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幼儿教育简史的分析介绍

中外幼儿教育简史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把孩子集中在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中进行教育的制度,却是近代中国从东、西洋引进的,抄袭外国的倾向严重。对此,张宗麟十分不满。从张宗麟概括的上述四个方面,不难看出旧中国的幼儿教育全盘西化的严重倾向,在这样的幼稚园里,睁眼、闭眼到处“洋气”十足,这种教育蕴藏着极大的危险。张宗麟指出,必须兴办我国自己的幼稚师范教育,要办幼稚师范专科和幼师,以提倡中国化的幼稚教育为目标。

中外幼儿教育简史的分析介绍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早谕教”“教儿婴孩”的传统。但是,把孩子集中在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中进行教育的制度,却是近代中国从东、西洋引进的,抄袭外国的倾向严重。根据张宗麟的调查,主要表现在:

(一)仿造或直接购置外国玩具

在旧中国无人研究幼儿的玩具,一切旧式的玩具,皆制造得不符合儿童心理,亦缺乏教育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幼稚园便仿造或直接购置外国玩具。

对此,张宗麟十分不满。他指出当时中国成人们的不少用具都可以不断改善,为什么不能为儿童设计些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儿童特点的玩具呢?比如当时儿童可以看到的黄包车、小车、农具、工人的简单工具,以及木简、竹刀等,将这些东西缩小、改造,便可成为中国儿童很好的玩具,这对养成中国未来的公民更加有重要意义。

(二)在音乐上采用外国音乐

张宗麟根据在江浙调查幼稚园所见,指出这些幼稚园所唱的歌多为外国译歌,包括圣经上的赞美诗或英文歌。幼稚园教师教点外国歌,也未必不可,问题是有的幼稚园只对外国歌感兴趣,连自己国家的国歌都不教授,这还算什么中国幼稚园。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不播下爱国精神,长大后的发展是很危险的,这关系到儿童终身,对此,张宗麟深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虑。如何纠正这种现象,他主张在音乐教学中应贯彻的目标为:能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发扬民族的美德;适合民族的程度。

(三)在节假日及庆祝活动中,对中国国庆表现淡漠,纪念耶稣圣诞节却丰富多彩(www.xing528.com)

(四)在设备、布置、教法等方面,外国气也很严重

他指出,当时的幼稚园墙上多半都挂外国画,在孩子日常用语上,也有不少不中不洋的“外语”。

更严重的是,有的幼稚园不教育孩子爱自己的祖国,不培养孩子对自己祖国的感情,而却热衷于向孩子灌输敬仰上帝的观念,宣传“上帝爱护我们”。张宗麟指出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孩子尽忠于基督教,是必须纠正的。

从张宗麟概括的上述四个方面,不难看出旧中国的幼儿教育全盘西化的严重倾向,在这样的幼稚园里,睁眼、闭眼到处“洋气”十足,这种教育蕴藏着极大的危险。

造成这种幼儿教育偏重外国、忽视国情及民族性的根本原因是由当时国家的半殖民地政治经济决定的,但直接的原因与当时幼稚师范教育状况相关。旧中国独立设置的幼稚师范学校建立晚,数量极少,幼稚教师多半没有受幼稚教育的专门训练,就是学习一些幼稚教育的知识,也没有中国特点,多取自外国教会在我国办理的幼稚师范,一切教材、教法,都取用于西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张宗麟指出,必须兴办我国自己的幼稚师范教育,要办幼稚师范专科和幼师,以提倡中国化的幼稚教育为目标。另外,结合中国特点,他十分拥护陶行知关于办大众幼稚园,幼稚园下乡、下厂的方针,提倡“幼稚教育运动转向劳苦大众的队伍里去”,推崇陶行知的“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思想。他身体力行和徐世璧、王荆璞等主持晓庄等地的幼稚教育。在晓庄燕子矶办乡村幼稚园,还举办晓庄乡村幼稚师范学院。1931年,他在福建集美幼稚师范任教时,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观了龙溪育英幼稚园。这所幼稚园完全脱开了外国化的束缚,摸出了民族化儿童教育的门径。仅以该园的设备来讲,既因陋就简,又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他们利用漳州出产的竹木、土货、沙石、废物等自制玩具、教具,如积木、识字用的六角亭、计数用的掷圈器等。幼稚生的作业如图画、手工、写字都有意识地按时间登记、保存并成为房间的布置品。张宗麟称其为“一个极有研究精神的幼稚园”,誉它为“空谷幽兰”,号召大家都去看看,去欣赏这株幽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