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及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及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认识到幼儿发展速度、接受能力的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到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及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则反映着发展的多样性。每个儿童由于生物因素和环境条件及经历的不同,必然会形成发展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既可能表现在发展的速度、水平和优势领域方面,也可能反映在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方面。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也是合理的。在对幼儿的教育方面,要承认幼儿在发展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并且要尊重这种差异,也就是“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或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允许并尊重幼儿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最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教学计划。“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学前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其最基本的目的是使幼儿明白事理。然而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他幼儿有区别,所以其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都不一样,对不同学习形式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各异的气质,性格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已有的知识、习惯也不一样,所以每个幼儿都应该得到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教育。

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权。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对智力差异的态度值得学习,他不是简单地将智力差异看作“等级性”的,而是将它视为“结构性”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和独特的智力组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只要能发现和识别每个幼儿的智力潜力和特点,就可以用适合其风格和特点的方式来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因此,不存在所谓“差生”和不适合教育的幼儿,只存在不适合幼儿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和识别每个幼儿的智力特点,因材施教,以长补短,长善救失,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沿着基本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不完全相同,达到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会完全相同。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认识到幼儿发展速度、接受能力的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到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拓展阅读】

如何根据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个性化发展是幼儿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稳定而独特的健康个性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中如何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化地发展,让幼儿在社会化进程和个性化进程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统一,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制定全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与传统教学目标单一性不同,教师充分考虑到幼儿个性差异及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制定全面、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为所有的幼儿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让教学与幼儿的现实及将来的生活真正相关联。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传统教学目标所追求的共性,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共性。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幼儿个性,以顺应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培养的发展趋势。

2.让个性化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www.xing528.com)

(1)集体教学中抓住个别化教育的契机

这是一种为克服集体教学不能因材施教,个别教学不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性和自制力的不足而形成的优势互补形式。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能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及操作材料,从教师提问的个别化、应答的个别化、辅导帮助的个别化等方面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关注游戏、日常生活中的自发学习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除正式的教学活动形式外,还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对幼儿来说,游戏、日常生活中知识的渗透更重要,这些活动的学习更切合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直观性、情境性更强。在幼儿的游戏及日常生活中,往往由于某一新异刺激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而产生自发的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重视、关心和了解这种自发学习。教师还要给予支持与帮助,鼓励幼儿探索,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操作。这种自发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幼儿个人的兴趣,体现出幼儿独特的个性。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让幼儿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提高参与热情。同时也可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要求,让其愉快而有效地学习。如解决某一问题,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要完成某一任务,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单独探究等;学习感受文学、艺术作品可尝试角色扮演、讲解法、观察法、表达法等;实际操作可采用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操作法等。多样化的知识呈现方式也可实现多感官刺激,引起幼儿的积极反应,满足其多种认知风格。如运用录音、影像、图片、视频、实物操作等多种手段,强化刺激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让每个幼儿发挥其优势智力,实现最优化教学目标。

4.对幼儿进行多维度全面的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应该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游戏活动情境下进行,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