从前是最繁华的所在,虎丘就成了一个大公园,凡来苏州的无不往游,能文章的常把它写在诗文里,声名因而大起。倘使虎丘不当交通线,哪会有这么大的声名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大约是南宋时的,因为杭州是那时的政治中心,苏州是那时的经济中心。这两地真是锦簇花团,说不尽的美丽。当时苏州的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文学美术的成就亦特高。宋代此地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平江府,今三元坊府学中,存有那时刻石的“平江图”,图中市街整齐,河流分配匀整,全城共有桥梁四百多处,王佩诤先生(謇)曾根据了这图而作《平江城坊考》一书。当时苏州市政,号称天下第一,城区内外,不但河水错综,可供运输洗濯之用,而且用小石子铺砌街道,即在下雨天,亦可不致湿脚,故有“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话。哪里想到,一到二十世纪,竟成了落伍的城市。

苏州的园林是最驰名的,因为它可以具体实现诗和画中的情景。诗、画、园,可称为三位一体。构造的曲折秀丽,尤其堆假山的艺术,可说是登峰造极

辟疆园是晋朝顾家所有,《世说新语》中记王献之曾往游览,啸傲竹林之中,这可见吴中园林艺术兴起的早。北宋苏舜钦罢官来此,亦购地筑沧浪亭,是为现存园林之最早的,但现在所见已不是宋朝的原建筑了。

狮子林以假山著名,这些山石都出太湖,多少万年给波涛拍打的玲珑剔透。宋徽宗真是一个会享福的皇帝,他看中了太湖石,要移到汴梁造一座大假山,号为“艮岳”,特设花石纲(管理花石局),派了官员来选取,于是太湖上最玲珑的石头被大批搬运了去。哪知尚未运完,金兵已入汴梁,灭了北宋。留下一部运到苏州城而尚未北去的山石,就搁置在一所寺院里(这所寺院今称狮林寺)。到南宋亡了,这些好石头不算作官产,才由寺僧把它堆叠起来,经过大画家倪云林的写真,而成为独特的名胜。

明朝花园遗留甚多,如留园为刘家所有,入清为盛宣怀家买去,易“刘”作“留”。怡园为吴宽所有,清朝时卖给顾文彬,把他重整了。艺圃是文征明所有,到清朝为七襄公所买下了。拙政园是明朝王献臣的,到太平天国而为李秀成的忠王府。清朝的花园堆得最好的是景德路上的颐园,出于嘉庆时名手戈裕良,在一亩大的院子里堆出了栈道、石室、石梁和飞瀑,到了里边真像进入深山之中了。

说到苏州书画方面,以明朝为最发达,可说是全国第一,如唐伯虎(寅)及文征明(璧)的画,文征明及祝枝山(允明)的字,都是极有名的,令人看了多么舒服自在。

建筑的技术也是以苏州为最有名。北平的皇宫,建于明成祖,何等庄严伟大,表现出我们的民族性,可是计画及建筑者是苏州的香山人蒯祥,他因此功擢为工部侍郎。到现在,苏州香山匠人还是握着建筑的权威。苏州城里有多少古老的大房子,曲折精妍,正等着新起的建筑师研究呢。(www.xing528.com)

从前的出版事业,以苏州为中心。明朝的书籍,差不多十分之七八皆刻在苏州;顶出名的为常熟毛晋所刻的十三经、十七史等等,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书籍,都由他一家刻尽了。全国销的最多的书,如冯梦龙编的小说金圣叹批的小说,沈德潜批的古诗文,都是苏州出品。清初苏州刻书,都是写的楷体字,方笔的像欧,圆笔的像虞,美观极了。刻书如是,藏书亦然。清代的藏书家,以苏州为最多,黄荛圃的士礼居,汪阆源的艺芸书舍,以及常熟的钱家、季家,造成了版本学的风气。再说古器物,潘家的攀古楼,吴家的愙斋,也是奠定了古器物学的基础。

昆曲是苏州人所独擅。明清的传奇,大部是苏州人的著作。那时上等人家差不多都有戏台,家里养着一班伶人,写出剧本就自己排演,红氍毹上,清歌妙舞,说不尽的豪华绮丽。可惜现在一落千丈,一座苏州城里竟养不活一个戏班子了。

