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经典教育活动精选 - 游戏活动《山上有个木头人》

幼儿园经典教育活动精选 - 游戏活动《山上有个木头人》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上有个木头人小班幼儿。知道《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规则,并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园经典教育活动精选 - 游戏活动《山上有个木头人》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语言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可以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游戏氛围,培养幼儿主动运用语言,主动交往的兴趣。”而听说游戏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特别的机会。幼儿教师要借助于组织相应的听说游戏,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提升语言能力。

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对象】小班幼儿。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听说游戏,体验语言游戏的乐趣。

(2)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自我控制与灵活应变能力

(3)知道《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规则,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木偶人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人,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一边操作木偶拉线,一边念儿歌,使幼儿能够初步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2)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例如:“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和“上”的音。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要念儿歌,同时身体配合儿歌做动作。待儿歌念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停止游戏,待整个游戏结束,动了的幼儿站一排,坚持不动到最后的幼儿站一排,大家对拍手心齐声念儿歌:“本来要打三百下,怕你太疼刮三下。一、二、三!”不动者轻轻刮动者鼻尖三下。游戏结束。

3.开始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观察和指导幼儿。

(1)教师领着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头让全班幼儿边说边刮鼻尖三下,给幼儿游戏规则的示范。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对幼儿个别发不准的音及时给予纠正。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让幼儿在同伴中组合,结伴自主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活动评析】

小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听说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发展起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活动立足于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以木偶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具体规则的指导下,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一方面利于对幼儿进行观察指导,另一方面利于对幼儿的表达不当予以纠正。这样的活动,在师幼互动游戏中进行,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拍手歌

【活动对象】中班幼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儿歌,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节奏感和韵律感。

(2)在快乐吟唱、游戏的基础上,尝试加快速度说,体会快速说儿歌的趣味性。

(3)初步知道《拍手歌》的主要内容,尝试按节奏拍手。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在游戏中学习儿歌,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节奏感和韵律感。

(2)难点:加快速度说对于中班孩子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不单是说的速度加快,拍手的动作也加快了,而且二者还要配合起来。

【活动准备】幼儿学会拍手歌曲,歌曲碟子,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教师表演,幼儿观看。

孩子们观看两位老师表演“拍手歌”,调动起他们学儿歌的积极性。

(2)借助动作,引导幼儿理解、掌握儿歌内容。

2.引导孩子开展“拍手歌”游戏(www.xing528.com)

(1)把所有的孩子分两组,采取轮流说的形式。一组欣赏,一组练习,然后互换。

(2)两两结伴游戏:鼓励孩子们两两自由结合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玩拍手游戏。在孩子们自由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注意指导和发现练习速度比较快的小组,请他们进行展示,同时也让其他孩子感觉加快速度说的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应注意鼓励两个孩子游戏时动作的创编。

3.结束游戏

两个老师示范加快速度玩游戏,让孩子在得到休息的同时,激起练习加快速度说的欲望。

【活动评析】

《拍手歌》是传统的趣味歌谣,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儿歌的趣味性。在活动中,两个老师示范的拍手游戏正好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一下子就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于是下面幼儿边玩游戏边学儿歌,就会积极投入,从而充分地体验游戏儿歌的趣味性。因此,贯穿整个活动的主要方法——游戏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正突出了听说游戏的特点。

金锁银锁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同伴进行交流,锻炼自身语言反应的敏捷性。

(2)用简单的词语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进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一个玩具娃娃。

【活动过程】

1.示范操作表演

(1)师(先出示一把苹果锁和两把钥匙,接着边操作教具边念儿歌):

金锁锁,银锁锁,

两把钥匙一把锁,

咔嚓咔嚓把它锁,

小朋友快点来开锁

(2)师(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这是什么锁?这是苹果锁。

苹果,苹果,红彤彤。(咔嚓一声将锁打开,接着再插入另一把钥匙)

苹果,苹果,香又甜。(咔嚓又打开了苹果锁)

(3)带领幼儿以不同形式感受2~3遍儿歌,从而使幼儿对整个游戏活动有了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

2.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

规则一:念完儿歌后,开锁人才能问:“这是什么锁?”扮锁的幼儿必须想出一个锁名来,告诉他:“这是××锁。”

规则二:开锁的两位幼儿分别是两把钥匙,这两位幼儿必须用“××,××,×××”的句型来描述××锁。前面重复说名词两次,后面用三个字描述一下这种事物的特点,如“苹果,苹果,香又甜。”

规则三:开锁人描述得准确就能打开锁,并交换角色,否则不能交换角色。

3.教师扮演角色,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先扮演开锁人的角色,幼儿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教师参与角色的形式,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

(2)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幼儿讲出各种不同的锁,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简单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

4.游戏活动《金锁银锁》

(1)带幼儿到室外: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扮锁,请两名幼儿当开锁的人,一个站在圈内,一个站在圈外。

(2)游戏开始时,大家边念儿歌边前后摆动拉着的手,两名开锁人同时随着儿歌的节奏依次在各拉手处做开锁动作。儿歌念完后,开锁人停在某处便可向这里两人问:“这是什么锁?”拉手人回答:“这是××锁。”然后,开锁人说:“××,××,×××。”讲对了,开锁人就能轻轻把两人的手切开,然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开锁人讲得不正确,扮锁的幼儿将锁握紧,开锁人就切不开锁,游戏继续进行。

(3)幼儿两两分组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评析】

本活动要求幼儿快速调动已有的经验,同时使用合适的词和“××,××,×××”的句型来描述听到的物品,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大班幼儿来说是适合的。活动开始,教师采用示范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这是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集中幼儿注意的一种很好的策略。教师在示范游戏过程中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由于游戏规则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幼儿解释规则,同时还需要边讲解边示范。教师扮演角色,引导幼儿游戏这一步骤中,教师不断变换锁的名称,逐步扩大游戏成分,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的幼儿自主游戏、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放手让幼儿愉快地玩,强化了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