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方法

现代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方法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具有互补性,生命周期法的不足正是原型法的优势所在,因此,在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用户需求分析阶段,利用快速原型法构建一个原型,反映用户的基本需求,以此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用户试用,提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用户的需求。

现代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方法

(一)系统分析

档案管理系统分析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可行性论证、系统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其中,根据目标确定和考虑潜在的问题和机会,同时对现有系统和工作流程进行研究,确定它的优势、弱势以及改进机会,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而调查分析是本阶段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二)系统设计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阶段将根据系统调查与分析阶段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即把系统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功能模块,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规定它们的功能和处理流程;二是具体的物理设计,即对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数据库的设计、选择具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式。

(三)系统实现

档案管理系统实现阶段将分别完成系统环境的构建、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和系统转换四项工作,最后将可实际运行的系统交付用户。(www.xing528.com)

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法时,上述阶段的划分会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也会因为方法不同或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而有所侧重,但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是各种开发方法的一个基本的开发过程模型。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是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因素。

生命周期法是软件工程学中的一种典型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强调每一阶段的活动要在前一阶段结束后才能进行,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产生规范的文档,以此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这种方法便于分工协作,大大提高了软件的生产率可维护性,有效地控制了软件的质量、进度和费用。

快速原型法的核心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快速构造结构简单但可运行的原型,并以此代替生命周期法中的文档,以原型作为系统开发过程中各方交流信息的工具,从而消除各方知识差异引起的理解上的误差,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快速原型法是一种反复、交互式的开发方法,其关键在于用户积极参与可试用系统,并在系统开发周期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一个操作性原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形成,并可较早地发现错误和漏洞,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保证了原型的快速完成和修改。

实际上,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具有互补性,生命周期法的不足正是原型法的优势所在,因此,在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在用户需求分析阶段,利用快速原型法构建一个原型,反映用户的基本需求,以此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用户试用,提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用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实施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的各个步骤。这样既能保证需求分析的质量,又能规范地进行系统开发,有效地控制开发的质量、进度和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