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在医院》《娃娃家》 - 幼儿园经典教育活动精选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在医院》《娃娃家》 - 幼儿园经典教育活动精选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医院标志,白大褂。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娃娃家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客人评选文明“娃娃家”。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在医院》《娃娃家》 - 幼儿园经典教育活动精选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少,加之刚刚接触游戏,因此游戏水平及合作能力都不高。幼儿教师在借助于角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体现针对性。

在医院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并能与同伴礼貌交往。

(2)敢于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懂得讲卫生、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工作性质,认识常用的医疗器械

【活动准备】

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玩具。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问题一: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问题二: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要求: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2.活动组织。

(1)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游戏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第一步,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第二步,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第三步,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要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2)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3.活动结束

教师对服务好的“小医生”“小护士”给予表扬。

【活动评析】

在上述活动过程中,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幼儿提醒,促成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加深了幼儿的体验,提升了幼儿的认知和意识。(www.xing528.com)

娃娃家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能够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还有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2.活动进行

(1)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问题: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环节一: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环节二: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3)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教师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地招待客人。

3.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客人评选文明“娃娃家”。

【活动评析】

在这个娃娃家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并学习了做客和待客的礼仪,这正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了幼儿的能力,积累了知识,促进了幼儿成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重点突出而不喧宾夺主,发挥了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也体现了幼儿教师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