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问题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问题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分层教学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够,导致分层教学实施流于形式。只有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笔者通过调查了解,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缺乏人性化。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负担加重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练习、测试题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时常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地进行动态的管理,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分层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就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有深刻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独特的钻研和自己的见解,这些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除此之外,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了解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对学习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做好分层教学,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效果,如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一线教师平时忙于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等,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教学理论,因此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目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分层教学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够,导致分层教学实施流于形式。学校在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时往往忽视对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解有偏差,也缺乏对分层教学技巧的掌握,最后实施的分层教学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三)教师的备课环节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在备课中,备学生的环节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只有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一些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后,备课仍按以前“大锅饭”的备法,分层教学只会流于空谈。不进行分层备课的分层教学,不能体现出各个层次的班级或者学生的不同,也不能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分层授课,更不能发挥到分层教学的优势,这样就与传统意义上的统一授课制没有什么区别。

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评价缺乏人性化

在分层教学环境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起点不同,各自在自己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应该给予及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笔者通过调查了解,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缺乏人性化。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评价的方式是看所教班级的考试平均分,看重后进生转化率、优等生巩固率,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没有对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后辅导、德育工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全面评价,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学生评价缺乏科学化

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综合表现,没有采用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也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发言的次数,和同学的合作意愿,对同伴的启发和帮助,为小组活动准备的有用资料等没有进行评价,也没有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小组互评,没有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这种只看分数的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分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已经将重结果的学习评价转化为重过程的发展性的学习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由于发展性评价所选取的评价工具过于灵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否科学,评价的结果是否客观、真实,都是一些有疑问的问题。

其次,分层教学是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的条件下进行分层的,虽然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并非人为地制造等级,但是每个人都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学生可能对分层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造成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采用分层评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虽然很大程度改变了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但是升学考试时很大程度上还是以考试成绩来判断其是否能够顺利进入高校的大门。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分层标准方面的问题

在年级内进行大规模的分层分班,在一定程度上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加以区分,从而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分层教学的本质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而“材”应该包含学生能力和水平,但目前分层方式不够多样,形式比较单一,其主要还是根据测验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没有把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诸多因素考虑进去。仅仅以分数作为划分标准的方法难以准确判断出学生内在修养、发展程度、最近发展区、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学生中考总分成绩为依据,在高一入学时就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实施教学,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于操作,却没有体现学生单科学习成绩的差异。每个学生属于哪个层次,只有得到学生本人的认可,分层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后的区别对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教育心理学认为,自尊心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感情。自尊心是一个人稳固的情绪倾向和性格特征。自尊心是人格所在,它可以使人自强不息,使人挺起胸走路,直到成功。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尊心,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其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潜质得到彻底发挥,最有可能取得成功。丧失自尊心,会使人不自爱,“破罐子破摔”,以至于走向堕落或犯罪。触犯一个人的自尊心,只会引起受害者的逆反、愤怒与怨恨心理。

“现代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人类世界的主宰,教育的内在目的价值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最后成为自主驾驭、支配世界的真正主体。”人的主体发展以“自主性”发展为基础,自尊是自主性的基础,没有了自尊,自主性、自动性便无从谈起,学生的创造性就更无从谈起。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在教师来说或许是一种无意的行为,但对学生来说,多数是一种终生的隐痛。

在同一个集体中进行了区别待遇,学生就会有受挫的倾向,虽然教师尽量进行班内的隐形分层,但是学生是比较敏感的,对于教师提问的不同自然会有所察觉,会给自己贴上一种标签。另外,有些题型的设置并不难,但对于习惯做基础题的B、C层的学生来说,好像不是自己的领会范畴,等靠心理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制约了他们学习时自主性的积极发挥。当然,在任何一种新的举措实施之时,不和谐的因素一定会存在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思想价值观上会有差异,他们关注的焦点及心里的兴奋点会有所不同,一个团体的有效进退更在于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上。

(二)分层后的激烈竞争,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增大

按照教育学的观点,学习压力的含义可以解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学习压力状态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一是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即压力源,如考试压力、作业压力、课业负担等;二是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即压力体验,包括焦虑、紧张、挫折、强烈的情绪体验等;三是个体的反应,即压力反应,如躯体反应、各种行为反应等。很显然,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考试压力、作业压力、课业负担等压力源以及焦虑、紧张、挫折等压力体验。

一方面,压力来自考试。分层教学中的“滚动制”,使部分学生,尤其是中低层学生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之中,担心自己被淘汰下去。一旦被淘汰,对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另一方面,压力则来自家长,家长期望值高是导致学生怕考试、有学习压力的最重要的间接原因。当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时,最担心发生的事情是父母的责骂,相比之下,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看不起处于较不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成绩似乎成了唯一可以向父母证明自己成功的事物。同时,家长对子女成长的要求也大多是以成绩为主,而且普遍表现为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首先担心的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另外,在与学生交流时,笔者发现他们对于成绩过于看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科学习上,忽略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造成榜样的缺失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价值观,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往往更具有相通性,他们的共同语言更多,同伴往往成了青少年直接学习、模仿的榜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对学生产生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实行分层教学,按学生成绩进行分班,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对于C层学生而言,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则失去了学习的榜样,他们找不到引领他们向上追赶的参照物了。这一结果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不再有学习的动力,从物理学习的角度讲,不利于他们物理素养的显著提高;另一种情况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全班都是后进生,周围有些同学的不努力势必会造成负面影响,以至于自己也自暴自弃。在竞技体育中,只有同高手“过招”,自己的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才能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习。学生之间是需要竞争的,同时也需要互帮互学,若身边没有了“榜样”,没有了效仿的目标和追赶的目标,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则很容易迷失。

(四)分层教学不能紧密契合学生的发展程度

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总让学生处于一个层次,没有随着学生的进步发生层次改变。学生的思想、注意力、学习成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有的学生进步很大,并且趋于稳定,但是这部分学生仍然还留在原来的层次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师仍然以原来的层次对其进行提问、作业、备课等,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经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分层教学对于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学校本身以及素质教育虽然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如何让学生整体全面健康的发展,如何尊重教师团体的平等性,以及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