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

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依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交流,达成共识,实行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处理好信息资源配置问题,必须对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配置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会有如此的巨变,原因就是信息革命和信息资源配置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将信息概念和资源概念交互合并,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目前这个概念仍然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之中。

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

进入21世纪,人类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电脑的使用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通过电脑和互联网,人们的距离更近,全世界的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频繁交流融合,全球化使得四海变成一家,再加上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恐怖主义等问题,都必须依靠全人类共同面对共同承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依靠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交流,达成共识,实行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此,如何开放人类共享的信息资源,配置好现有信息资源,是摆在人类发展面前的共同问题。

要处理好信息资源配置问题,必须对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配置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过去好多年我们已经对信息资源有了很多研究和探讨,人们首先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未来学三部曲”之一的《第三次浪潮》中撇开了对政治社会因素的考量,单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洞察并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经过了农业文明的第一次浪潮,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化时代,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第二次浪潮,这一阶段人类空前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如政治冲突不断、贫富分化严重、家庭破裂、心理扭曲等不一而足。但人类也看到了新的希望,特别是信息资源的作用和威力,依靠电脑和互联网,未来人们可以进入信息社会,也就是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浪潮改变了人们许多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如过去工业文明引以为豪的钢铁工业,变成了夕阳产业,代之以创造设计的服务业,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工业转型,由制造业变成智造业,人们不再是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方式,依靠电脑和互联网就可以在家办公,托夫勒在20世纪80年代所预见的许多设想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会有如此的巨变,原因就是信息革命和信息资源配置的结果。

“信息”作为一个术语,最早是1928年由哈莱特(R V.Hartly)在其著作《信息传输》中首次提出,“信息”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不完全统计有上百种之多,概括一下,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

(1)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从通信系统中提出“狭义信息概念”的观点,认为信息是“两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是指对某件事情的若干种可能结果,或对某个问题的若干种可能答案不能做出明确判断。信息量就是不定性减少或消除的数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们获取新知识后,改变了原有知识状态,减少或消除了原先的不定性。

(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只是从物质和能量这两个方面否定了信息的物质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存在。但他也指出:“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

(3)美国《韦氏字典》对信息的解释是:“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

(4)《中国大百科全书》把信息解释为:“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特征传输。”

(5)钟义信在其书《信息科学原理》中指出:“信息是组织程度的度量;信息是有序程度的度量;信息是负熵。”

(6)美国学者巴克兰德(M.Buckland)认为:信息定义为事物或记录。

现代信息理论认为任何信息都包含三个层次:即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从研究信息的符号形式和语法结构,到研究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方式的逻辑含义,以及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方式对观察者的效用方面,涉及信息的价值和效用两个层次。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信息概念之所以五花八门,主要还是由于对信息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概念,我们应该把握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信息的广义和狭义的差别;第二个环节是信息与消息、知识的区别。(www.xing528.com)

首先信息应该从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上做区分:广义的信息是指对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就是说,信息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广泛存在。这种广义的认识可以使我们看到信息存在的普遍性,有利于我们扩展信息和信息采集的范围,并注意对那些尚未被开发的潜在信息进行开发利用。

狭义的信息则是指具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即对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这种狭义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把目光集中到那些与现实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采集上,使信息的采集更加具有目的性。

其次,区分信息与消息、知识等不同概念的异同。消息的含义比信息含义的覆盖面要广,信息只是能够给人带来新知识的消息,一条消息可能包含非常丰富的信息,也可能只包含很少甚至不包含信息。同样,信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就是知识。知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信息只有经过人脑科学的、系统的加工才能上升为知识,也就是说,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是经过浓缩的、系统化了的和组织化了的信息。

最后,我们就不难得出以下的信息概念:信息是宇宙中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及思维空间的运动状态与存在方式,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与特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征,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变化,人们正是通过认识、获取和识别这些信息来认识不同事物及其变化规律。

随着人们对信息概念认识的加深,逐渐把信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正如空气、水和食物对于人类一样必不可少,而且还变得越来越重要。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将信息概念和资源概念交互合并,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目前这个概念仍然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之中。据有关学者进行的信息检索结果显示,信息资源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加拿大学者奥罗尔科(J.D.Rourke)1970年2月号上在Special Library(《专业图书馆》)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Information Resourcesin Canada(《加拿大的信息资源》)中,这以后,信息资源这个概念便迅速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热点

“资源”一词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可以被人利用的事物。既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有形资产,也包括信息这一类无形资产。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依赖自然资源,同时又创造了知识信息资源,一般来说,资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资源,如空气、水、阳光、矿产及动植物。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自然资源的描述:“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第二类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资源,如房屋桥梁、交通设备等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资料。第三类是在生产和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知识信息财富,如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创造等。很显然我们主要讨论第三类资源,即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和实践中积累并创造的知识信息的集合体。在信息资源中,信息内容相对于信息通道和信息制造者而言,是最重要和最本质的问题。信息内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选取、加工、组织、序化的有用信息;信息制造者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信息技术和设施是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设备和技术。

在信息资源三大要素,即信息内容、信息制造者、信息技术和设施中,将它们按一定的原则加以配置,组成一个信息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单独发挥作用,而这种价值的大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三要素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更加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合理搭配,只有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机制,合理科学地配置信息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利用和开发好信息资源。

具体到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就必须多方面考虑信息资源的特征和作用,了解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机制,现代图书馆的使命就是聚焦信息社会带来的巨量信息资源的取舍、序化、组织、提取及供给问题。作为图书馆来讲,我们更多地关注狭义的信息资源定义,这样使我们能缩小研究的范围,更加聚焦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研究范畴,解决好图书馆资源的微观建设。综合以上观点,并结合图书馆的具体条件,可以归纳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概念,就是在图书馆馆藏建设过程中,有系统、有规划地选取、收集信息,并做好组织、序化、开发,最后提供给读者的信息集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