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共的决死斗争初现成果

中共的决死斗争初现成果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列宁明确指出,要制定文件工作的规范和最完善的文件处理方法,使领导干部从忙乱和混杂现象中解放出来,克服文牍主义的现象。列宁坚决主张精简会议,严格按规定时间开会,会前要作好充分准备。会议结束要作出明确的总结和决定。他认为应该大力发展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杜绝毒害苏维埃政权的一切可能性。这样的机构既要监督党的领导机关,又要监督苏维埃政权中共产党员的工作。

中共的决死斗争初现成果

列宁不仅论证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根据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和苏维埃领导体制的措施和办法,其中有的还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在改革国家政权机关方面,列宁提出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精简国家机构。

针对国家机构部门林立、人浮于事、臃肿浪费的现象,列宁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清除官僚主义,首先就必须大力精简机构。这是因为,机构庞大,人员过多,容易形成互相推诿、公文旅行、文牍主义的坏风气。而且,在这些人中,“英勇肯干的人可能只有几十个,而待着怠工或半怠工,钻在公文堆里的人却有几百个,这种力量对比往往使我们生气勃勃的事业断送在文牍的汪洋大海里”[105],机关工作的效率并不与机构和人员的多少成正比。

所以,在改善国家机关问题上,列宁认为“应该遵守一条准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106]。列宁一再强调:“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精简我们国家机关。”[107]“我们应当把沙皇俄国及其资本主义官僚机关大量遗留在我们国家机关中的一切浪费现象的痕迹铲除干净。”[108]1922年11月22日,列宁明确指出:“当前最主要的迫切任务,也是最近几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缩减苏维埃机关、改善组织、消灭拖拉作风和官僚主义、减少非生产开支,来不断地精简苏维埃机关和减少其费用。”[109]

列宁还具体地提出了精简的措施,如减少各种委员会的数目,并阻止成立新的委员会;把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合并起来,将其职员减少到三四百人;将莫斯科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抽调到地方去;毫不留情地裁减各部门多余的官员;免去不认真学习管理工作的党员的职务;等等。

第二,健全机关工作制度。

针对责任不明、办事拖拉、会议繁多、效率太低等现象,列宁提出要“周密地考虑一下工作制度,作一番彻底的改革”[110],亦即加强对国家机关的科学管理,建立和健全国家机关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个人负责制,明确各项职责权限。列宁指出:“苏维埃机关的管理工作问题一概通过集体讨论来决定,同时应当极其明确地规定每个担任公职的人对执行一定的具体任务和实际工作所担负的责任。”[111]列宁曾于1922年4月亲自拟定《关于副主席工作的决定》,对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任务、职责、分工、工作方法、工作机构、助手配备、关系协调等问题作了31条明确的规定。不仅对高级领导人,就是对某些比较重要的工作人员,列宁还亲自制订关于工作格式和程序的卡片,要求他们认真填写,严格按规定格式和程序去工作。

二是改进文件处理制度。列宁明确指出,要制定文件工作的规范和最完善的文件处理方法,使领导干部从忙乱和混杂现象中解放出来,克服文牍主义的现象。他曾指示收集德国英国关于文件工作规范化的资料,以便制定文件工作的规范。他十分重视及时而准确递送人民委员会信件的工作,曾拟定了极为详尽的关于函件收发和检查函件是否及时传送的制度,还设置了交办事项特别登记簿等。

三是改进会议制度。为了提高会议效率,列宁提议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会议的制度,详细规定了会议程序、发言时间和次数、表决办法和时间等。列宁坚决主张精简会议,严格按规定时间开会,会前要作好充分准备。一分钟也不许迟到,对迟到者给予通报和惩戒。会议严格限于讨论正题,不容许空泛议论。每人限定发言时间为几分钟。会议结束要作出明确的总结和决定。(www.xing528.com)

第三,加强监督检查体制。

能否实行广大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关系到苏维埃政权性质和基础的大问题。列宁多次强调指出,只有吸收广大工农群众“广泛监督管理机关,才能消除机构的缺点,清除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恶习,从而大大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12]。他认为应该大力发展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杜绝毒害苏维埃政权的一切可能性。

1918年1月,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1919年该部进行改组,成立由斯大林任人民委员的新的国家监察部,其目的是在国家监督机关中注入工人的监督组织的新生力量,使得国家监督机构由形式监督机关变为人民的监督机关。

1920年2月,国家监察部与当时的工农检察机关合并为工农检查院,全俄苏维埃中央执委会为此通过了《关于工农检查院条例》。列宁对工农检查院曾经寄予很大的希望。但到1922年,列宁却对工农检查院大感失望,以至在病中直言不讳地说:“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现在没有丝毫威信。大家都知道,再没有比我们工农检查院这个机关办得更糟的机关了。”[113]

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在重病中特意口授了《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一文,提出了改革监督体制的意见。他建议把工农检查院与中央监察委员会结合起来,增加从工人、农民中选出的监察委员,减少工农检查院的职员,使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这样的机构既要监督党的领导机关,又要监督苏维埃政权中共产党员的工作。

第四,改进人才选拔培养制度。

要建设好的国家机关,关键要有好的人才。如果没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来操作国家机关这部复杂的机器,党的方针政策就不可能付诸实施,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也得不到实现。

列宁认为,要发现人才,就要改进人才的选拔、管理和培养制度。列宁主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用完全特殊的办法,经过极严格的考试来选拔任用。这些人除了通过政治审查外,还“必须通过关于我们国家机关知识的考试”“必须通过有关我们国家机关问题的基本理论、管理科学、办文制度等等基础知识的考试”[114]

配备国家机关干部,不仅要考虑个体素质,还要考虑整体结构,“最好是使这个机构有各种各样的人员,在这个机构里我们应当设法把多种素质和不同优点结合起来”[115]。因此,在拟定候选人名单时要下一番功夫。

国家机关人员要加强学习,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学习专业知识和机关工作的一般常识,还要学习外国有用的管理经验。学习要密切结合工作实际,要检查,要考试。为此,要悬赏编写教科书。列宁还主张开办学校专门培养干部,成立专门的委员会选拔干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