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方法与策略

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感知,第二个问题是侧重从语言形式上引导学生感知。当然,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感知是对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的宏观的把握,体现“感觉”性。而这六个词语(组),也充分表现出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能够引起学生对三个儿子表现的对比、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观点。

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基本理念的阐述中,就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也强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然而很多教师不知道要让学生感知什么,感知的角度过于冗杂,要么只感知“内容主题”,不感知“语言形式”,忽略了对“整体”的把握;要么在操作时为了照顾“整体”,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渗入到问题中,限制了学生感知的深入性和思维的多元性,违背了“感知”的含义。何为整体感知?“感知”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①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②感觉。”而“整体”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这样解释:“一个集体的全部;全体。”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界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界定告诉我们,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课。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需遵循三点:一是从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感知,体现“语言文字”,体现“全部、整体”;二是对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宏观的把握,体现“感觉”;三是强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体现“直接反映”。

在阅读教学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呢?

一、抓题目、开头、结尾

有的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所叙之事。如《爬天都峰》《老人与海鸥》《北京的春节》等等,通过题目就可以大致了解课文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篇文章的开头往往有引起下文、总领全文、点明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作用。读一读开头,有时就能马上明白此文的主要内容了。如《东方之珠》的开头第一段就写到:“香港位于……,是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游的好去处。人们把她称为‘东方之珠’”,这就明确地告诉了读者本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一自然段开篇就点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明确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文章的结尾往往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抒发情感等作用。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结尾写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非常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课文是按四季的顺序写出了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两大特点。《梅花魂》一课的结尾处写道,“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进一步强调了文本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www.xing528.com)

二、抓关键词句

在抓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文本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进行思考概括。如,记人叙事类文本可采用“梳理主要人物,理清人物关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本文记了什么人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两个方面去思考感知。写景类文本可引导学生从“本文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两个方面思考概括。说明类文本要教会学生从两个角度去发问:一是文中所介绍的事物有何特点?或者文章阐述了什么事理?二是为了介绍此事物(事理),文章有何突出的特点?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感知,第二个问题是侧重从语言形式上引导学生感知。开始学习说明文时,老师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发问,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感受说明文的特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掌握感知说明文的方法与规律了。散文诗歌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样两个角度发问:一是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有何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写,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二是你发现了本文在写法上或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这样从内容及语言形式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有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角度入手进行发问,使之形成习惯,进而掌握感知散文诗歌类文学作品的方法与规律。当然,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感知是对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的宏观的把握,体现“感觉”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一点值得师生去探究、挖掘、学习,那就需要在接下来的精读细品环节去深入学习了。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识读重点词语(词组)”、“词语(词组)分组”等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如教学《三个儿子》一课时,可以通过出示描述与三个儿子的相关词语,“既聪明又有力气”“唱起歌来好听极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翻着跟头”“唱着歌”“提着走了”,引导学生读通,并根据三个儿子的表现把这些词分成三大组,这样再引导学生根据这六个词语(组)来了解故事大意,就比较容易了。而这六个词语(组),也充分表现出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能够引起学生对三个儿子表现的对比、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情感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