手工业,两千年来一向处于领导的地位,塑像,碑刻,刺绣,缂丝,丝织,琢玉,裱画,烹饪,都是全国景从的。所以无论哪里的裱画铺都写作“苏裱”,而全国的糖食铺都称作“稻香村”,酱肉铺都叫作“陆稿荐”,点心铺也很多叫作“松鹤楼”。

清朝的苏州文化变更了中心,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成为朴学(经学及其他考证学)的坛坫。朴学当时分为吴派及皖派,对古代事物作客观的研究,其内容为天文、地理、生物、语言数学、制度各方面。由于顾亭林的提倡,苏州的惠家世代传经,门生极多,成了全国所仰望的学府。一部《皇清经解》,一大半是苏州及其附近诸县人士的作品。可惜太平天国时,这个区域破坏最烈,一切破坏完了,经济力量又不足以图恢复,朴学也就不能继续发展了。

从前苏州人生活于优厚的文化环境,一家有了二三百亩田地就没有衣食问题,所以集中精神在物质的享受上,在文学艺术的创造上,在科学的研究上。一班少年人呢,就把精力集中到科举上,练小楷,作八股文和试帖诗,父以此教,兄以此勉,每个读书人都希望他由秀才而举人,进士,翰林,一步步的高升。所以满清一代,苏州的三元一人,状元多至十八人,有的省份还盼不到一个呢。走进府学的明伦堂和北平吴县会馆的敬止堂,以及旧家的二门,看那重重叠叠的匾额,“状元宰相”咧,“父子会状”咧,“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咧,真要看得头晕。这并不是苏州青年特别聪明,只是环境好,引他们走上这条路。所以状元虽多,而在学问事业上真有成就的却不多,就记忆所及,似乎只有赛金花的丈夫洪文卿,够得上一个史地学家。

苏州文化,开始在春秋吴国,极盛于唐、宋、元、明、清,可惜到了太平天国而突然衰落,好多藏书都散出了,好多版片都烧掉了,好多建筑都摧毁了。

自从五口通商,经济中心由苏州东移至上海。太平天国之后,苏州残破,米业又西移到无锡。辛亥革命后,省会迁到南京。国民革命后,省府迁到镇江。于是苏州既不是经济中心,也不是省区政治中心。离开了经济和政治的力量,文化水准也就每况愈下了。现在苏州只成一个住宅区,做了京沪两地的移民站,凡是在京沪住不下的人,都住到苏州来。街道愈来愈不整齐,房屋愈来愈破败,市面愈来愈不景气,可以说是破落户的总汇了。

末了,再说一下苏州的民性。在吴王时,征服四方,开拓疆土,发展霸业,项羽起兵抗秦,继而楚汉交争,都是苏州健儿血肉造成的历史,其民气的充沛,民性的强悍,灼灼可见。明朝时,周顺昌被大珰魏忠贤遣缇骑抓去时,曾激起民众的反抗,造成了市民革命的壮举,后来逮去为首五人杀了,至今遗留有五人墓在山塘上。京剧中有一本戏表演此事,题为“五人义”,一名为“看看苏州人”,这可见苏州人是富有正义感和反抗力量的。而且苏州人并无成王败寇的势利之见。例如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称吴王时,建都于此,对于百姓极有恩惠,后来他为明太祖所灭,地方上人系念不已,他是七月三十日生的,直到现在,经过了六百年,到七月三十夜还是家家烧香顶礼,因为士诚小名九四,所以叫做“九四香”。又如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治苏甚得民心,在他就义后亦为罢市志哀。这都可见出苏州的民性淳厚,没有势利之见。

可是苏州人有一件最坏的性情,便是懒惰。他们注重享受,衣食住各方面都很考究,以至于只能守着老家,不能向外发展。这实是数千年历史积累而成,也是农业社会中高度文化的必然结果。因为苏州的文化都是享受的文化而不是服务的文化,所以极不适合于这生存竞争的剧烈时代,这真是苏州人的危机。

【注释】

[1]原载《教育与社会》第六卷第一期,1947年3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