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育的学校时期: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幼儿教育的学校时期: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流亡归国后,这种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为一体的会堂式小学校越来越多,并开始出现从会堂独立出来的学校。古代希伯来人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颇为重视,它被看作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的。古代埃及最早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学校机构类型;古代印度的教育因为“种姓制度”的长期把持而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古代希伯来在摩西改革前后其教育分别呈现不同的特点,并由最初的家庭教育时期过渡到了学校教育时期。

幼儿教育的学校时期:中外学前教育简史

在公元前586~公元前538年近半个世纪时间是的巴比伦流放时期,希伯来人开始接触一种更为先进的古代巴比伦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希伯来文明的进步,但同时希伯来文明也面临着被外族文化吞并的危险。流放中的希伯来人于是在居住地周围建立起犹太会堂,不论大人儿童,必须经常在那里聚会或者做礼拜,倾听教士宣读圣经,聆听上帝的教诲,以提醒所有的希伯来人铭记自己的故乡和祖先。起初,会堂只是进行祈祷的场所,慢慢地它成为讲述律法知识,在安息日和周末举行礼拜祷神的地方。到后来各居民区几乎都有了这种建筑。因为在其中不仅进行祈祷,讲解和阐述经典也是主要工作。更进一步,儿童们便来会堂就学,会堂便兼为教学机构了。会堂既负有教育任务,也需要胜任这项任务的人才,其结果便促成文士的出现。文士具备良好的学术修养,能够解说经典的含义。这种会堂和文士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流亡归国后,这种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为一体的会堂式小学校越来越多,并开始出现从会堂独立出来的学校。儿童在学校里读书、写字和理解一些简单的律法知识,教师经常会以口授的方式摘读《摩西五经》中的诗句指导儿童朗读;有时为了帮助记忆,教师经常给儿童印满字句的圣饼,让他们边吃、边读、边记,并组织他们互帮互学、相互竞赛。同时,教师鼓励儿童提问,并认为凡是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才是善于学习的孩子。当然,此时通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仍是家长制加体罚。虽然自从摩西带领大家重返家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希伯来人的儿童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具有民主色彩,但是他们仍然不反对体罚。在古代希伯来人看来,教育就意味着严酷的纪律,只有这种纪律才能保证家庭和宗教教育的成功。虽然父母之爱是天性使然,但是为了教育好子女,就要严格地管教他们。由此,古代希伯来人认为对儿童的打骂和体罚完全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出于信念,是为了培养儿童敬畏神明、谦逊节制、诚实勤劳的美德。古代希伯来人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颇为重视,它被看作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的。正是由于希伯来儿童从小在家庭和会堂学校中接受严格的宗教教育,才把一个亡国的民族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创造出崭新的未来。(www.xing528.com)

古代东方国家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伯来分别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本章主要介绍了以上三个古代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古代埃及最早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学校机构类型;古代印度的教育因为“种姓制度”的长期把持而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古代希伯来在摩西改革前后其教育分别呈现不同的特点,并由最初的家庭教育时期过渡到了学校教育时期。在三个东方国家历史发展的同时,幼儿教育的特点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章的目的就是要在以上诸多问题方面让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