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代阎立本作品解析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代阎立本作品解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唐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的史事。一天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荐:监察御史萧翼,此人有才有谋,由他出面定能取回《兰亭序》,唐太宗立即召见萧翼,萧翼向皇上提出,将自己装扮成普通人,带上王羲之杂帖几幅,慢慢接近辩才,有可能拿到真迹的《兰亭序》。萧翼因此很容易地拿到了《兰亭序》的真迹。《萧翼赚兰亭图》画面从左到右有5位人物,左下有二人煮茶,中间坐着辩才和尚,对面为萧翼。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唐代阎立本作品解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北宋摹本

【欣赏】阎立本(约601—673年),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他出身贵族,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都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www.xing528.com)

《萧翼赚兰亭图》描绘了唐太宗遣萧翼赚《兰亭序》的史事。古籍记载: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于弟子辩才和尚,辩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书法,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因为得不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而深感遗憾,后来听说《兰亭序》存于辩才和尚那,便下旨召见辩才,可是辩才却推说虽见过此序,但不知其下落,太宗倍感失落,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一天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荐:监察御史萧翼,此人有才有谋,由他出面定能取回《兰亭序》,唐太宗立即召见萧翼,萧翼向皇上提出,将自己装扮成普通人,带上王羲之杂帖几幅,慢慢接近辩才,有可能拿到真迹的《兰亭序》。太宗觉得此计可行,让萧翼带着几幅王羲之的字画出宫了。萧翼来到寺庙和辩才谈论王羲之的书法,在骗得辩才好感和信任后,辩才把真迹《兰亭序》拿了出来与萧翼一起欣赏,萧翼故意说此字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辩才信以为真,将《兰亭序》随手放案,然后抽身走了出去。萧翼因此很容易地拿到了《兰亭序》的真迹。后来,萧翼以御史身份召见辩才,辩才恍然大悟,知道受骗但已来不及了。萧翼得真迹后回到长安,太宗予以重赏。辩才和尚痛失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兰亭序》之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萧翼赚兰亭图》画面从左到右有5位人物,左下有二人煮茶,中间坐着辩才和尚,对面为萧翼。整幅画人物线条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能从画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机智而狡猾的萧翼与疑虑的辩才和尚成鲜明对比。惟妙惟肖的脸部表情,正是阎立本对人物内心细致的传神表达。画面左下有一位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他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场景,并且再现了唐代在烹茶、饮茶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