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高中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高中数学教学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核心素养等同于全面素养,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再充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国最终建构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更加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高中数学教学

“素养”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李寻传》中“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主要指由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所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养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很广的概念,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更重视态度、情感等相对主观的非认知因素。而“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来自西方,英文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

而要具体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分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

第一,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把核心素养等同于全面素养,显然是错误的。从词义上看,核心素养必须是“核心”的素养,核心素养之外还应该有“非核心素养”。否则,所有的素养放在一起就不是“核心”的素养了。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的素养“大杂烩”,而是全部素养清单中的“关键素养”。从此意义上讲,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中间的“关键少数”素养,是各种素养中的“优先选项”,是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版”。

第二,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同时也要反映社会需要。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发展的需要,为个体过上成功的生活做准备。但是,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21世纪对于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与我国古代或者西方古希腊时期大相径庭。个人的核心素养应该适应、促进21世纪的社会变迁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看,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只有具备这些素养,学生才能成功地适应社会,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三,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多种素养。但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这些素养的重要性并不一样,需要有优先顺序。这些优先选项是什么呢?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交流技能等排在前列,这些素养决定个体能否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挑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www.xing528.com)

第四,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范围会有一定的甚至相当的共性,如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但因为国情差异,特别是各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同,核心素养的厘定和培育也需要有内容差异和程度差异。就我国而言,有两个核心素养必须大力强调:一个是创新能力。另一个是民主素养。

就我国而言,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版和升级转型版。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再充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国最终建构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更加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落实为“品格”和“能力”这两个中心词。我国独有的文化传统特性,决定了我国注重对学生“品”与“学”两个方向进行教育培养,意在让学生将来“德”“才”兼备。而且,“品格”在“能力”前,也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道德的价值;在教育评价中,“德”为先,“学”在后,符合德育为基础的教学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